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出  拼音:bù chū
不超越。《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文选。韦曜。博奕论》:「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罫之閒。」
分类:不出超越
《国语辞典》:说不出(说不出)  拼音:shuō bù chū
无法道出。《老残游记》第二回:「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国语辞典》:看不出  拼音:kàn bù chū
1.分辨不出来。《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变了几种字体,做得一毫看不出是假的。」
2.意想不到。如:「看不出他这人倒很有魄力。」
《国语辞典》:道不出  拼音:dào bù chū
对于感受到的事物,太过强烈或模糊,而无法诉说清楚。如:「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他心中满是道不出的离愁别绪。」
《漢語大詞典》:猪嘴里吐不出象牙(猪嘴裏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猪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他对 成娃 娘的造的谣,还叫他朝众人宣传啦?”
《國語辭典》:思不出位  拼音:sī bù chū wèi
语本《易经。艮卦。象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指思虑问题不踰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则罪人。」
《國語辭典》: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  拼音:yī zì rù gōng mén,jiǔ niú bá bù chū
(谚语)比喻诉状或供词进了衙门,就无法撤出或更改。《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我见他说的话离了母,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冯据,使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子上好些别脚。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哩!」
《国语辞典》:河不出图(河不出图)  拼音:hé bù chū tú
古时相传每逢政治清明的朝代,黄河会出现背部有河图图案的龙马。故后以河不出图比喻正值乱世。《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汉。袁著〈诣阙上书〉:「臣闻仲尼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自伤卑贱,不能致也。」
《国语辞典》:变不出花样(变不出花样)  拼音:biàn bù chū huā yàng
耍不出其他把戏、花样。即技穷。如:「谅你是孙悟空再世,也变不出花样来。」
《国语辞典》:拔不出腿来(拔不出腿来)  拼音:bá bù chū tuǐ lái
比喻身陷困境,摆脱不开。如:「这事我已越陷越深,简直拔不出腿来。」
《国语辞典》:九头牛也拽不出去(九头牛也拽不出去)  拼音:jiǔ tóu niú yě zhuài bù chū qù
比喻事情非常棘手,很难处理。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我特故抄与你个休书题目,我跟前见放著这亲模。(周舍夺科)(正旦唱)便有九头牛也拽不出去!」
《国语辞典》:肚里说不出来的苦(肚里说不出来的苦)  拼音:dù lǐ shuō bù chū lái de kǔ
形容心中有极大的苦处,却难以说出。《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那盖碗陈茶,左一碗,右一碗,送来与成老爹。成老爹越吃越饿,肚里说不出来的苦。」
《国语辞典》:扁担压不出个屁来(扁担压不出个屁来)  拼音:biǎn dan yā bù chū ge pì lai
在任何压力下仍都一言不发,绝不抗议。用以比喻懦弱的人。《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可恨那个狄希陈,你就分辩几句,他便怎么置你死地?他却使那扁担也压不出个屁来。」
《国语辞典》: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拼音: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谚语)好事情不容易传扬,坏事情却往往传得很快。《西游记》第七三回:「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像我如今皈正佛门,你就不晓的了。』」《水浒传》第二四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道了。」也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国语辞典》: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拼音: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chuán qiān lǐ
(谚语)好事情不容易传扬,坏事情却往往传得很快。如:「常言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被开除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也作「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