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厓门(厓門)
也写作“崖门”。在 广东省 新会县 南, 珠江三角洲 西南侧。为 潭江 和 西江 分支的出海口。 南宋 末年 宋 枢密副使 张世杰 以舟师碇海中,为 元 兵所败。 陆秀夫 负帝 昺 于 厓山 沉海。 清 顾炎武 《瞿公子玄錥将往桂林不得达而归赠之以诗》:“ 厓门 浪泊行人舸, 桂岭 云遮驛使关。”参见“ 厓山 ”。
《國語辭典》:厓山  拼音:yá shān
地名。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中,南宋迫于元军,陆秀夫负帝炳投海于此。也作「崖门山」、「崖山」。
《国语辞典》:仰光  拼音:yǎng guāng
Rangoon
城市名。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东侧,距海约四十公里。以纺织品、肥皂、橡胶、铝、食品、药品和钢铁等工业著称。米的输出也很多。水运、公路和铁路线连接国内各地。为缅甸最大和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国语辞典》:常熟县(常熟县)  拼音:cháng shú xiàn
县名。位于江苏省南部。全境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北部是主要植棉区,南部则盛产稻米、麦类和油菜籽。有纺织、电子、手表、皮革、服装、化工、机械等工业,手工艺品常熟花边和红木家具素享盛誉。
《漢語大詞典》:江门市
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下游。1949年设市(1930年曾设市,旋废)。人口40.1万(1995年)。是广东省对外贸易港之一,工商业发达。有陈白沙祠、陈白沙钓鱼台故址。
《国语辞典》:箕纹(箕纹)  拼音:jī wén
一种指纹类型。外形包括一个马蹄形纹线及一个类似三角洲的纹线。
《国语辞典》:三水县(三水县)  拼音:sān shuǐ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顶点、三水铁路的终点。因西、北、绥三江在此会流,故称为「三水县」。为广东省的水运中心之一,农产以稻、甘薯、甘蔗及水果为主。
《漢語大詞典》: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第三大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下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中国淡水湖最集中地区,河网稠密,有“水乡泽国”之称。中国重要农业基地,著名的“鱼米之乡”。沿江为中国重要工业带。
《国语辞典》:花剌子模  拼音:huā là zǐ mó
国名。在中亚西部伊朗阿姆河三角洲地区,宋代突厥族建国于此,初为塞尔柱朝的外藩,后灭塞尔柱,并有波斯之地,势甚强,旋为元太祖所灭。也称为「回回国」。
《国语辞典》:粤江三角洲(粤江三角洲)  拼音:yuè jiāng sān jiǎo zhōu
珠江三角洲的别名。参见「珠江三角洲」条。
《国语辞典》:珠江三角洲  拼音:zhū jiāng sān jiǎo zhōu
由西江、北江、东江三水注入珠江时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南部,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道纵横交错,人口稠密,为大陆南部地区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也称为「粤江三角洲」。
《国语辞典》:广府帮(广府帮)  拼音:guǎng fǔ bāng
珠江三角洲一带交通繁荣,在海外的侨民分布很广,且富团结性,并各组有同乡会,称之为「广府帮」。
《国语辞典》:黄埔镇(黄埔镇)  拼音:huáng pǔ zhèn
乡镇名。在广东省番禺县东,珠江三角洲右岸,依山面水,形势险要。民国十二年设黄埔军官学校于此,国父建国方略定此为南方大港。
《国语辞典》:北圻  拼音:běi qí
地名。位于越南安南山脉东斜面,红河流贯而成的三角洲,气候湿热多雨,稻产丰富,人口稠密,为越北米仓。
《国语辞典》:中山县(中山县)  拼音:zhōng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民国初年属广东省粤海道,原名香山县,后因系国父孙中山的故里,故于十四年(西元1925)改称今名,以为纪念。盛产稻、甘蔗、荔枝和香蕉。有制糖工业。县南翠亨村是国父孙中山的出生地。
《国语辞典》:喀拉蚩  拼音:kā lā chī
Karachi
城市名。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印度河三角洲上,濒阿拉伯海。为巴基斯坦旧都、第一大城及农产品出口港。水陆交通便利,且为欧亚航空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