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贞纯(貞純)
(1).守正纯洁。 汉 蔡邕 《故太尉桥公庙碑》:“公禀性贞纯,幼有弘姿,刚而不虐,威而不猛。”晋书·李重传:“﹝ 朱冲 ﹞耽道穷藪,老而弥新,操尚贞纯,所居成化。”旧唐书·苏味道李峤等传论:“ 苏味道 、 李嶠 等,俱为辅相,各处穹崇。观其章疏之能,非无奥赡;验之弼谐之道,罔有贞纯。”
(2).指忠贞不二的人。 明 李梦阳 《双忠祠碑》:“文弊,则天下横议;横议,则从横行;从横行,则乱贼肆而贞纯匿。”
《漢語大詞典》:剔目
剜出眼珠。新唐书·列女传·房玄龄妻卢:“ 玄龄 微时,病且死,諉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 卢 泣入帷中,剔一目示 玄龄 ,明无它。”后用以为对丈夫忠贞不二的典故。 明 无名氏 《玉环记·逼女更夫》:“今虽不及剔目断臂之贞廉,亦可守事亲敬夫之道理。”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亚仙 闻唱,知是 郑郎 之声,收留在家,綉繻裹体,剔目劝读,一举成名,中了状元, 亚仙 直封至一品夫人。”
《漢語大詞典》:贞贞(貞貞)
端方正直;坚贞不二。 汉 扬雄 《太玄·傒》:“次六,傒福贞贞,食于金。测曰,傒福贞贞,正可服也。” 范望 注:“待福以正,可服者也。”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 惟清 、 游瓌 等再拜舞蹈,悲喜交见,上膝之前席,谓 清 曰:‘兇孽滔天,宗社不守,贞贞之节,见于艰危,卿等急于国难,朕无虑也。’” 清 俞樾 《张母孟太夫人八十有四寿序》:“傒福贞贞,虹洞无厓。”
《漢語大詞典》:贞佐(貞佐)
忠贞不二的佐命重臣。 前蜀 杜光庭 《谢恩除户部侍郎兼加阶爵表》:“元勋贞佐,捧日扶天;人杰时英,诞星降岳。”
《國語辭典》:之死靡它  拼音:zhī sǐ mǐ tuō
至死没有二心。形容贞节的妇女至死不改嫁。语本《诗经。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宋。杨万里夫人李氏墓志铭〉:「李永官金陵,不幸蚤世。夫人才三十有三,抚群幼泣且誓,之死靡它。」后泛指人的意志坚强,至死都不改变。也作「之死靡他」、「至死靡他」。
《漢語大詞典》:死心眼
(1).固执;不圆通。红楼梦第七十回:“ 紫鹃 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那时我祇怕他那个死心眼儿,姐姐这个天性,一时两下里合不拢来。”
(2).忠实不二。 朱自清 《外东消夏录·引子》:“问到底本有两种,一是‘耍奸心’,一是‘死心眼儿’。”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什么都不好,就是对我死心眼,总像个小狗似地跟着我。”
(3).指死心眼儿的人。如:他是个死心眼儿,很难劝得转来。
《国语辞典》:披肝挂胆(披肝挂胆)  拼音:pī gān guà dǎn
比喻竭诚相待,忠贞不二。明。沈采《千金记》第二六出:「众将官,当职蒙皇上之恩宠,领兵家之大权,在我者披肝挂胆,在尔者并力同心。」也作「披沥肝胆」。
《国语辞典》:韩康卖药(韩康卖药)  拼音:hán kāng mài yào
东汉韩康借卖药隐名,却因价格不二,反为人知,遂隐居霸陵山中。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韩康传》。后比喻医者隐居。元。张雨〈梧叶儿。移家去〉曲:「刘商观弈罢,韩康卖药还。」
《国语辞典》:赤心忠胆(赤心忠胆)  拼音:chì xīn zhōng dǎn
形容极为忠诚不二。明。姚茂良《精忠记》第二一出:「主人,你秉赤心赤心忠胆,杀金酋金酋百万。」也作「忠心赤胆」。
分类:忠诚不二
十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于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一、色心,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为心。二、内外,众生诸佛及依报名为外,唯自己之心法名为内。三、修證,修治造作之功,名为修,本有不改之体名为證。四、因果,能生之行,名为因,所生之德,名为果。五、染净,无明之用,名为染,法性之用名为净。六、依正,此为依正之二报,众生所依之国土资具,名为依报,能依之心身,名为正报。七、自他,此就三法而论。佛法众生法名为他,心法名为自。八、三业,身之发动名为身业,口之发动名为口业,意之发动名为意业,九、权实,九界七方便之法名为权。佛界圆实之法名为实。十、受润,此从喻之名也,受即领纳,三草二木藏通别圆五乘之机,名为能受,润即沾润,如来所说前四时三教之法如云之注雨,名为能润。此十门皆名为不二者,盖法华已前四时三教所谈之色心等,一一隔异,是名为二。至法华而四时三教所谈偏权之法,皆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平等一如,为中之一法,无隔历不融之法,故总名为不二也。出十不二门。【又】(书名)唐荆溪尊者述。本是释签中结释十妙者。然为妙观之大体,故后人录出别行之。其注解多至五十馀部其著名者,○科十不二门。一卷,唐湛然述,宋知礼科。○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唐湛然述,宋知礼著,○十不二门义。一卷,唐道邃录出。○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二卷,宋源清述,○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二卷,宋宗翌述,○十不二门文心解。一卷,宋仁岳述,○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一卷,宋处谦述,○十不二门枢要。二卷,宋了然述,○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四卷,宋可度详解明正谧分会。

【佛学常见辞汇】
色心不二门、内外不二门、修證不二门、因果不二门、染净不二门、依正不二门、自他不二门、三业不二门、权实不二门、受润不二门。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释签)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四时三教所谈色心等十,一一隔异,名之为二。至于法华,开显四时三教所谈偏权之法,皆即圆实,实理既彰,色心等法,圆融自在,互摄无外,咸名不二。十门既对十妙而立,妙即不二,不二即妙。故此十门,不二为目。门即能通之义。盖欲以十门之易,而通十妙之难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三教者,藏教、通教、别教也。偏权、圆实者,谓藏通别三教为偏为权,圆教为圆为实也。)
〔一、色心不二门〕,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既异于心,故称为色。虽有知觉之用,而无质碍可见,以能缘虑,名之为心。诸文有云名色者,心不可见,但有其名,名即心也。故智度论云:一切诸法中,但有名与色,更无有一法,出于名色者。然以情见言之,色心二法有异。以理而论,一切诸法唯心本具,即是妙色妙心,心即是色,色即是心;心外无色,色外无心。互具互摄,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
〔二、内外不二门〕,此就内外二境论内外二观也。谓众生诸佛及以依报名为外境;自己心法,名为内境。于此内外二境,皆以三观观之,即名内外二观也。然若论修观次第,必先观内心;若论机入不同,故须内外并列。复为显其妙义,必须内外互融,随观一境,皆能遍摄,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依报者,即身所依之国土也。三观者,空观、假观、中观也。离性离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非空非假谓之中也。)
〔三、修性不二门〕,修谓修治造作,即随缘变造之事也。性谓本有不改,即真如不变之理也。性德不出色心,修德莫非三观。今示全性起修,则诸行无作;全修在性,则一念圆成。是则修外无性,性外无修,互泯互融,故称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泯,绝也、亡也。论性,则修全在于性,性外无修,修泯亡也;论修,则性全在于修,修外无性,性泯亡也。融即圆融,性不碍修,修不碍性;性即是修,修即是性也。)
〔四、因果不二门〕,因即从迷而言,果乃就悟而说。始从人、天,终至等觉菩萨,皆名为因。唯妙觉佛,独称为果。良以九界众生,无明惑覆,实相之理未显,名因。唯妙觉佛,无明净尽,实相之理,究竟显发,随机应现,设化无方,乃名果也。十界迷悟虽殊,实相始终理一,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妙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九界者,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兼佛即名十界也。)
〔五、染净不二门〕,无明之用为染,法性之用为净。无明、法性,体本不二,用乃有殊。迷则全法性而为无明,全起无明之用,以在缠心,变造诸法,念念住著,名之为染。悟则全无明而为法性,全起法性之用,以离障心,应赴众缘,念念舍离,名之为净。然在缠,染心本具妙理,与净不殊,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在缠心者,缠即缠缚,谓众生心识为惑业之所缠缚也。离障心者,障即障碍,谓佛心想惑业净尽,离乎障碍也。)
〔六、依正不二门〕,依者,依止之处,即所依之土也。正者,正受其报,即能依之身也。如佛果后,示现下三国土名为依报;示现前三教主及九界身,名为正报。法华开显三土,即是寂光,九界无非圆佛,寂光即所依之土,圆佛乃能依之身。以寂光、圆佛,理本无二,故能依中现正,正中现依。果既依正不二,因亦复然,由理同故。即知诸佛、众生,体用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下三国土者,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以对常寂光土在上,故名下也。前三教主者,即藏、通、别三教果佛也。九界身者,即菩萨等九界之身也。寂光者,即常寂光土也。)
〔七、自他不二门〕,自即自己,他谓他机,此就三法论也。佛法、众生法,皆名为他;唯己心法,名之为自。以由十界互具,则心、佛、众生各有生佛。若己生佛显,则与他佛、生佛同,俱为能化;唯他众生生佛,而为所化。故云他生他佛尚与心同,况己心生佛,宁乖一念?既同一念,自他岂殊,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
〔八、三业不二门〕,三业者,如来果后垂化,清净身口意业也。谓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当知身尚无身,说亦非说,身口平等,等彼意轮,心色一如,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身口意轮者,轮有摧碾之用,喻佛鉴机现通说法,皆能摧碾众生惑业,故名轮也。心色一如者,心即意,色即身、口,谓身口意三业,皆同一性,无有别也。)
〔九、权实不二门〕,权谓权谋,即九界七方便之法也;实谓真实,即佛界圆乘之法也。盖法华已前,四时未会,权实不融。至法华开显九界七方便之权,即是佛界圆乘之实。实即是权,权即是实;实外无权,权外无实。皆称秘妙,故云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七方便者,方即方法,便即便宜。谓藏通两教二乘为四,及藏通别三教菩萨共为七,以其同修方便之道故也。)
〔十、受润不二门〕,受润者,从喻而立名也。受即领纳,以三草二木喻七方便,众生为能受也。润即沾润,谓如来说前四时三教之法,如云注雨,为能润也。法华开前四时三教之法,皆即圆法。七方便众生,咸蒙授记作佛。譬如三草二木,皆一地所生,一雨所润,无复差降,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三草二木喻七方便者,下草喻人、天,中草喻声闻、缘觉,上草喻藏教菩萨,小树喻通教菩萨,大树喻别教菩萨也。此七方便,因对下草,故列人天;而合藏通两教二乘但为二也。上之七方便,因对论权实之法,故不及人天也。)
十不二门指要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宋智礼著。发挥荆溪湛然十不二门之真意者。
入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所说一实平等之理,谓之不二。明理体之无异无别也。此不二之义为法界中之一门,故名为门,通入此不二之法门,谓之入不二门。大乘义章一曰:「不二者无异之谓,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曰不二。」
三业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如来果后垂化之三业,恒彼此相应,平等一味。密教所谓三平等也。
【三藏法数】
三业者,如来果后垂化,清净身口意业也。谓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当知身尚无身,说亦非说,身口平等,等彼意轮,心色一如,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身口意轮者,轮有摧碾之用,喻佛鉴机现通说法,皆能摧碾众生惑业,故名轮也。心色一如者,心即意,色即身、口,谓身口意三业,皆同一性,无有别也。)
凡圣不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凡圣一如同。
不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三十三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什曰:有之缘起,极于二法。二法已废,则入玄境。肇曰:离真皆名二,故以不二为言。」大乘义章一曰:「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十二门论疏上曰:「一道清净,故称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