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打小报告(打小報告)  拼音:dǎ xiǎo bào gào
私下对上级或长辈等诉说他人不是。如:「小王时常喜欢在经理面前打小报告,所以同事都防著他。」
《國語辭典》:顶撞(頂撞)  拼音:dǐng zhuàng
回嘴,出言不逊。《红楼梦》第六回:「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閒寻气恼,刘氏不敢顶撞。」《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加以冲天炮在外面倡言革命,又有人把他说的什么唐太宗、唐高祖的话告诉了制台,制台不免生气,著实把儿子训斥了几顿,冲天炮不服,反和老子顶撞,因此制台也有些厌恶他了。」
《漢語大詞典》:递禀(遞禀)
向上级呈送报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如顽户任催不纳,排年递禀摘拘。” 陶成章 《浙案纪略》上卷第三章第三节:“ 成章 主议改成师范学校……因亲至杭州学务处递禀,请其转达三司。”
《國語辭典》:登答  拼音:dēng dá
对答、解释。《西游记》第八四回:「明日见那昏君,老孙自有登答,管你一毫儿也不伤,且放心睡睡。」《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明明像个饰词了。」
《漢語大詞典》:第二审
上级法院按上诉程序对下级法院的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审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就是终审。
《國語辭典》:饬知(飭知)  拼音:chì zhī
告谕。用于长官对下属。《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为此饬知该县儒学教官,敦请该生即日束装赴院,以便考验。」
《国语辞典》:传令兵(传令兵)  拼音:chuán lìng bīng
军队中负责传达上级指令的士兵。
《國語辭典》:钦差大臣(欽差大臣)  拼音:qīn chāi dà chén
明、清时代由皇帝特命出外办理重大事务的大臣。《清史稿。卷三六七。那彦成传》:「回疆四城既复,命为钦差大臣,往治善后事。」《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这位钦差大臣,姓温名国因,是由京官翰林放出来的。」
《國語辭典》:批件  拼音:pī jiàn
大陆地区指经上级批覆的文件。如:「事情常因等批件而耽搁了。」
《漢語大詞典》:批禀
经上级官府批过的禀帖。《文明小史》第五四回:“ 秦凤梧 取出批禀给 倍立 看, 倍立 久居 中国 ,晓得官场上的情形,看过批禀上印着制台的关防,知道不错。”
《國語辭典》:批驳(批駁)  拼音:pī bó
批评、驳斥。《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胡中立听他此言,无可批驳,便说道:『自古至今,有几个完人?』」
《國語辭典》:申请书(申請書)  拼音:shēn qǐng shū
向行政机关或上级提出请求事项的文书。如:「有意承办此项活动者,请提交申请书。」
《漢語大詞典》:受命不受辞(受命不受辭)
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晋书·周浚传:“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
《國語辭典》:上下一心  拼音:shàng xià yī xīn
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韩诗外传》卷六:「故近者竞亲,而远者愿至,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晋书。卷四六。列传。刘颂》:「上下一心,爱国如家,视百姓如子,然后能保荷天禄,兼翼王室。」也作「上下同心」。
《漢語大詞典》:上司衙门(上司衙門)
上级官府。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大爷何不乘未借之先,自己到上司衙门动一张呈子,也倣 卜式 的故事,捐几万银子去助边。”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那里访一个有斟酌的刀笔先生,许他些银子,先把死罪撕掳开,回来再求 贾 府去上司衙门説情。”
分類:上级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