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报(不報)
(1).不报复。《礼记·中庸》:“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国语·越语下:“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
(2).不批复;不答复。东观汉记·丁鸿传:“ 鸿 当袭封,上书让国於 盛 。书不报。” 唐 王维 《不遇咏》:“北闕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周亮工 《尺牍新钞》卷一引 明 高攀龙 《与叶适同书》:“朋友相与,须尽力砭其失,方有进处。弟施矣,足下不可不报。”
《漢語大詞典》:知情不报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检察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例如:对叛逆罪的知情不报者。
《国语辞典》: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拼音:wú yán bù chóu,wú dé bù bào
说出的话一定会发生作用,做好事也一定有好报。《诗经。大雅。抑》:「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国语辞典》:知恩不报(知恩不报)  拼音:zhī ēn bù bào
明知别人对自己有恩德,却不知回报。如:「像你这样知恩不报,别人不会再帮你了。」
《國語辭典》:报喜不报忧(報喜不報憂)  拼音:bào xǐ bù bào yōu
只报喜事而不报令人烦心忧虑的事。比喻隐瞒实情,只说好的话,却绝口不提不利的事。如:「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打电话回家报平安,他总是报喜不报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