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陀靡(阤靡)  拼音:yǐ mǐ
山势连绵不断。《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陀靡,案衍坛曼。」
《漢語大詞典》:歙习(歙習)
同“ 翕习 ”。
(1).谓不断张扬。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凡夫不识妍蚩,共为吹扬,增长妖妄,为彼巧伪之人,虚生华誉,歙习遂广,莫能甄别。”
(2).狎习,放荡。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宋 齐 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
《漢語大詞典》:韶理
谓持续不断地演习奏乐。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壼政穆宣,房乐韶理。” 李善 注:“礼记曰:‘韶,继也。’ 如淳 《汉书注》曰:‘今乐家五日一习乐,为理乐也。’”
《國語辭典》:走马灯(走馬燈)  拼音:zǒu mǎ dēng
1.一种花灯。从元宵节的习俗发展而来,用木或竹条扎成一风车状的辐射圆轴,轴外围成一个圆筒状的纸轮,上面贴著用各种彩纸剪成的人马图案,纸轮外再作一层方形或圆形的灯壳。在纸轮中安放蜡烛,火焰热力造成空气对流,轮即转动,人马也跟著转动,影子映在灯壳上,往来回转,就像在奔跑一样,故称为「走马灯」。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也称为「马骑灯」。
2.形容人匆忙地来往不停。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往来的人,一上一下,似走马灯儿一般,是好耍子也。」《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小二哥搬运不迭,忙得似走马灯一般。」
《国语辞典》:絮搭  拼音:xù dā
言语烦琐不断。如:「他老喜欢来与你絮搭。」
分类:烦琐不断
《国语辞典》:参话头(参话头)  拼音:cān huà tóu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修行者集中精神对一字或一句话不断的思索穷究,以达到开悟的目的。《参禅决疑集》:「虽参话头多众不同,而于起疑处无二用心。」
《漢語大詞典》:爆豆
炒豆子。炒豆子时不断发出爆裂声,常用来比喻响亮而连续不断的枪炮声、说话声。 峻青 《黎明的河边》:“冲锋枪爆豆似的响了起来。” 柳青 《狠透铁》:“那边的办公室里,从纱窗口传出的算盘声山响,如同爆豆一般。”
《漢語大詞典》:触续(觸續)
谓不断碰撞。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分類:不断碰撞
《國語辭典》:叨念  拼音:dāo niàn
1.因挂念而常常提起。如:「你妈天天都叨念著你什么时候回来。」也作「叨念」。
2.口中不停的喃喃自语。如:「别再叨念了好不好,烦死了。」也作「叨念」。
《國語辭典》:灵蛇髻(靈蛇髻)  拼音:líng shé jì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相传为魏文帝皇后甄氏所创。其梳法是将头发挽起,束为一股或双股,再盘成如灵蛇般蟠曲扭转的发髻。如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即梳此发髻。
《国语辞典》:流水席  拼音:liú shuǐ xí
酒菜不断供应,客人随到随吃,吃够就走的宴客方式。如:「这次建醮,镇上居民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
《國語辭典》:与日俱增(與日俱增)  拼音:yǔ rì jù zēng
随著时间不断地增加或增长。如:「我俩因为彼此兴趣相投,感情与日俱增。」《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朕老矣,临深履薄之念,与日俱增,敢满假乎?」
《漢語大詞典》:有增无已(有增無已)
不断增加或不断扩展。 郭沫若 《在社会主义自我改造促进大会上的讲话》:“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不断发展的形势就需要有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上不断的大力支援。特别是对于科学技术上的要求是会有增无已的。” 谢觉哉 《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和民政工作的成就》:“ 中国 人民长期在灾荒的威胁之中,尤其帝国主义和国民常的统治,使灾荒更有增无已。”
《國語辭典》:有加无已(有加無已)  拼音:yǒu jiā wú yǐ
不断的增加,而没有停止。宋。陈亮〈复杜伯高书〉:「然而左右独以为不然,时以书相劳问,意有加而无已。」
《國語辭典》:周而复始(周而復始)  拼音:zhōu ér fù shǐ
循环不断。《晋书。卷七一。王鉴传》:「赋敛搜夺,周而复始,卒散人流,相望于道。」《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周而复始,住了两巡。女儿们殷殷勤勤,东也不肯放,西也不肯放。」也作「终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