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过称(過稱)  拼音:guò chèng
用秤称重量。如:「没有过称,怎么知道有没有超重?」也作「过秤」。
分類:过秤三部
《國語辭典》:耳朵  拼音:ěr duo
1.人与动物的耳,俗称为「耳朵」。《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听在耳朵里,忙叫长随去问那走堂的。」《老残游记》第一四回:「耳朵里不住的听了说:『这水可真了不得!』」
2.指形状或位置像耳朵的东西。《水浒传》第八回:「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
3.指探听消息的人。如:「我总疑心他是对方派来我们这里做耳朵的。」
《國語辭典》:务外(務外)  拼音:wù wài
在外游荡,不理家务。指不守本分。《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向因你务外,不对你说,如今交付你夫妻之手,置些产业,传与子孙,莫要又浪费了!」也作「骛外」。
《國語辭典》:三停  拼音:sān tíng
1.三部分。(1)术数用语。相术家以人体的头为上停,腰为中停,足为下停;又面部则以天中至印堂为上停,山根至准头为中停,人中至地阁为下停。《金瓶梅》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2)字的结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的,称为「三停」。
2.三成。《董西厢》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漢語大詞典》:雪青
浅紫色。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五:“一身衣服是:酱色平绉的薄棉袍,系了条雪青湖绉腰带。”
分類:紫色三部
《漢語大詞典》:宇文氏
鲜卑族的一支。 檀石槐 时期, 鲜卑 分东、中、西三部, 宇文氏 为东部大人。 宇文觉 曾代 西魏 建立 北周 。
分類:鲜卑三部
《國語辭典》:党徒(黨徒)  拼音:dǎng tú
参加某一政党或派系的人。含有贬义。如:「此次游行活动中,该党党徒的暴力抗争行为,无法获得社会大众认同。」
《國語辭典》:系词(系詞)  拼音:xì cí
判断句中联结主语与断语的词称为系词。如「释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我是学生」中的「是」就是「系词」。也称为「系词」。
《漢語大詞典》:道劳(道勞)
(1).路途上奔波之苦。仪礼·觐礼“遂入门左,北面立。王劳之” 汉 郑玄 注:“王辞之不即左者,当出隐於屏而袭之也。天子外屏劳之,劳其道劳也。”
(2).犹道乏。 吴景洲 《故宫盗宝案真相》三九:“我一下车,他们上来握手道劳, 溥泉 连声说:‘辛苦,辛苦!’” 沙汀 《呼嚎》:“说过道劳的话, 廖二嫂 就到粮食市上去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八:“卑职给 么太太 请安!并给 么太太 道劳!”
《漢語大詞典》:瘠苦
(1).贫瘠困苦。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瘠苦慳嗇之区,所得几何,竭其力仅足以製器械耳。” 王闿运 《陈景雍传》:“县瘠苦僻陋,又残破,流离满途。”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一:“小部分的食料则是连许多瘠苦地方的人尚不容易到口的玉麦粉或碎白米稀饭。”
(2).谓硗薄,贫瘠。 王闿运 《储玫躬传》:“ 靖州 山田瘠苦,米贵无食,民遂为盗。”
《國語辭典》:卖绝(賣絕)  拼音:mài jué
物主之所有权全部移转给人,而取得代价,并永不得赎回,称为「卖绝」。
《漢語大詞典》:慧藏
佛教经典分经、律、论三部分,是为三藏,亦称慧藏。亦特指其中的论藏。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种围陀,在家必习;三品慧藏,入道弥通。”参见“ 三藏 ”。
《國語辭典》:三藏  拼音:sān zàng
佛教用语:(1)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经藏是指以佛说法的形式创作的典籍;律藏虽同是以佛说的形式,但内容都和戒律有关;论藏是佛弟子或后世论师阐释经义的作品。宋。承迁〈金师子章序〉:「设有说道超他,入经藏,对三藏胜论议人否?」(2)三藏法师的简称。参见「三藏法师」条。唐。阎朝隐〈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證圣年中奉敕与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译华严经。」
《漢語大詞典》:寸关尺(寸關尺)
中医切脉三部部位名。桡骨茎突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九候。三部者,寸、关、尺也。” 晋 王叔和 《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漢語大詞典》:三部伎
唐玄宗 分宫廷乐伎为三部: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又选坐部伎教于梨园为法曲部,故后世有“三部伎”之称。 清 吴伟业 《洛阳行》:“殿内遂停三部伎,宫中为设八关斋。”参阅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国语辞典》:海虾(海虾)  拼音:hǎi xiā
动物名。节肢动物甲壳纲。长尾,分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两对甚长。生长于海中,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