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涂归(塗歸)
唐 制,诏敕若不便于执行,给事中得加以改动奏进,谓之“涂归”。新唐书·百官志二:“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駮正违失。詔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國語辭典》:苦衷  拼音:kǔ zhōng
难以启齿的实情。《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我对你说,阴曹用重刑,有阴曹不得已之苦衷。」《文明小史》第六○回:「况且兄弟这里,已经人浮于事了,实在无法位置诸君,诸君须谅兄弟的苦衷。」
《國語辭典》:偏僻  拼音:piān pì
1.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地方。《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可叹我们生在这偏僻地方,好比坐井观天,百事不晓。」
2.少有的、特异的。元。朱庭玉〈梁州第七。腹内包藏锦绣套〉:「有几多说不尽人不会的偏僻。风流,是非,造次不容易。」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一四。笋毒》:「君明日出寺门,遇货偏僻药者往问之,当能疗君疾。」
3.偏颇、不公正。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天有万物于天,人无一物于天,天有甚么偏僻那?」
《國語辭典》:原故  拼音:yuán gù
1.事情发生的因由。《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木南听了,才知道这个原故。」《文明小史》第三○回:「那般荒乱,都是法律不讲究的原故。」也作「缘故」。
2.意外、变故。《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回:「要是他急出个原故来,不但你添一层烦恼,我越发没了依靠了。」也作「缘故」。
《國語辭典》:隐疾(隱疾)  拼音:yǐn jí
身体上不容易看到或不可告人的疾病。《礼记。曲礼上》:「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也称为「暗疾」。
《國語辭典》:表字  拼音:biǎo zì
除本名之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此人是谁?乃谏议大夫张商英,表字天觉。」《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从五、六岁时就是性情奢侈,言语傲慢。」
《漢語大詞典》:艰蹇(艱蹇)
行走困难不便。宋史·儒林传一·崔颐正:“ 颐正 年老,步趋艰蹇,表求致仕。”
《漢語大詞典》:躘踵
(1).行动不便貌。古尊宿语录·舒州法华山举和尚语要·行录:“老病寻常发,躘踵无较时。” 唐 卢仝 《自咏》之二:“ 卢子 躘踵也,贤愚总莫惊。”一本作“ 龙钟 ”。
(2).踉跄欲跌貌。《西游记》第三回:“这猴王打出城中,忽然绊着一个草紇繨,跌了个躘踵,猛的醒来,乃是南柯一梦。”《九尾龟》第二四回:“望着 邱八 一头撞去,把 邱八 撞了一个躘踵。”
《國語辭典》:痿蹶  拼音:wěi jué
委靡。宋。苏轼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
《漢語大詞典》:艰碍(艱礙)
困难,不便。南史·张兴世传:“今以奇兵潜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进退疑沮,粮运艰碍,乃制胜之奇。”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二:“久欲奉疏,不遇便人,又举动艰碍,忧畏日深。”
分類:困难不便
《国语辞典》:不方便  拼音:bù fāng biàn
1.不适宜、不便利。《西游记》第三六回:「那僧官战索索的高叫道:『那借宿的长老,我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往别处去宿罢。』」
2.婉辞。指身体不舒服、行动有妨碍。《金瓶梅》第六二回:「他身上不方便,早晚替你生下个根绊儿,庶不散了你的家事。」
《国语辞典》:绊脚(绊脚)  拼音:bàn jiǎo
本指脚受到阻碍,行动不便。后比喻拘束、拖累。《西游记》第二三回:「却说那八戒跟著丈母,行入里面,一层层也不知多少房舍,磕磕撞撞,尽都是门槛绊脚。」《红楼梦》第一二回:「别是在路上有人绊住了脚,舍不得回来也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痿病
肢体动作不便之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上》:“生时落水死者,头面仰,肉色溃白……手拳曲。若非痿病之人,水深七尺以上。”《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痿痹辨似》:“痿病足兮痹病身。”注:“痿痹之证,今人多为一病,以其相类也。然痿病两足痿软不痛,痹病通身肢节疼痛。”
分類:肢体不便
《國語辭典》:难说话(難說話)  拼音:nán shuō huà
形容人的个性不易相处。《红楼梦》第三二回:「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果然不错。」
《漢語大詞典》:圆木警枕(圓木警枕)
木制的圆形枕头。取其易于滚动,不便支承,才睡熟便欹侧而惊醒。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 鏐 ( 钱鏐 )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寐熟輒欹而寤,名曰‘警枕’。” 宋 范祖禹 《司马温公布衾铭记》:“﹝ 司马温公 ﹞又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