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取  拼音:bù qǔ
1.不拿。如:「不是他应得的东西,他是一介不取的。」《淮南子。主术》:「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祜闻上不允其请,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与不取,岂不大可惜哉!』」
2.不赞同。汉。司马相如 子虚赋:「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
3.不娶。《礼记。曲礼上》:「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漢語大詞典》: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 秦 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操 ( 曹操 )谓 松 ( 张松 )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亦作“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於今,邈不可得。” 陈白尘 《大风歌》第四幕:“ 高皇帝 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漢語大詞典》:五不取
亦作“ 五不娶 ”。 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的女子不能聘娶。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 王聘珍 解诂:“取读曰娶。逆,谓悖逆。乱,淫乱也。刑人,谓以罪受墨、劓、宫、刖、髠刑者。恶疾,谓瘖、聋、盲、癘、秃、跛、傴,不逮人伦之属也。丧妇长子,谓父丧其妇,其女子年长愆期者也。”子,古亦指女子。《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曰来归” 汉 何休 注:“妇人有七弃、五不娶……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世有恶疾不娶,弃於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於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
《國語辭典》:一介不取  拼音:yī jiè bù qǔ
一分一毫也不苟取。语本《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后用以形容人的操守清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他穷到摆测字摊时,还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来,也就可想了。」
分類:不苟
《国语辞典》:见物不取,失之千里(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拼音: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
见到时不要,等到想要时,已因相去遥远而难以取得了。比喻事不及时,则后悔莫及。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一六出:「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也作「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国语辞典》: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拼音: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
见到时不拿,等到以后想要时,就变得遥远而难取。比喻事不及时,则后悔莫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八出》:「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也作「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国语辞典》:义不取容(义不取容)  拼音:yì bù qǔ róng
不因取悦于人而违反正义。《史记。卷九七。陆贾传》:「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国语辞典》:不与不取(不与不取)  拼音:bù yǔ bù qǔ
不合道义的事物,则不给人,也不取之于人。语本《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如:「他为官廉洁守法,不与不取,赢得大家赞誉。」
《高级汉语词典》:攻无不取
只要进攻,必能夺取
《漢語大詞典》:分毫不取
见“ 分文不取 ”。
《國語辭典》:分文不取  拼音:fēn wén bù qǔ
一个钱也不拿。如:「他分文不取就这样走了。」
分類:一分分钱
《國語辭典》:分文不取  拼音:fēn wén bù qǔ
一个钱也不拿。如:「他分文不取就这样走了。」
分類:一分分钱
《国语辞典》:不习(不习)  拼音:bù xí
1.不取。《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不习孙吴,遘兹神武。」
2.不熟悉、不习惯。《三国演义》第四五回:「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
《漢語大詞典》:无取(無取)
(1).不取为己有。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东观汉记·张堪传:“时 述 珍寳珠玉,委积无数, 堪 録簿上官,秋毫无取。”
(2).不足取。 晋 王谧 《重答桓太尉书》:“自谓拟心宗辙,其理难尚,非谓礼拜之事,便为无取也。” 唐 杜甫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诗:“盛名富事业,无取媿高贤。” 浦起龙 心解:“无取,谓一无足取。” 宋 秦观 《王俭论》:“大节丧矣,虽有一时之美,一日之长,足以夸污世而矫流俗,君子无取焉。”
分類:不取心解
《國語辭典》:杏林  拼音:xìng lín
相传三国吴人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仅要求重病治瘉者,植杏树五株,轻者一株,数年后得杏树十馀万株,蔚然成林。见《太平广记。卷一二。董奉》。后以杏林指医学界。
《漢語大詞典》:杏田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 奉 ,但将穀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餘斛。”后因以“杏田”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唐 钱起 《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魏闕辞花綬,春山有杏田。”
分類:隐者典实
《漢語大詞典》:拙守
安于愚拙,不取巧。 宋 范仲淹 《依韵酬益利钤辖马端左藏》:“拙守自惭成木强,宦游谁嘆仅蓬飘。”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外耀恩荣,内藏拙守,於臣何所不足,愧臣无以仰承。” 明 袁宏道 《七夕偶成》诗之二:“不用丐灵乌鹊,唯宜拙守斑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