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距言
拒不接受进言。距,通“ 拒 ”。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其无距言,未必为言者之尽可用也,乃惧距无用而让有用也。”
《漢語大詞典》:语吃气阻(語吃氣阻)
谓说话结结巴巴,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形容情绪紧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光复》:“ 传善 平日甚利口,今慑於民气,语吃气阻,愿书同盟誓约,与 荣嘉 皆剪髮缴印降。”
《國語辭典》:一丝两气(一絲兩氣)  拼音:yī sī liǎng qì
比喻气息微弱,奄奄一息。《水浒传》第五二回:「面如金纸,体似枯柴。悠悠无七魄三魂,细细只一丝两气。」《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见秀童躺在板门上,七损八伤,一丝两气。」也作「一丝没两气」、「一丝两缕」。
《漢語大詞典》:歇息牌
表示正在休息,不接待宾客的告示牌。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赵叔问 为天官侍郎,肥而喜睡,又厌宾客,在省还家,常掛歇息牌於门首。”
《国语辞典》:盥耳山栖(盥耳山栖)  拼音:guàn ěr shān qī
传说许由不接受帝尧的禅让,到箕山下农耕,在颍水边洗耳,以免受污染。盥耳山栖比喻隐居不作官。《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国语辞典》:力辞不受(力辞不受)  拼音:lì cí bù shòu
极力推辞不接受。《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承业力辞不受,终身只称唐朝官称。」
《国语辞典》:无功不受禄(无功不受禄)  拼音:wú gōng bù shòu lù
没功劳不接受赏赐。如:「所谓无功不受禄,我竟然没帮上忙,那能白领你的礼物。」
《国语辞典》:不搭腔  拼音:bù dā qiāng
对话中不接续对方的谈话。往往带有抗议的意思。如:「他看对方说得难听,再也不搭腔了。」也作「不答腔」、「不搭嘴」。
《国语辞典》:不搭嘴  拼音:bù dā zuǐ
对谈中不接续对方的话语。如:「他听老王越说越不像话,乾脆就不搭嘴了。」也作「不答腔」、「不搭腔」。
《国语辞典》:不答腔  拼音:bù dā qiāng
对谈中不接续对方的说话。《文明小史》第二回:「起先那矿师还拉长了耳朵听,有时也回答他两句;到得后来,只见矿师一回皱皱眉头,一回抿著嘴笑,一句也不答腔。」也作「不搭腔」、「不搭嘴」。
《国语辞典》:不领情(不领情)  拼音:bù lǐng qíng
不接受对方的好意。含有拒绝与对方往来之意。如:「我怎么表示善意,他都不领情,我有什么法子?」
《國語辭典》:自以为是(自以為是)  拼音:zì yǐ wéi shì
自认为自己的观点与做法皆正确,不肯虚心的接受别人意见。《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镜花缘》第八四回:「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誇其能,别人看著,口里虽然称赞,心里却是厌烦。」
《国语辞典》:杯葛运动(杯葛运动)  拼音:bēi gé yùn dòng
一种抵制运动,如不参与、不买卖、不工作、不援助、不接触,以促使对方反省的运动,均称为「杯葛运动」。参见「杯葛」条。
《国语辞典》:不受抬举(不受抬举)  拼音:bù shòu tái ju
责骂人不接受或不值得别人的礼遇。如:「早知你这么不受抬举,我就不在董事长面前推荐你去当主任秘书。」也作「不识抬举」。
《漢語大詞典》:关门主义(關門主義)
指拒绝团结其它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或拒不接纳符合条件的人参加本组织的错误倾向。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因为新文艺--欧化文艺运动的最初一时期,完全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运动,所以这种文艺革命运动是不彻底的,妥协的,同时又是小团体的,关门主义的。” 郭沫若 《雄鸡集·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在这个运动中,有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曾经采取狭隘的关门主义的错误观点。”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互助合作运动大发展,准定有大批贫雇农够上当党员的条件。我们能实行关门主义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