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下一页
信所依止之三宝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宝──住持三宝
三宝──同体三宝
三宝──别相三宝
三宝──大乘三宝
三宝──小乘三宝
六义──三宝有六义
恭敬三宝
李宝(世称 泼李三 )
三宝奴( 渤国公、楚国公、郢城王 答剌罕 荣敏 )
三宝柱(别称 三宝珠 字 廷圭 )
佛类词典(续上)
总相三宝信所依止之三宝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宝──住持三宝
三宝──同体三宝
三宝──别相三宝
三宝──大乘三宝
三宝──小乘三宝
六义──三宝有六义
恭敬三宝
其它辞典
马三宝( 新兴县男 忠 )李宝(世称 泼李三 )
三宝奴( 渤国公、楚国公、郢城王 答剌罕 荣敏 )
三宝柱(别称 三宝珠 字 廷圭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9 【介绍】: 唐人。事柴绍为家僮,性敏狯。绍尚平阳公主,唐高祖兵起,绍间道走太原,三宝奉公主遁司竹园,说何潘仁归附,自称总管,兵至数万。后以兵归秦王,从平京师,拜太子监门率。又从平薛仁杲,与绍击吐谷浑于岷州以功封新兴县男。太宗贞观初,拜左骁卫大将军,进爵为公。卒谥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65 【介绍】: 宋曹州乘氏人,人称泼李三。初从岳飞为马军,后任统领。尝陷于金,拔身自海道归宋。高宗绍兴中为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驻平江府,督海船。与金战于胶西唐岛,大胜。诏书“忠勇李宝”表其旗帜,授静海军节度使、沿海制置使。金主亮以败内变被杀,论者多以功归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1 【介绍】: 元人。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任翰林学士承旨。至大元年,受封渤国公,遥授右丞相。二年,立尚书省,任平章政事。不久升左丞相。请求不拘先例,用宿卫、品秩未至及未历任者为尚书省官,以便更新庶政。赐号答剌罕,受清州食邑。改封楚国公,以常州路为分地。时武宗病弱,他谋改立其子和世㻋为皇太子。四年,武宗死,被仁宗以变乱旧章罪处死。文宗至顺元年,追封为郢城王,谥荣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畏兀儿人,字廷圭。知瑞安州。锄强抚弱,兴学校,均赋役,辨析词讼,咸得其情。历兵部员外郎、浙东副使。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廷圭,辉和尔人。至正辛酉登第,知瑞安州,历官宪使。
总相三宝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僧三宝都在一个会上现相,不是在几处分开现相,叫做总相三宝。
佛法僧三宝都在一个会上现相,不是在几处分开现相,叫做总相三宝。
信所依止之三宝
【佛学次第统编】
信三宝者:
一、信佛 信佛为大导师,堪作依止,不信其馀邪师。
二、信法 信法可依之修行,不信其馀邪法。
三、信僧 信僧可为同行师友,不信其馀外道邪众。
信三宝者:
一、信佛 信佛为大导师,堪作依止,不信其馀邪师。
二、信法 信法可依之修行,不信其馀邪法。
三、信僧 信僧可为同行师友,不信其馀外道邪众。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
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
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
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
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无事不登三宝殿
【俗语佛源】
佛教有三大内容,即教主释迦牟尼为「佛宝」,经籍教义为「法宝」,弘扬佛法的僧团为「僧宝」,合称「三宝」。「佛」,梵语佛陀之略,意为觉者,特指释迦牟尼。「法」,梵语达磨的音译,泛指经、律、论三藏和戒、定、慧三学。「僧」,梵语僧伽之略,意为僧团、和合众,即受戒出家的佛教徒。「三宝」泛称佛教。如南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绍隆三宝,弘济四生。」「三宝殿」即佛殿。寺门中的规矩,上佛殿时必须恭敬肃穆,进行礼拜、诵经、供养等,不得随意在佛殿里闲逛、闲聊。俗语中有「无事不登三宝殿」,如《何典》第四回:「我无事不登三宝殿,要问你可有一件东西?」意思是无事不来,既来便有事相求。(李明权)
佛教有三大内容,即教主释迦牟尼为「佛宝」,经籍教义为「法宝」,弘扬佛法的僧团为「僧宝」,合称「三宝」。「佛」,梵语佛陀之略,意为觉者,特指释迦牟尼。「法」,梵语达磨的音译,泛指经、律、论三藏和戒、定、慧三学。「僧」,梵语僧伽之略,意为僧团、和合众,即受戒出家的佛教徒。「三宝」泛称佛教。如南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绍隆三宝,弘济四生。」「三宝殿」即佛殿。寺门中的规矩,上佛殿时必须恭敬肃穆,进行礼拜、诵经、供养等,不得随意在佛殿里闲逛、闲聊。俗语中有「无事不登三宝殿」,如《何典》第四回:「我无事不登三宝殿,要问你可有一件东西?」意思是无事不来,既来便有事相求。(李明权)
三宝──住持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一、泥龛塑像为佛宝〕,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二、黄卷赤轴为法宝〕,黄卷赤轴者,即今大藏经卷是也。以其住世不灭,是为法宝也。
〔三、剃发染衣为僧宝〕,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著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一、泥龛塑像为佛宝〕,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二、黄卷赤轴为法宝〕,黄卷赤轴者,即今大藏经卷是也。以其住世不灭,是为法宝也。
〔三、剃发染衣为僧宝〕,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著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
三宝──同体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谓佛法僧,名虽有三,体性是一,故名同体三宝。
〔一、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佛宝。
〔二、法宝〕,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法宝。
〔三、僧宝〕,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理事和合,是名僧宝。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谓佛法僧,名虽有三,体性是一,故名同体三宝。
〔一、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佛宝。
〔二、法宝〕,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法宝。
〔三、僧宝〕,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理事和合,是名僧宝。
三宝──别相三宝
【三藏法数】
(亦名别体三宝,出释氏要览)
谓佛法僧各各相别不同,故名别相三宝。
〔一、佛宝〕,谓佛初于菩提树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说华严经时,现为卢舍那尊特之身,是为佛宝。(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
〔二、法宝〕,谓五时所说大乘小乘经律论藏,是为法宝。(五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也。)
〔三、僧宝〕,谓禀佛教法,修因得果,即声闻、缘觉、菩萨,是为僧宝。(声闻因闻佛声教而得悟道;缘觉因观十二因缘而得觉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三藏法数】
(出华严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别相者,谓三宝中名相各各不同,故云别相三宝也。
〔一、佛宝〕,谓佛具十身名相,差别不同,故名佛别相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二、法宝〕,谓佛说一大藏典,具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名相不同,故名法别相也。(教即经教,理即性理,行即行业,果即果位也。)
〔三、僧宝〕,谓文殊、普贤诸大菩萨乃至三贤、十圣,各各修證地位不同,故名僧别相也。(三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者,十地菩萨也。)
(亦名别体三宝,出释氏要览)
谓佛法僧各各相别不同,故名别相三宝。
〔一、佛宝〕,谓佛初于菩提树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说华严经时,现为卢舍那尊特之身,是为佛宝。(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
〔二、法宝〕,谓五时所说大乘小乘经律论藏,是为法宝。(五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也。)
〔三、僧宝〕,谓禀佛教法,修因得果,即声闻、缘觉、菩萨,是为僧宝。(声闻因闻佛声教而得悟道;缘觉因观十二因缘而得觉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三藏法数】
(出华严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别相者,谓三宝中名相各各不同,故云别相三宝也。
〔一、佛宝〕,谓佛具十身名相,差别不同,故名佛别相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二、法宝〕,谓佛说一大藏典,具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名相不同,故名法别相也。(教即经教,理即性理,行即行业,果即果位也。)
〔三、僧宝〕,谓文殊、普贤诸大菩萨乃至三贤、十圣,各各修證地位不同,故名僧别相也。(三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者,十地菩萨也。)
三宝──大乘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钞并三宝章)
三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三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二、大乘法宝〕,法即轨则之义。谓如来所说中道实相,及人法二空之理,乃至无量胜妙法门,能令众生轨则此法,而成正觉,是名大乘法宝。
〔三、大乘僧宝〕,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菩萨,不著有无二边,而与中道之理和合,是名大乘僧宝。(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出华严经疏钞并三宝章)
三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三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二、大乘法宝〕,法即轨则之义。谓如来所说中道实相,及人法二空之理,乃至无量胜妙法门,能令众生轨则此法,而成正觉,是名大乘法宝。
〔三、大乘僧宝〕,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菩萨,不著有无二边,而与中道之理和合,是名大乘僧宝。(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宝──小乘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三宝章)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小乘僧宝〕,谓依四谛十二因缘而修断见、思惑,證真空理,而成声闻四果、四向,及缘觉之僧,是名小乘僧宝。(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贪爱色声香味触,曰思惑。四果者,一须陀洹,华言入流;二斯陀含,华言一来;三阿那含,华言不来;四阿罗汉,华言无生。四向者,一须陀洹向、二斯陀含向、三阿那含向、四阿罗汉向。向者,谓未入此果而将向入也。)
(出华严三宝章)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小乘僧宝〕,谓依四谛十二因缘而修断见、思惑,證真空理,而成声闻四果、四向,及缘觉之僧,是名小乘僧宝。(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贪爱色声香味触,曰思惑。四果者,一须陀洹,华言入流;二斯陀含,华言一来;三阿那含,华言不来;四阿罗汉,华言无生。四向者,一须陀洹向、二斯陀含向、三阿那含向、四阿罗汉向。向者,谓未入此果而将向入也。)
六义──三宝有六义
【三藏法数】
(出诸经要集)
三宝者,佛、法、僧也,乃四生之导首,六趣之舟航,为世所贵,故名为宝。(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六趣者,天趣、人趣、阿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希有义〕,谓如世珍宝,贫穷之人所不能得。三宝亦尔,薄福众生,百千万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
〔二、离垢义〕,谓如世珍宝,内外莹彻,体无瑕秽。三宝亦尔,诸漏净尽,无有垢染,故名离垢。(诸漏净尽者,谓一切惑业断尽无遗,不漏落生死也。)
〔三、势力义〕,谓如世珍宝,除贫去毒,有大势力。三宝亦尔,具六神通,拔济众生出离苦趣,故名势力。(六神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也。)
〔四、庄严义〕,谓如世珍宝,严饰身首,令人姝好。三宝亦尔,能以正法严饰行人,令得身心清净,故名庄严。
〔五、最胜义〕,谓如世珍宝,诸物中胜。三宝亦尔,一切世间最为殊胜,故名最胜。
〔六、不改义〕,谓如世真金,烧打磨鍊,不能变改。三宝亦尔,不为世间八法之所变易,故名不改。(八法者,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也。)
(出诸经要集)
三宝者,佛、法、僧也,乃四生之导首,六趣之舟航,为世所贵,故名为宝。(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六趣者,天趣、人趣、阿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希有义〕,谓如世珍宝,贫穷之人所不能得。三宝亦尔,薄福众生,百千万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
〔二、离垢义〕,谓如世珍宝,内外莹彻,体无瑕秽。三宝亦尔,诸漏净尽,无有垢染,故名离垢。(诸漏净尽者,谓一切惑业断尽无遗,不漏落生死也。)
〔三、势力义〕,谓如世珍宝,除贫去毒,有大势力。三宝亦尔,具六神通,拔济众生出离苦趣,故名势力。(六神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也。)
〔四、庄严义〕,谓如世珍宝,严饰身首,令人姝好。三宝亦尔,能以正法严饰行人,令得身心清净,故名庄严。
〔五、最胜义〕,谓如世珍宝,诸物中胜。三宝亦尔,一切世间最为殊胜,故名最胜。
〔六、不改义〕,谓如世真金,烧打磨鍊,不能变改。三宝亦尔,不为世间八法之所变易,故名不改。(八法者,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也。)
恭敬三宝
【三藏法数】
三宝者,佛法僧也,可尊可贵,称之为宝,以其具大功德,普济群生,超登觉岸,故当归依恭敬,是为福田。
三宝者,佛法僧也,可尊可贵,称之为宝,以其具大功德,普济群生,超登觉岸,故当归依恭敬,是为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