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义不取容(义不取容)  拼音:yì bù qǔ róng
不因取悦于人而违反正义。《史记。卷九七。陆贾传》:「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国语辞典》:热裤(热裤)  拼音:rè kù
不因运动原因而穿著的时髦短裤。如:「今年夏天流行热裤。」
《国语辞典》:宝刀未老(宝刀未老)  拼音:bǎo dāo wèi lǎo
比喻人的功夫或技能不因年纪大而衰退。如:「他虽然跑了五千公尺,但脸不红气不喘,真是宝刀未老啊!」
《国语辞典》:不矜不伐  拼音:bù jīn bù fá
语本《书经。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指人不因名高功大而骄傲。如:「为人当求谦冲,不矜不伐。」
《国语辞典》:残而不废(残而不废)  拼音:cán ér bù fèi
形容人不因身体上的缺陷,而更加奋发向上。如:「他丧失双手而却能以双脚作画,这种残而不废的精神,真是令人佩服。」
《漢語大詞典》:恶不去善(惡不去善)
谓不因厌恶其人而抹杀他的优点。左传·哀公五年:“私讎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漢語大詞典》:不步人脚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喻不因循守旧。 明 李贽 《又与从吾》:“ 苏长公 片言隻语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絶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國語辭典》:不以人废言(不以人廢言)  拼音:bù yǐ rén fèi yán
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指不因为瞧不起这个人,就认为他的话一无可取。也作「不因人废言」。
《國語辭典》:不落俗套  拼音:bù luò sú tào
创新风格,不流于陈腐老旧。《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
《國語辭典》:不论秧子(不論秧子)  拼音:bù lùn yāng zi
北平方言。指不因对方的地位而有所顾忌或惧怕。如:「管他是谁,也得较量较量,我可不论秧子!」
《漢語大詞典》:采葑采菲
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 杜预 注:“葑菲之采,上善下恶,食之者不以其恶而弃其善,言可取其善节。”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旧部当尊之人,相马不失之瘦,采葑采菲取节焉。”参见“ 采葑 ”。
分類:不因所长
《漢語大詞典》:采葑
语出《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即蔓菁,叶和根、茎都可食,但根、茎味苦。诗意谓采者不可因此连它的叶子都不要。后因以“采葑”为被人赏识器重的谦词。 宋 秦观 《谢程公辟启》:“不谓修撰给事,误赐采葑,曲加推轂。”
分類:蔓菁叶和
《国语辞典》:市无二价(市无二价)  拼音:shì wú èr jià
买卖价钱公道,同一货品的售价不因人而异。形容社会风气善良,不相欺诈。《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伍子胥变文》:「子胥治国五年,日月重明,市无二价,猫鼠同穴,米麦论分,牢狱无囚。」也作「市不二价」。
《国语辞典》:神色不动(神色不动)  拼音:shén sè bù dòng
面色、态度不因外在事物而改变。形容遇事镇静,临危不变。《太平广记。卷一一六。杜子春》:「俄而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蝮蠍万计,哮吼拿攫而争前欲搏噬,或跳过其上,子春神色不动。」《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翰乃谓晟道:『有敕赐相公死!』晟神色不动。」
《漢語大詞典》:酒在肚里,事在心头(酒在肚裏,事在心頭)
谚语。谓不因喝酒而糊涂误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我醉了,酒在肚里,事在心头,听的你把那十三年前的事説起来,我怕不与婶子一箇娃娃。”《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酒在肚里,事在心头。俺丈母娘听信小人言语,駡我一篇是非。” 清 李渔 《意中缘·赚婚》:“自古道:酒在肚里,事在心头。”亦作“ 酒在口头,事在心头 ”、“ 酒在心头,事在肚里 ”。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谚语:“南都閭巷中常谚,往往有麄俚而可味者,漫记数则,如……曰‘酒在口头,事在心头’。”《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蔡武 道:‘常言説得好,酒在心头,事在肚里,难道我真个单吃酒不管正事不成?’”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俗语佛源】
禅宗用语,说明人的智慧因阅历而增加。佛教既主张万法唯心,也极重视实践的验證,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僧云:『不因一事,不长一智。』」宋·悟明《联灯会要》卷十八:「老赵州十八以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也作「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红楼梦》第六四回:「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著我了。」又如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个人多一次经验,才会多明白一个环境的意义。」(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