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取  拼音:bù qǔ
1.不拿。如:「不是他应得的东西,他是一介不取的。」《淮南子。主术》:「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祜闻上不允其请,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与不取,岂不大可惜哉!』」
2.不赞同。汉。司马相如 子虚赋:「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
3.不娶。《礼记。曲礼上》:「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漢語大詞典》: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 秦 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操 ( 曹操 )谓 松 ( 张松 )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亦作“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於今,邈不可得。” 陈白尘 《大风歌》第四幕:“ 高皇帝 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漢語大詞典》:五不取
亦作“ 五不娶 ”。 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的女子不能聘娶。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 王聘珍 解诂:“取读曰娶。逆,谓悖逆。乱,淫乱也。刑人,谓以罪受墨、劓、宫、刖、髠刑者。恶疾,谓瘖、聋、盲、癘、秃、跛、傴,不逮人伦之属也。丧妇长子,谓父丧其妇,其女子年长愆期者也。”子,古亦指女子。《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曰来归” 汉 何休 注:“妇人有七弃、五不娶……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世有恶疾不娶,弃於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於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
《國語辭典》:一介不取  拼音:yī jiè bù qǔ
一分一毫也不苟取。语本《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后用以形容人的操守清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他穷到摆测字摊时,还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来,也就可想了。」
分類:不苟
《国语辞典》:见物不取,失之千里(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拼音: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
见到时不要,等到想要时,已因相去遥远而难以取得了。比喻事不及时,则后悔莫及。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一六出:「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也作「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国语辞典》: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拼音: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
见到时不拿,等到以后想要时,就变得遥远而难取。比喻事不及时,则后悔莫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八出》:「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也作「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国语辞典》:义不取容(义不取容)  拼音:yì bù qǔ róng
不因取悦于人而违反正义。《史记。卷九七。陆贾传》:「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国语辞典》:不与不取(不与不取)  拼音:bù yǔ bù qǔ
不合道义的事物,则不给人,也不取之于人。语本《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如:「他为官廉洁守法,不与不取,赢得大家赞誉。」
《高级汉语词典》:攻无不取
只要进攻,必能夺取
《漢語大詞典》:分毫不取
见“ 分文不取 ”。
《國語辭典》:分文不取  拼音:fēn wén bù qǔ
一个钱也不拿。如:「他分文不取就这样走了。」
分類:一分分钱
《國語辭典》:分文不取  拼音:fēn wén bù qǔ
一个钱也不拿。如:「他分文不取就这样走了。」
分類:一分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