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适士(適士)
上士。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担任。《礼记·祭法》:“适士二庙一坛。” 郑玄 注:“适士,上士也。” 孙希旦 集解:“愚谓适士,谓大宗世适为士者也。”《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清 孙诒让 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礼,大夫三庙,适士二庙,三庙者上及曾祖,二庙者祖考而已。”一说,指诸侯所荐仕于天子之士和诸侯之士有功而王朝颁授爵命者。 宋 张载 《正蒙·王禘》:“适士,疑诸侯荐於天子之士及王朝爵命之通名。”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王禘》:“诸侯所荐仕於天子而受王命为士者,与诸侯之士有功而王命之者,皆曰适士。适士,对庶士之称。”
《國語辭典》:下士 拼音:xià shì
1.浅俗的人。《老子》第四一章:「下士闻道,大笑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2.屈尊以下交贤士。《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红楼梦》第一○回:「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
3.军衔。军士的最后一级,在中士之下。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贪著世间快乐,对轮回还未生起自觉的人。
5.职官名。古代天子、诸侯皆设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地位在大夫之下。秦以后仍沿用。《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2.屈尊以下交贤士。《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红楼梦》第一○回:「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
3.军衔。军士的最后一级,在中士之下。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贪著世间快乐,对轮回还未生起自觉的人。
5.职官名。古代天子、诸侯皆设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地位在大夫之下。秦以后仍沿用。《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漢語大詞典》:养士(養士)
(1).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
(2).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
(3).谓收罗、供养贤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 五代 刘洞 《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清 吴伟业 《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 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
(2).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
(3).谓收罗、供养贤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 五代 刘洞 《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清 吴伟业 《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 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
上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满自利利他之行者。释氏要览上曰:「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者名中士,有二利名上士。」
(术语)圆满自利利他之行者。释氏要览上曰:「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者名中士,有二利名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