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下得  拼音:xià de
舍得、忍心。宋。袁去华 金蕉叶。行恩坐忆词:「不觉长吁叹息,便直恁下得!」《董西厢》卷五:「细觑了,这病体,好不忘,怎下得!多应是为我后恁地细思忆。」也作「下的」。
《漢語大詞典》:下得手
亦作“ 下的手 ”。 谓忍心下毒手。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二折:“哎,你个行刃的哥哥,你畅好是下的手!”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奉 刘娘娘 的懿旨,本待把裙刀将太子刺死,丢於 金水桥 河下。则见红光紫雾,罩定太子身上,怎敢下得手。”
《國語辭典》:下得去  拼音:xià de qù
勉强可以。指不错,不甚坏。《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这分礼很下得去,再配上两样,很可送得。」《续孽海花》第五五回:「谈了一会儿,学问也下得去。」
分類:过得去
《国语辞典》:借米下得锅,讨米下不得锅(借米下得锅,讨米下不得锅)  拼音:jiè mǐ xià de guō,tǎo mǐ xià bù de guō
(谚语)借来的米,因迟早要归还,故可煮来吃;讨来的米,吃了就得终生感恩,故不可以下锅。指有借有还的事不必太放在心上。如:「借米下得锅,讨米下不得锅,大家朋友一场,这点钱改天再说。」《崇祯本金瓶梅》第三一回:「你且得手使了,到明日做上官儿,慢慢陆续还他,也是不迟。常言俗语说得好,借米下得锅,讨米下不的锅。哄了一日是两晌。何况你又在他家曾做过买卖,他那里把你这几两银子放在心上?」
《韵府拾遗 豪韵》:碑下得刀
刀剑录邓艾年十二曾读陈太丘碑碑下掘得一刀黑如漆长三尺馀刀上常有气凄凄然时人以为神物
《分类字锦》:城下得金
水经注汉官曰凡郡或以所出金城城下得金酒泉泉味如酒豫章樟木生庭雁门雁之所育是也
分类:州郡
《漢語大詞典》:佛树(佛樹)
相传 释迦牟尼 于菩提树下得正觉,故菩提树称为佛树。《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加趺而坐……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漢語大詞典》:雨条(雨條)
连成条状的雨点。形容雨下得急下得大。 茅盾 《子夜》七:“筷子粗细的雨条密密麻麻挂满在窗前。”
《國語辭典》:一匡天下  拼音:yī kuāng tiān xià
原指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后引喻为统一天下。唐。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再定皇都,一匡天下。」
《国语辞典》:体己信儿(体己信儿)  拼音:tǐ ji xìn ér
私下得知的隐秘消息。《红楼梦》第七一回:「这会子打听了体己信儿,或是赏了那位管家奶奶的东西,你们争著狗颠儿似的传去,不知谁是谁呢!」
《漢語大詞典》:给面子
照顾情面,使人面子上下得来:你们俩是老同学,你总得给他点面子。也说给脸。
《漢語大詞典》:翻褂子
清 代每年冬至月初一日,臣下得着貂裘者,均于是日一体穿用,称为翻褂子。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翻褂子》
《漢語大詞典》:瀽瓮番盆(瀽甕番盆)
形容雨下得很大。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平白地瀽瓮番盆,下一宵,惹的人心焦。”
分類:下得
《漢語大詞典》:磨得开
脸上下得来。例如:你当面挖苦人,人家脸上磨得开吗?
好意思。例如:她请客你不去,你磨得开吗?
想得通;行得通。例如:这个理我磨得开,您就放心吧。
也作“抹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