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心惶惶  拼音:rén xīn huáng huáng
形容人心动摇,惊恐不安的样子。《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好好一个安庆城,本来是没事的,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惶惶,民不安枕了。」也作「人心皇皇」。
《國語辭典》:上不上,下不下  拼音:shàng bù shàng,xià bù xià
处境尴尬,进退两难。《新唐书。卷二一○。藩镇魏博传。田承嗣传》:「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诛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金瓶梅》第一七回:「娘子早时对我说,不然进入他家,如飞蛾投火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
《漢語大詞典》:卷席而居
极言生活之不安定,随时准备逃难。 唐 沈亚之 《万胜岗新城录》:“冬,纵兵临 寿春 ,屠 马塘 ,走其守 令狐通 ,焚 霍丘 , 淮南 郡邑大骇,民人卷席而居。”
《漢語大詞典》:疚歉
感到对不住人而痛苦不安;歉疚。例如:想到错怪了他,心里不免有些疚歉。
《漢語大詞典》:局尺(跼尺)
惶惧不安貌。 明 袁宏道 《过斮胫河》诗:“北风浩浩吹酒池,万娥夜舞糟丘堤。 飞廉 手把火旗麾,少师跼尺不敢啼。”
分類:惶惧不安
《漢語大詞典》:沮扰(沮擾)
沮丧不安。晋书·石勒载记上:“ 鲜卑 、 乌丸 离贰于外, 枣嵩 、 田矫 贪暴于内,人情沮扰,甲士羸弊。”
分類:沮丧不安
《國語辭典》:跼天蹐地  拼音:jú tiān jí dì
语本《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形容戒慎、恐惧的样子。《三国志。卷五二。吴书。步骘传》:「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慄?」《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感恩惟咎,五情震悼。跼天蹐地,若无所容。」也作「蹐地跼天」。
《漢語大詞典》:困蹴
疲惫不安。 汉 焦赣 《易林·坎之既济》:“行旅困蹴,失明守宿。”
分類:疲惫不安
《漢語大詞典》:劳劳攘攘(勞勞攘攘)
亦作“ 劳劳嚷嚷 ”。亦作“ 劳劳穰穰 ”。
(1).纷扰;劳碌。朱子语类卷二四:“更不有许多劳劳攘攘,如议亲、议贤,议能、议功之类。”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则咱这醉眼覷日月,不来来往往;则咱这醉眼覷富贵,不劳劳穰穰。” 明 冯惟敏 《耍孩儿·十自由》套曲:“耳啊,不平言懒待听,耳不听心不忧,劳劳攘攘龙蛇鬭。”
(2).烦躁不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鬢云乱,慵整琼釵,劳劳攘攘,身心一片没处安排。”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好着我慌慌乱乱,劳劳嚷嚷,怨怨哀哀。”
《漢語大詞典》:匡攘
(1).忧惧不安貌。《九叹·逢纷》“阻相薄兮” 汉 王逸 注:“以言忠臣逢谗人,亦匡攘惶遽而窜伏也。”
(2).谓拯救国家,驱逐敌人。明史·刘宗周传:“立国之本纪已疏,何以言匡攘之略。”
《漢語大詞典》:儆儆
不安貌;戒惧貌。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毛 传:“耿耿,犹儆儆也。” 孔颖达 疏:“仁人既与小人并列,恐其害於己,故夜儆儆然不能寐,如人有痛疾之忧,言忧之甚也。” 明 张居正 《苑田纪》:“然乃抑畏自将,稼穡为念,日儆儆焉无淫於观、於逸、於游、於田,以奉厥邦常,祗若明命。”
《漢語大詞典》:惊惊怍怍(驚驚怍怍)
恐慌不安貌。 陈登科 《活人塘》十九:“ 假七月子 慢吞吞的说:‘不要惊惊怍怍的,事情只要先有准备,就有力量抗的!’”
分類:恐慌不安
《漢語大詞典》:精神衰弱
精神病的一种。患者常有不安全感,表现为优柔寡断,缺乏信心,对某些事物特别惧怕,不能控制自己。
《國語辭典》:芒刺在背  拼音:máng cì zài bèi
比喻因畏忌而极度不安。《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新唐书。卷一二一。崔日用传》:「然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也作「背生芒刺」、「背若芒刺」。
分類:不安
《漢語大詞典》:眉留目乱(眉留目亂)
神色不安貌。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不肯赋情薄,随顺教人笑。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乱羞难道。”
分類:神色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