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豪猾  拼音:háo huá
强横狡猾,也指强横狡猾不守法度的人。《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济南瞷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后汉书。卷一二。王昌传》:「时赵缪王子林好奇数,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猾,而郎与之亲善。」
《国语辞典》:踰矩  拼音:yú jǔ
超越常规,不守规矩。《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國語辭典》:开化(開化)  拼音:kāi huà
1.北方方言。冰雪融化解冻。
2.启发教化。《宋书。卷八一。顾觊之传》:「夫建极开化,树声贻则,典防之兴,由来尚矣。」
3.文化水准提高,各种知识发达进步。《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这二年我们南京倒也很开化的,外面的女学堂也不少。」
《國語辭典》:开化(開化)  拼音:kāi hua
北平方言:(1)果实等生长肥大。(2)心情舒展。
《国语辞典》:不乖  拼音:bù guāi
不听话、不守规矩。如:「传统思维常主观地将不盲目服从的孩子视为不乖,但现今的父母多半能够更为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言行表现。」
《國語辭典》:豪纵(豪縱)  拼音:háo zòng
豪放任性,不受拘束。《宋史。卷三一七。邵亢传》:「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红楼梦》第一三回:「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國語辭典》:越礼(越禮)  拼音:yuè lǐ
超越礼法。《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昔穆叔不拜越礼之飨,臣亦不敢闻殊常之诏。」《红楼梦》第六回:「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
《漢語大詞典》:不典
(1).不守常道;不合准则。《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 曾运乾 正读:“典,法也。”汉书·叙传下:“皆陷狂狷,不典不式。” 颜师古 注:“典,经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古三·宋祠禄:“此盖 安石 增置之法,非祖宗故事,然终 宋 之世不改,亦不典甚矣。”
(2).不典雅,粗俗。梁书·马仙琕传:“初, 仙琕 幼名 仙婢 ,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金 王若虚 《文辨》:“ 王元之 《待漏院记》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规讽之意耳。”
《國語辭典》:不律  拼音:bù lǜ
1.四川方言。指笔。
2.不守规范,不守法理。《元史。卷一二九。来阿八赤传》:「阿八赤檄枢密并行省奏闻,斩之以惩不律。」
《国语辞典》:风流事(风流事)  拼音:fēng liú shì
不守礼法的事情。《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便只住此中,为我作个国主,也甚好一段风流事。」《红楼梦》第六三回:「谁家没有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
《漢語大詞典》:不序
不守次列。亦指叛逆者。《孔子家语·五帝德》:“﹝ 禹 ﹞兴六师以征不序,四极之民,莫敢不服。”
《国语辞典》:踰闲(踰闲)  拼音:yú xián
不守礼法。《论语。子张》:「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漢語大詞典》:乖乱(乖亂)
(1).变乱;动乱。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诸侯乖乱, 楚 必大奔。” 汉 贾谊 《治安策》:“ 秦 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隋书·天文志中:“狼弧张,害及胡,天下乖乱。”
(2).反常。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 魏太史 屡奏天文乖乱。” 清 戴震 《原善》卷中:“当其气无乖乱,莫不衝虚自然也。”
(3).谓不守礼法,胡作非为。清史稿·傅喇塔传:“諭责 富善 乖乱,夺爵。”
《漢語大詞典》:侥滥(僥濫)
贪得无厌不守法度。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且如内侍 蓝訢 、医官 周道隆 、乐官 孟子书 ,俱为平昔侥滥渠魁。”
《漢語大詞典》:污滥(汙濫)
亦作“污滥”。 行为卑污,不守正道。 宋 王安石 《拟上殿札子》:“因不足任之才而脩不足为之法,臣恐在军者日以劳,而士民愈以穷困污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阑驾上书:“夫皇朝版图之广,歷古所无,法制之良,万世莫易,而水旱灾变连年不息者,实由官皆污滥,民悉怨咨之所致也。”《水浒传》第五八回:“小可 宋江 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
《漢語大詞典》:弃约(棄約)
违约,不守前约。《诗·邶风·击鼓》“不我信兮” 汉 郑玄 笺:“叹其弃约,不与我相亲信。”
分類:违约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