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召平瓜
召平 , 秦 之 东陵侯 。 秦 亡不仕,隐居 长安 城东,种瓜为业。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以“召平瓜”为安贫隐居之典。 唐 李商隐 《永乐县即事一章》诗:“芳年谁共玩?终老召平瓜。”召,一本作“ 邵 ”。
《漢語大詞典》:戢枻
停船。喻家居不仕。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一:“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
分類:家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遁节(遁節)
亦作“遯节”。
(1).隐居不仕的节操。南齐书·周颙传:“ 胤 兄 点 ,亦遁节清信。”南史·谢朏传:“ 建武 四年,徵为侍中、中书令,不应……及遯节不全,为清谈所少。”
(2).指隐蔽事项。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镜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歛跡也。”
《漢語大詞典》:简退(簡退)
选任隐逸不仕人员。南史·隐逸传下·诸葛璩:“ 齐 建武 初, 南徐州 行事 江祀 荐 璩 於 明帝 ,言 璩 安贫守道,悦,如其简退,可扬清厉俗,请辟为议曹从事。”魏书·前废帝广陵王妃:“﹝詔﹞前员外简退优阶者,追之;称事简下者,仍优一级。”
《漢語大詞典》:郭申
后汉 郭太 、 申屠蟠 的并称。二人隐居不仕,终免宦官反党锢之祸。 林纾 《续司马文正〈保身说〉》:“ 郭申 智者,故翛然而行。而 文正 者实有鉴於 元祐 诸公,逆知有 章 蔡 之祸,作为是説以自警。呜乎,吾续是説,吾知所以为 郭泰 与 申屠蟠 矣。”
《漢語大詞典》:凿颜坏(鑿顔坏)
谓隐居不仕。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贤非梦 傅 野,隐类凿 颜 坏。”参见“ 凿坏以遁 ”。
分類:隐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凿坏以遁(鑿坏以遁)
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 颜闔 , 鲁君 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汉 扬雄 《解嘲》:“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亦作“ 凿坏而遁 ”、“ 凿坯而遁 ”。 唐 元结 《问进士》:“何人凿坯而遁,何人终日扫门?”《老残游记》第二回:“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分類:隐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鹤寝(鶴寢)
谓隐居不仕。 唐 温庭筠 《和友人题壁》:“自欲一鸣惊鹤寝,不应孤愤学牛衣。”
分類:隐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避招
谓逃避征召,隐居不仕。 元 袁桷 《赋文子方篔簹亭竹影》诗之五:“朔吹南尘久避招,闭门自醉独逍遥。”
《漢語大詞典》:商钓(商釣)
谓隐居不仕。商谓隐于市,钓谓隐于江湖。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所以青云豪士,散在商钓;四坐明哲,皆清朝旅人。” 王琦 注:“商钓,或隐於市,或渔於水也。”
《漢語大詞典》:逸贱(逸賤)
指隐居不仕、地位低下的人。晋书·孙楚传:“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繫世族,必先逸贱。”
《漢語大詞典》:隐录(隱録)
谓从簿录上消失。指隐退不仕。 宋 梅尧臣 《寄光化退居李晋卿》诗:“此志应不忘,他时同隐録。”
《漢語大詞典》:草衣士
指隐遁不仕之人。 宋 赵师秀 《信州草衣寺》诗:“难见草衣士,空看宴坐碑。”
分類:隐遁不仕
《漢語大詞典》:啮缺(齧缺)
(1).缺口,锋刃破缺。《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絶侧羸文,啮缺卷銋,而称以 顷襄 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庄子·天地:“ 尧 之师曰 许由 , 许由 之师曰 啮缺 , 啮缺 之师曰 王倪 。” 北周 庾信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王倪 逢 啮缺 , 桀溺 耦 长沮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高似孙 以太史无传,而并疑为鸿蒙 啮缺 之类。”
(3).借指隐士。 南唐 陈陶 《锺陵道中作》诗:“曾逢 啮缺 话东海,长忆 萧 家青玉牀。”
《漢語大詞典》:隐居求志(隱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语出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邢昺 疏:“‘隐居以求其志’者,谓隐遯幽居以求遂其志也。”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譁众取名之事。” 宋 刘克庄 《哨遍》词:“有人兮,盘旋於此。送子归。是他隐居求志。是要明主媒当世。”
《漢語大詞典》:隐饿(隱餓)
谓隐居不仕而挨饿。 汉 王充 论衡·非韩:“ 武王 不诛 伯夷 , 周 民不皆隐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