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国教育会
清末资产阶级文化教育团体。1902年,蔡元培等成立于上海,蔡任会长。以“改良教育,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为宗旨。设爱国学社收容退学青年,又设立爱国女校,并办有《中国白话报》,宣传革命。1907年停止活动。
《漢語大詞典》:中国青年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报。月刊。1923年10月创刊于上海。恽代英、萧楚南、任弼时等任主要编辑和撰稿人。后曾改名《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1932年停刊。1939年在延安复刊,恢复原名。1941年又停刊。1948年12月在河北平山复刊。次年迁北京。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复刊。
《国语辞典》:甬剧(甬剧)  拼音:yǒng jù
流行于浙江宁波及上海一带的剧种。最初系由宁波业馀性质的客串班演唱民歌发展而来,剧目多取材于农村城镇生活琐事。曲调口语化,内容生活化为其特点。伴奏流畅华美,具有江南丝竹及四明南词的音乐风格。
《漢語大詞典》:朱石麟
(1899-1967)电影导演。江苏太仓人。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预科。1927年起先后任华北电影公司和联华影业公司编译部主任。1946年去香港,参与创建凤凰影业公司。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一生执导故事片七十余部。主要有《慈母曲》《一板之隔》《一年计》《新寡》等。
《國語辭典》:张爱玲(張愛玲)  拼音:zhāng ài líng
人名。(西元1920?~1995)籍贯河北省。生于上海。有名女作家。本名张瑛,十岁时改名。幼年居住于上海和天津,接受中西文化教育。七岁开始写故事,民国二十八年前往香港大学攻读文学,三年后返上海,开始文学创作生涯。文笔细腻,承袭如红楼梦之古典作品精华。被誉之为中国新文学大师之一。代表作品有《秧歌》、《赤地之恋》、《半生缘》、《怨女》等四部长篇小说。散文亦颇出色。
《漢語大詞典》:万古蟾
(1900-1995)美术片导演。江苏南京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曾留校任教。1926年与兄籁鸣、弟超尘合作,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0年又与兄弟共同创作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1956年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的剪纸片《渔童》《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曾在国内外获奖。
《漢語大詞典》:维新政府(維新政府)
抗 日 战争初期, 日本 侵略军占领 上海 、 南京 后组织的汉奸傀儡政权。参加的有 梁鸿志 、 温宗尧 、 陈群 、 任援道 、 傅筱庵 等。1940年并入 汪 伪政权。
《漢語大詞典》:五卅运动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纱厂日本职员枪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打伤工人十余人,激起全市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遭租界巡捕逮捕。随后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者,又遭英国巡捕开枪屠杀,死十余人,伤几十人,造成“五卅惨案”。中国共产党立即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统一战线,号召全市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抗议英帝国主义的暴行。工人坚持罢工三个多月,在8月中旬先后复工。全国有数百个城镇、一千七百万人参加了集会、游行、“三罢”斗争和通电、募捐等活动,表示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的反帝运动,并得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从而推动了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漢語大詞典》: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5年5月,巴金等创办于上海。初名“文化生活社”,同年9月改名。曾编辑出版《文学丛刊》《现代长篇小说丛书》《译文丛书》等。1954年并入新文艺出版社(现上海文艺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淌牌
亦称“ 淌白 ”。 旧时 上海 对女流氓或私娼的称呼。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四》:“南方人也可怜北方人太简单了,便送上许多文章……什么‘外史’‘趣史’‘秽史’‘秘史’,什么‘黑幕’‘现形’,什么‘淌牌’‘吊膀’‘拆白’。” 茅盾 《追求》六:“有一天晚上我经过 八仙桥 ,看见马路上拉客的野鸡,我就心里想,为什么我不敢来试一下呢?为什么我不敢做一次淌白,玩弄那些自以为天下女子皆可供他玩弄的蠢男子?”
《國語辭典》:摊簧(攤簧)  拼音:tān huáng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参见「滩黄」条。
《國語辭典》:滩簧(灘簧)  拼音:tān huáng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参见「滩黄」条。
《漢語大詞典》:丝栈(絲棧)
(1).旧 中国 在 上海 出现的经营 华 商与洋商间生丝贸易的中间商。经营 四川 、 湖北 及 山东 等省产生丝。接受厂商委托,转售洋行,抽收佣金。并代办仓储、保险、纳税等事,有时还借垫资金。
(2).储存生丝的栈房。
《國語辭典》:苏州弹词(蘇州彈詞)  拼音:sū zhōu tán cí
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杭、嘉、湖等地区的曲艺。有说有唱,以小三弦、琵琶为主。演出者自弹自唱,有一人、二人和二人以上等组合形式。基本唱腔是上、下句变化反覆结构。表演灵活简便,善用叙事、代言相结合的手法和说、噱、弹、唱的艺术手段描绘故事情节,刻划人物性格。此种技艺在清代中叶时已相当成熟。
《漢語大詞典》:松江派
明 末 松江府 (今属 上海市 )治下三个山水画流派( 苏松派 、 云间派 、 华亭派 )的总称。因这些画家俱是 松江府 人,故名。 王伯敏 《中国绘画史》第八章第三节:“ 华亭 派的创始者为 顾正谊 ,但以 董其昌 为代表…… 华亭 派亦名 松江 派。这是与 吴门 派有密切关系的山水画派。”
《漢語大詞典》:洋泾浜(洋涇浜)
旧时 上海 租界地名。该地 华 人洋人杂处,语言混杂,一些人以不纯正的英语跟 英 美 人交谈(语法依据汉语,词语来自英语),这种英语被讥称为“洋涇浜”英语。亦泛指不规范使用的外语。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上上下下都能讲几句‘洋泾浜’的 俄国 话-- 哈尔滨 人叫做毛子话。” 叶君健 《曙光》十四:“此人作为过去 上海 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个巡捕头,虽然能讲几句洋泾浜英语,但不认识英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