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十里洋场(十里洋場)  拼音:shí lǐ yáng cháng
满清末年,上海的租界区域中有一条东西走向,长约十里的大街,因洋人聚集,洋行与洋货充斥,因此,上海人称之为「十里洋场」。后亦用为上海的代称或比喻热闹繁华的地区。如:「他初到上海,不免被这十里洋场的声色犬马所惑。」
《漢語大詞典》:热血日报
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份日报。1925年6月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是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为指导这场反帝运动而出版的机关报。同年6月27日被迫停刊。
《國語辭典》:三道头(三道頭)  拼音:sān dào tóu
旧时称上海租界的外国警长。因其臂章的标志有三道横,故称为「三道头」。
《漢語大詞典》:静安寺
在 上海市 内。原名“沪渎重玄寺”。相传 三国 吴 赤乌 十年(公元247年)始建,在 吴淞江 滨, 宋 大中 祥符 元年(1008年)改名 静安寺 , 嘉定 九年(1216年)移今址。 清 光绪 六年(1880年)重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又到 静安寺 前看那涌泉,用石栏围住。”
《漢語大詞典》:毛盘(毛盤)
旧时指 上海 交易所或商行中,由卖方最初提出而买方尚未还价的价格。
《漢語大詞典》:箩间(籮間)
旧 上海 称小工头为箩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小工头, 上海 人叫做‘箩间’。那边做箩间的人,却兼着做砖灰生意,製造局所用的砖灰,都是用他的。”
分類:上海工头
《漢語大詞典》:鲁迅墓
在上海市鲁迅公园内。鲁迅遗体原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迁葬于此。墓用花岗石砌筑,面积1600平方米。墓穴后有壁式墓碑,上刻毛泽东的题词:“鲁迅先生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漢語大詞典》:芦荡火种
沪剧剧目。1960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集体创作,文牧执笔。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郭建光等十八个伤病员在阳澄湖畔养伤。以茶馆店老板娘身份活动的地下联络员阿庆嫂,智斗勾结日本侵略军的忠义救国军头目胡传魁、刁德一,掩护伤员,并在伤员痊愈后,设计一举歼灭敌人。京剧《沙家浜》据此改编。
《漢語大詞典》:露天通事
旧时 上海 称略通日常会话用语、水平低下的西语翻译。 胡祖德 《沪谚外编·新词典》:“露天通事:蹩脚翻译也。稍諳西语,终日游行街市,见西人向内地商店购物事,即插身其间,为之通译,并得其回扣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