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5,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憺憺
昏扰
遑迫
乱腾
骚乱
忪忪
病疚
惭仄
侧倾
翻越
扃扃
阢陧
危惴
着急
忡然
《漢語大詞典》:憺憺
(1).忧伤貌;不安貌。《楚辞·九章·抽思》:“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林兆珂 注:“憺憺,怛伤貌。” 王夫之 通释:“憺憺,犹言荡荡,动而不寧貌。”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
(2).畏惧貌。 唐 达奚珣 《华山赋》:“森森象设之若生,憺憺威稜而可畏。”
《漢語大詞典》:昏扰(昏擾)
昏乱,心神不安。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明 李贽 《解经文》:“世间有一种不明自己心地者,以为吾之真心如太虚空,无相可得,祗缘色想交杂,昏扰不寧,是以不空耳。”
《漢語大詞典》:遑迫
惶急不安。 宋 王安石 《进〈说文〉札子》:“伏惟天明,包烛无疆,岂臣荧爝,所敢衒冒,承命遑迫,兢惭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正遑迫间, 周 子率数人持械入,门窗尽毁。”
分類:惶急不安
《漢語大詞典》:乱腾(亂騰)
混乱;不安静。 孙犁 《风云初记》二:“我看很乱腾,人心不安。” 谷峪 《新事新办》:“刚说到这里,底下的人们又乱腾起来了。”
《國語辭典》:骚乱(騷亂)  拼音:sāo luàn
混乱不安。如:「今日局势变化不明,社会民心骚乱。」《南齐书。卷五○。明七王列传。鄱阳王宝夤》:「百姓数千人皆空手随后,京邑骚乱。」
《漢語大詞典》:忪忪
惊恐不安貌。《魏书·恩倖传·王叡》:“巖巖廊署,无不遇之士;忪忪惸独,荷酒帛之恩。”
分類:惊恐不安
《漢語大詞典》:病疚
谓悲痛不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别施》:“蹉跎到此,前言尽付东流。为甚么心儿常病疚。恨相见后更添消瘦。”
分類:悲痛不安
《漢語大詞典》:惭仄(慚仄)
羞愧不安。 宋 欧阳修 《与焦殿丞书》:“麤细米各二斛,聊饲僮僕辈,必不以轻鲜为怪。有无相通,亦邻里之常事,惭仄,惭仄!”
分類:羞愧不安
《漢語大詞典》:侧倾(側傾)
犹倾侧。颠簸不安貌。 三国 魏 曹丕 《弹棊赋》:“或暇豫安存,或穷困侧倾;或接党连兴,或孤据偏停。”
《國語辭典》:翻越  拼音:fān yuè
越过、跨过。如:「要到那个湖去,你必须先翻越过两座山。」
《國語辭典》:扃扃  拼音:jiǒng jiǒng
明察。《左传。襄公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全,集人来定。」
《國語辭典》:阢隉  拼音:wù niè
危险不安。也作「杌隉」。
分類:倾危不安
《漢語大詞典》:危惴
危惧不安。新唐书·浑瑊传:“城中死者可藉,人心危惴。”
分類:危惧不安
《漢語大詞典》:着急(著急)
焦躁不安。 宋 杨万里 《晓行闻竹鸡》:“路不唤君君自去,为谁著急不归休。”
(1).焦躁不安。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这个当儿, 张金凤 更比她父母着急。”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游仙窟的销场的确不坏,但改正错字之处,还是算了罢,出版者不以为意,读者不以为奇,作者一人,空着急亦何用?”
(2).赶紧。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只是而今我父亲病着……如今我弟兄着急请先生替父亲医。”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还有十几里。客人,你要着急些走。”
《国语辞典》:忡然  拼音:chōng rán
忧虑不安的样子。《红楼梦》第七九回:「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
分类:忧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