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没担当(没担当)  拼音:méi dān dāng
不敢面对现实。《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推官原是没担当懦怯之辈,见汪知县揭帖并金氏冤单,果然恐怕是非,不敢开招,照旧申报上司。」
《国语辞典》:惹不起  拼音:rě bù qǐ
不敢挑衅或对抗。如:「他的个性火爆,谁都惹不起他。」
《国语辞典》:受不起  拼音:shòu bù qǐ
不敢接受。如:「这份礼物太贵重了,我实在受不起!」
《国语辞典》:受闷气(受闷气)  拼音:shòu mèn qì
受了冤屈、羞辱,强自忍耐而不敢发作。如:「凡事只要有理,就应该据理力争,没有必要受闷气。」
《漢語大詞典》:缚舌交唇(縛舌交唇)
闭着嘴,不敢说话。表示恭顺。 唐 孙樵 《逐痁鬼文》:“復有 司马安 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分類:不敢恭顺
《國語辭典》:敢怒而不敢言  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心里非常生气,但因畏惧受到惩罚,而不敢表现出来。《隋唐演义》第七八回:「王毛仲十分惭愧,奈他刚正素著,朝廷所礼敬,无可如何,只得敢怒而不敢言,但与众官饮宴,至晚而散。」《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漢語大詞典》:柑口
闭口不敢说话。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柑口。” 王先谦 补注:“官本柑作‘拑’,《晋志》作‘箝’。”
分類:闭口不敢
《漢語大詞典》:奉命惟谨(奉命惟謹)
犹言唯命是从。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明 李东阳 《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 东阳 皆奉命惟谨。”《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向来未遇名师指教,今得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理,那有不服的道理?自然奉命惟谨了。”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李斯 、 夏无且 及卫士长等均奉命惟谨。”
《漢語大詞典》:革面敛手(革面斂手)
谓改恶从善,不敢恣意妄为。 唐 独孤及 《唐故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洪州刺史洪吉八州都防御观察处置使平原郡开国公张公遗爱碑颂》:“於是豪民猾吏,革面敛手,家有忠信,人怀耻格。”
《國語辭典》:杜口吞声(杜口吞聲)  拼音:dù kǒu tūn shēng
心中有怨恨却绝口不敢作声。比喻非常畏惧。《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國語辭典》:怀鬼胎(懷鬼胎)  拼音:huái guǐ tāi
比喻心中暗藏著不可告人的念头或计谋。《水浒传》第五回:「这刘太公怀著鬼胎,庄家们都捏著两把汗。」
《國語辭典》:裹足不前  拼音:guǒ zú bù qián
停止脚步,不往前行。比喻有所顾忌,不愿去做。《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也作「裹足不进」。
《漢語大詞典》:嘿夺(嘿奪)
谓不敢定夺。新唐书·刘洎传:“比者勋亲在位,品非其任,功势相倾,虽欲自彊,先惧嚣谤。故郎中嘿夺,惟事咨禀;尚书依违,不得专裁。”
分類:不敢定夺
《漢語大詞典》:不敢高攀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碧玉歌:“ 碧玉 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俗语“不敢高攀”本此。言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國語辭典》:朝乾夕惕  拼音:zhāo qián xì tì
语本《易经。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形容勤奋戒惧、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懈怠。《红楼梦》第一八回:「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也作「朝兢夕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