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不欺
谓为政以德,则下不忍欺;为政以察,则下不能欺;为政以刑,则下不敢欺。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传曰:‘ 子产 治 郑 ,民不能欺; 子贱 治 单父 ,民不忍欺; 西门豹 治 鄴 ,民不敢欺。’” 裴骃 集解:“ 魏文帝 问羣臣:‘三不欺,於君德孰优?’太尉 钟繇 、司徒 华歆 、司空 王朗 对曰:‘臣以为君任德,则臣感义而不忍欺;君任察,则臣畏觉而不能欺;君任刑,则臣畏罪而不敢欺。’”
分類:为政不忍
《國語辭典》:肉痛  拼音:ròu tòng
1.心惊肉跳。《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余齐人传》:「比肉痛心烦,有如割截,居常惶骇,必有异故。」
2.不舍,心疼。《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后来他父亲肉痛这钱,又倚闾望切,想寄信叫他回来。」
《漢語大詞典》:食鸡肋(食雞肋)
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因险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 ,知王欲还也。’” 宋 苏轼 《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之一:“从来自笑画虵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漢語大詞典》:朱游和药(朱游和藥)
汉书·萧望之传载: 萧望之 因其子上书得祸,不忍年迈时入狱。当使者来召时,对门生 朱云 说:“ 游 ,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遂饮鸩酒自杀。 游 , 朱云 的字。和药,将毒药调入酒中。后用作自裁的典故。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八:“圣世孤生忍自裁,夏臺颂繫比春臺。深慙 黄霸 传经至,敢趣 朱游 和药来。”
《漢語大詞典》: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
谓只要一时不怕羞耻,就可以多日不忍饥挨饿。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便好道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把这羞脸揣在怀里,我还过去。”亦作“ 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 ”、“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便好道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我们靠手艺的买卖,怎害得许多羞。”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多谢相公,正是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國語辭典》:依依不舍(依依不捨)  拼音:yī yī bù shě
非常留恋,舍不得分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匡超人依依不舍,又急于要家去看父亲,只得洒泪告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巧姐等在刘老老家住熟了,反是依依不舍。更有青儿哭著恨不能留下。」
《国语辞典》:留连不舍(留连不舍)  拼音:liú lián bù shě
依恋而不忍离去。《金瓶梅》第九二回:「杨大郎见他爱这粉头,留连不舍。」
《国语辞典》:脸软心慈(脸软心慈)  拼音:liǎn ruǎn xīn cí
心软仁慈,不忍拒绝别人的请托。《红楼梦》第一六回:「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
《国语辞典》:犬马之恋(犬马之恋)  拼音:quǎn mǎ zhī liàn
狗马对主人忠心,不忍离主人而去。比喻人臣对君王的忠诚。唐。刘禹锡〈苏州刺史谢上表〉:「虽两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也作「犬马恋主」。
《国语辞典》:不忍人之心  拼音:bù rěn rén zhī xīn
不忍害人的心。《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分类:不忍害人
《国语辞典》:遮道挽留  拼音:zhē dào wǎn liú
阻挡在道路中间,不忍让他离去。意指百姓爱戴贤明长官,不忍让他离开此地的表示。如:「县长十分清廉,爱民如子,期满卸任时,县民遮道挽留,场面令人动容。」
《国语辞典》:鱼篮宝卷(鱼篮宝卷)  拼音:yú lán bǎo juàn
一种宝卷作品。内容叙述观音大士因不忍见上帝铲灭金沙滩恶民,下凡化为卖鱼女,度化首恶马二郎等改过向善的故事。
《国语辞典》:锄麑触槐(锄麑触槐)  拼音:chú ní chù huái
春秋晋人锄麑不忍杀害赵盾而触槐自杀的故事。参见「锄麑」条。《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锄麑触槐,不忍贼民之主。」
《國語辭典》:三厌(三厭)  拼音:sān yàn
道教以为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是谓三厌,而不食用。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八。字义字起》:「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西游记》第八回:「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國語辭典》:目不忍睹  拼音:mù bù rěn dǔ
形容情况极悲惨,令人不忍看视。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也作「目不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