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洞章
指道教经书。道教经书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故称。云笈七籤卷四十:“咏诵洞章,奚求不得。”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 李西臺 ﹞诗云:……金版佩上籍,玉音歌洞章。”
《漢語大詞典》:小经(小經)
(1).卷数少的经书。 唐 宋 依经书内容或文字多少,分大、中、小三级。因时因事所指不同。新唐书·选举志上:“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尚书《春秋公羊传》《穀梁传》为小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政和 八年御笔:‘……自今学道之士,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通儒书,俾合为一道。大经,周易;小经,孟子。’”宋史·杨亿传:“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 清 金农 《寄题李徵君秉元青櫺别业》诗:“小经曾习 严彭祖 ,至孝无惭 何展禽 。”
(2).佛经名。净土门三部经中 后秦 鸠摩罗什 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之别称。又名“四纸经”。
《漢語大詞典》:披毛
方言。披散的头发。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九:“﹝ 曾师母 ﹞不很好看,却是喜欢打扮,长长的披毛,梳得拱拱的,外面全没有那样梳法。”
《漢語大詞典》:起支
官署名。 北宋 承 唐 末 五代 之制,以盐铁、户部、度支三部合为三司。度支掌各种财政开支、漕运、供应全国费用等。“起支”即为度支的别称,亦指度支使。又用作“发放”解。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陈恕 为三司使,尝言三司中惟起支为难,盖一起支则无由止也,不可不慎。”
《國語辭典》:过称(過稱)  拼音:guò chèng
用秤称重量。如:「没有过称,怎么知道有没有超重?」也作「过秤」。
分類:过秤三部
《國語辭典》:耳朵  拼音:ěr duo
1.人与动物的耳,俗称为「耳朵」。《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听在耳朵里,忙叫长随去问那走堂的。」《老残游记》第一四回:「耳朵里不住的听了说:『这水可真了不得!』」
2.指形状或位置像耳朵的东西。《水浒传》第八回:「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
3.指探听消息的人。如:「我总疑心他是对方派来我们这里做耳朵的。」
《國語辭典》:务外(務外)  拼音:wù wài
在外游荡,不理家务。指不守本分。《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向因你务外,不对你说,如今交付你夫妻之手,置些产业,传与子孙,莫要又浪费了!」也作「骛外」。
《國語辭典》:三停  拼音:sān tíng
1.三部分。(1)术数用语。相术家以人体的头为上停,腰为中停,足为下停;又面部则以天中至印堂为上停,山根至准头为中停,人中至地阁为下停。《金瓶梅》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2)字的结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的,称为「三停」。
2.三成。《董西厢》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漢語大詞典》:雪青
浅紫色。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五:“一身衣服是:酱色平绉的薄棉袍,系了条雪青湖绉腰带。”
分類:紫色三部
《漢語大詞典》:宇文氏
鲜卑族的一支。 檀石槐 时期, 鲜卑 分东、中、西三部, 宇文氏 为东部大人。 宇文觉 曾代 西魏 建立 北周 。
分類:鲜卑三部
《國語辭典》:党徒(黨徒)  拼音:dǎng tú
参加某一政党或派系的人。含有贬义。如:「此次游行活动中,该党党徒的暴力抗争行为,无法获得社会大众认同。」
《國語辭典》:系词(系詞)  拼音:xì cí
判断句中联结主语与断语的词称为系词。如「释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我是学生」中的「是」就是「系词」。也称为「系词」。
《漢語大詞典》:道劳(道勞)
(1).路途上奔波之苦。仪礼·觐礼“遂入门左,北面立。王劳之” 汉 郑玄 注:“王辞之不即左者,当出隐於屏而袭之也。天子外屏劳之,劳其道劳也。”
(2).犹道乏。 吴景洲 《故宫盗宝案真相》三九:“我一下车,他们上来握手道劳, 溥泉 连声说:‘辛苦,辛苦!’” 沙汀 《呼嚎》:“说过道劳的话, 廖二嫂 就到粮食市上去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八:“卑职给 么太太 请安!并给 么太太 道劳!”
《漢語大詞典》:瘠苦
(1).贫瘠困苦。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瘠苦慳嗇之区,所得几何,竭其力仅足以製器械耳。” 王闿运 《陈景雍传》:“县瘠苦僻陋,又残破,流离满途。”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一:“小部分的食料则是连许多瘠苦地方的人尚不容易到口的玉麦粉或碎白米稀饭。”
(2).谓硗薄,贫瘠。 王闿运 《储玫躬传》:“ 靖州 山田瘠苦,米贵无食,民遂为盗。”
《國語辭典》:卖绝(賣絕)  拼音:mài jué
物主之所有权全部移转给人,而取得代价,并永不得赎回,称为「卖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