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三制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毛泽东 《团结到底》:“共产党员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 续范亭 《延安五老》诗:“身体力行三三制,把握政策与主义。” 林伯渠 《春游杂咏》:“团结三三制有力,信心定可息狼烟。”
(2).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
(2).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
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胎藏界之曼荼罗分佛莲金三部。(参见:藏界)。【又】胎藏界与金刚界与苏悉地法为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三杂部,释迦所说之密经也,是显密杂糅,故名杂部,如金光明经,六波罗蜜经,首楞严经等是。此亦无议异。【又】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三不二部,苏悉地经也,是说金胎不二之法者,故称曰不二部。但是为日本台密一家之所立,日本东密于金胎两部中说不二法外无不二之法,不许其别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曼荼罗,分之则中台八叶院,及上下之诸院为佛部,右方之诸院为莲华部,左方之诸院为金刚部。(参见:胎藏界)
【佛学常见辞汇】
1。胎藏界的曼荼罗分佛部、莲华部和金刚部等三部。2。指胎藏界、金刚界和苏悉地法等三部。
(名数)胎藏界之曼荼罗分佛莲金三部。(参见:藏界)。【又】胎藏界与金刚界与苏悉地法为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三杂部,释迦所说之密经也,是显密杂糅,故名杂部,如金光明经,六波罗蜜经,首楞严经等是。此亦无议异。【又】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三不二部,苏悉地经也,是说金胎不二之法者,故称曰不二部。但是为日本台密一家之所立,日本东密于金胎两部中说不二法外无不二之法,不许其别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曼荼罗,分之则中台八叶院,及上下之诸院为佛部,右方之诸院为莲华部,左方之诸院为金刚部。(参见:胎藏界)
【佛学常见辞汇】
1。胎藏界的曼荼罗分佛部、莲华部和金刚部等三部。2。指胎藏界、金刚界和苏悉地法等三部。
胎藏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檗缚俱舍Garbha-kos/a(dha%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等之五大或清净之菩提心为本具之理性,此理性摄一切诸法,犹如母之胎内摄持吾子,故云胎藏。秘藏记上曰:「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二譬众生之肉团心。此肉团心,本是八叶之莲华,以摄持曼荼罗之诸尊故也。大日经义释四曰:「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秘密标帜,华基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秘藏记钞三曰:「经说曼荼罗来处,一切众生心中有八瓣肉团,是八叶莲华形也。于是处建立曼荼茶罗云胎藏界也。」三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也。以从大日之胎藏出生三重之曼荼罗一切之诸尊故也。而谓之为胎藏者,佛之大悲慈护,爱育众生,犹如母于胎内之子,故云胎藏也。申言之,即欲以众生本具之胎藏之理,开示一切众生,而由佛之大悲胎藏而流出化他之法门,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因之对金刚界而言,金者智也,胎者理也,金者始觉也,胎者本觉也,金者从因向果也,胎者从果向因也,金者自利也,胎者利他也。大日经疏一曰:「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同疏三曰:「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證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摩诃萨埵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同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身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同五曰:「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本有的性德,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
(术语)梵语檗缚俱舍Garbha-kos/a(dha%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等之五大或清净之菩提心为本具之理性,此理性摄一切诸法,犹如母之胎内摄持吾子,故云胎藏。秘藏记上曰:「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二譬众生之肉团心。此肉团心,本是八叶之莲华,以摄持曼荼罗之诸尊故也。大日经义释四曰:「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秘密标帜,华基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秘藏记钞三曰:「经说曼荼罗来处,一切众生心中有八瓣肉团,是八叶莲华形也。于是处建立曼荼茶罗云胎藏界也。」三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也。以从大日之胎藏出生三重之曼荼罗一切之诸尊故也。而谓之为胎藏者,佛之大悲慈护,爱育众生,犹如母于胎内之子,故云胎藏也。申言之,即欲以众生本具之胎藏之理,开示一切众生,而由佛之大悲胎藏而流出化他之法门,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因之对金刚界而言,金者智也,胎者理也,金者始觉也,胎者本觉也,金者从因向果也,胎者从果向因也,金者自利也,胎者利他也。大日经疏一曰:「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同疏三曰:「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證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摩诃萨埵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同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身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同五曰:「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本有的性德,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
三部主色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毗卢遮那是佛部,即如来法界之身,一向白色。次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其身黄色。次金刚藏(金刚手),即释迦牟尼佛,其身赤黄色,即杂色。见义释十一。
(名数)毗卢遮那是佛部,即如来法界之身,一向白色。次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其身黄色。次金刚藏(金刚手),即释迦牟尼佛,其身赤黄色,即杂色。见义释十一。
三部经
【佛学大辞典】
(名数)种种不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部经典,有弥陀三部、大日三部、法华三部、弥勒三部等等。
(名数)种种不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部经典,有弥陀三部、大日三部、法华三部、弥勒三部等等。
弥陀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净土三部。一佛说无量寿经二卷,二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三佛说阿弥陀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部经)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净土三部,即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
(名数)又云净土三部。一佛说无量寿经二卷,二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三佛说阿弥陀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部经)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净土三部,即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