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匿光
(1).隐藏其光华。比喻才德不外露。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彭越 观时,弢跡匿光。民具尔瞻,翼尔鹰扬。”
(2).谓有隐身术,在光天化日之下能使人看不见。 唐 韩愈 《毛颖传》:“世传当 殷 时,居 中山 ,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
《漢語大詞典》:韬养(韜養)
韬,韬光;养,养晦。谓隐藏才能,使不外露。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劝君韜养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肾。”
《漢語大詞典》:徙市
古礼,天子诸侯丧,庶人不外出求觅财利,以示忧戚,因移市于巷中以供其急需,谓之徙市。礼记·檀弓下:“岁旱, 穆公 召 县子 而问然:‘天久不雨……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郑玄 注:“徙市者,庶人之丧礼。今徙市,是忧戚於旱若丧。” 孔颖达 疏:“今徙市是忧戚於旱,若居天子诸侯之丧必巷市者,以庶人忧戚无復求觅财利,要有急须之物不得不求,故於邑里之内而为巷市。”
《漢語大詞典》:沈邃
(1).深沉。指思想感情不外露。孔丛子·连丛子下:“性能沉邃,则不可测;志不在小,则不可度。”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昙摩密多:“﹝ 法秀 ﹞为人沉邃有慧解,仪轨详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丹 族子 惟岳 谋道 ,沉邃廉静。”
(2).深邃,精深。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二十世纪之文明,当必沉邃庄严,至与十九世纪之文明异趣。”
《漢語大詞典》:匿曜
隐藏其光辉。比喻才德不外露。 南朝 梁 王僧儒 《忏悔礼佛文》:“自双树八枝,潜光匿曜,寳城不闢,慧扇方掩。”《宋史·乐志九》:“居晦匿曜,迈种惟勤。”
《漢語大詞典》:闭蓄(閉蓄)
谓埋藏于内心而不外露。 唐 韩愈 《上留守郑相公启》:“小人受私恩良久,安敢闭蓄以为私恨,不一二陈道!”
《漢語大詞典》:密秘
隐蔽不外露。《天雨花》第十五回:“此必 有权 见他容貌,不忍杀之,必然也要他为妃为后,所以密秘其杀父之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以其憨痴,恐漏洩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
《漢語大詞典》:阴卯(陰卯)
不外露的屐齿。晋书·五行志上:“旧为屐者,齿皆达楄上,名曰露卯。 太元 中忽不彻,名曰阴卯。识者以为卯,谋也,必有阴谋之事。”
分類:不外外露
《漢語大詞典》:匿知
谓聪明才智不外露。史记·齐太公世家论:“吾适 齐 ,自 泰山 属之 琅邪 ,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 宋 王安石 《枣》诗:“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
《漢語大詞典》:禁脚
犹禁足。谓不外出。 元 牟巘 《善之入霅兰皋置酒小诗纪坐中事》:“病翁禁酒仍禁脚,不省人间有行乐。”
分類:不外外出
《國語辭典》:韬光养晦(韜光養晦)  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国语辞典》:逞著劲儿(逞著劲儿)  拼音:chěng zhe jìn ér
勉强撑持,使窘迫或痛苦之状不外露。如:「你别逞著劲儿要强,想哭就哭吧!」
《國語辭典》:杜门不出(杜門不出)  拼音:dù mén bù chū
紧闭门户,不外出与人交往。《国语。晋语一》:「谗言益起,狐突杜门不出。」《晋书。卷七七。蔡谟传》:「谟既被废,杜门不出,终日讲诵,教授子弟。」
《國語辭典》:不露锋芒(不露鋒芒)  拼音:bù lòu fēng máng
才华内敛,不让自己显得突出。如:「这年轻人气定神閒,不露锋芒,修养真好。」
《漢語大詞典》:不露锋铓(不露鋒鋩)
比喻才干不外露。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 寇忠愍 拜相白麻, 杨大年 之词,其间四句曰:‘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鋩,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