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定律  拼音:dìng lǜ
1.一定的规则。宋。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诗:「诗无定律君应将,醉有真乡我可侯。」
2.制定法则。《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
3.在一定的条件下,说明现象的程序或关系,数学中有时用公式来表示。
《漢語大詞典》:教旨
(1).上对下的告谕。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 庞公 ﹞寻授 开封府 判官, 尚美人 方有宠,遣宦者称教旨,免工人市繇。公上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敢称教旨干挠府政者。’”
(2).教皇的旨意。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问是非,輒与赞和。”
《漢語大詞典》:诸卿(諸卿)
(1).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诸卿也。”韩非子·内储说下:“公不听,居三月,诸卿作难,遂杀 厉公 而分其地。”
(2).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后汉书·马武传:“帝后与功臣诸侯讌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3).诸多年少长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为诸郎”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一云‘诸卿’。时人相号长老老者为‘诸公’,年少者为‘诸卿’,如今人相号为‘士大夫’也。”
《國語辭典》:假设(假設)  拼音:jiǎ shè
1.如果。《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也作「假定」。
2.凭空构想。宋。苏轼〈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荐秦以诗贺之刘泾亦作因次其韵〉:「涂车刍灵皆假设,著眼细看君勿误。」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一。假设之辞》:「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迹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符同也。」
3.代为设置。唐。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4.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證明的,称为「假设」。一经證明,便成为科学理论而不复是假设。也称为「假定」。
《漢語大詞典》:督臣
即总督。因上对朝廷,故称。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查上年臣 林则徐 先已会同前督臣 邓廷楨 、暨臣 豫堃 节次商议及之。”
《漢語大詞典》:教命
(1).犹教令。上对下的告谕。晋书·会稽王道子传:“时有人为《云中诗》以指斥朝廷曰:‘相王沉醉,轻出教命。’”南史·徐摛传:“ 大通 初,王总戎北侵,以 摛 兼寧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 摛 出。”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六:“时皇太后行誥命,皇后 刘氏 行教命,互遣使人宣达藩后,紊乱之弊,人不敢言。”
(2).犹指示。 明 方孝孺 《与童伯礼书》:“方从父兄之后,抒晨夕之哀,徒奉教命,冒以衰服请见,则人谓我何?”
《漢語大詞典》:三曹
(1).文学史上对 三国 魏 曹操 及其子 曹丕 、 曹植 的合称。 明 胡应麟 诗薮·古诗上:“取乐府之格於两 汉 ,取乐府之材於三 曹 ,以三 曹 语入两 汉 调,而浑融无迹,会於《骚》《雅》。”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外纪·答问:“三 曹 乐府,多以起句首二字命题。”
(2).指诉讼中的原告、被告、证人。审案时,三方的人同时到场,进行对证,谓之“三曹对案”。《西游记》第十回:“ 秦广大王 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冷眼观》第二四回:“我倘死而有知,好与他在阎王殿前三曹对案,也省得日后再有倚命自误的人。”
《國語辭典》:开庭(開庭)  拼音:kāi tíng
法律上指开法庭审理案件。
《國語辭典》:太翁  拼音:tài wēng
称谓。称祖父。宋。陆游 戏遣老怀诗:「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太翁嬉。」《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太翁去谢了文昌,就把这新生的儿子取名育德,字果行。」
《國語辭典》:响度(響度)  拼音:xiǎng dù
声音的强弱程度。发音物体振动的振幅愈大则响度愈大。
《漢語大詞典》:假说(假説)
(1).虚构的事。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以园吏之寓言、骚人之假説,而定为实録,斯已谬矣。” 宋 苏轼 《答毕仲举书》:“佛书旧亦尝看,但闇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麤浅假説以自洗濯。”朱子语类卷六七:“之所説皆是假説,不必是有恁地事。假设如此则如此,假设如彼则如彼。”
(2).科学研究上对客现事物的假定的说明。详“ 假设 ”。
《國語辭典》:假设(假設)  拼音:jiǎ shè
1.如果。《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也作「假定」。
2.凭空构想。宋。苏轼〈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荐秦以诗贺之刘泾亦作因次其韵〉:「涂车刍灵皆假设,著眼细看君勿误。」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一。假设之辞》:「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迹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符同也。」
3.代为设置。唐。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4.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證明的,称为「假设」。一经證明,便成为科学理论而不复是假设。也称为「假定」。
《國語辭典》:垂询(垂詢)  拼音:chuí xún
上级对下级的询问。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三。钱大昕》:「今上亲政,垂询大昕家居状,朝贵寓书敦劝还朝,婉言谢之。」
《漢語大詞典》:恩寄
(1).指长上对下属的信任托付。梁书·良吏传·何远:“ 远 与 恢 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 恢 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僶俛恩寄,号靦惟深,而敕諭分明,信誓殊重。”
(2).特指帝王的授职。 唐 白居易 《苏州刺史谢上表》:“今奉恩寄,又付郡符,奬饰具载於詔中,庆幸实生於望外。”
《漢語大詞典》:晓喻(曉喻)
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北史·穆崇传:“ 焕 晓喻逆徒,示以祸福,於是凶党离心,莫为之用。” 宋 苏轼 《书柳子厚〈牛赋〉后》:“故书 柳子厚 《牛赋》,以遗 琼州 僧 道贇 ,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
《漢語大詞典》:三权(三權)
(1).三种权力。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 尹知章 注:“自‘一至’以下, 管 氏不言其数,无得而知也。”
(2).特指“贵”、“富”、“亲”三种权势。 汉 刘向 说苑·尊贵:“ 齐桓公 使 管仲 治国, 管仲 对曰:‘贱不能临贵。’ 桓公 以为上卿,而国不治。 桓公 曰:‘何故?’ 管仲 对曰:‘贵不能使富。’ 桓公 赐之 齐国 市租一年,而国不治。 桓公 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 桓公 立以为仲父。 齐国 大安,而遂霸天下。 孔子 曰:‘ 管仲 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3).指兵法上对上、中、下三种力量的权衡。 宋 苏洵 《权书上·强弱》:“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三权也者,以一致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