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1,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下一页
七丈夫
八大丈夫
大丈夫论
丈六
丈六金身
丈夫
丈夫拜
丈夫国
丈夫志干
方丈
百丈
百丈野狐
百丈三日耳聋
词典(续上)
灵威丈人
佛类词典
一丈六像七丈夫
八大丈夫
大丈夫论
丈六
丈六金身
丈夫
丈夫拜
丈夫国
丈夫志干
方丈
百丈
百丈野狐
百丈三日耳聋
《漢語大詞典》:灵威丈人(靈威丈人)
《漢語大詞典》:灵威(靈威)
(1).威灵,威势。《史记·乐书》:“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王旅南征,阐耀灵威。”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只愿你检验轮迴,速显灵威。”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书表》:“他们都不过是些散仙,终日游戏,不似天君总制江河,灵威显赫。”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故庶人鬼没有贵族鬼那样的灵威赫赫,倒是实在的。”
(2).“ 灵威仰 ”的省称。《艺文类聚》卷五引 汉 刘桢 《大暑赋》:“ 羲和 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 灵威 参垂步朱轂。”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之一:“东郊事平秩,仲月祀 灵威 。”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 灵威 。” 清 唐孙华 《立夏日抱灌轩雨坐周羽良乐友顾峙宗枉过小饮》诗:“摘来梅子青犹小,落尽篱花緑正肥。最惜芳菲好时节,悤悤把酒送 灵威 。”
(3).“ 灵威丈人 ”的省称。 明 夏完淳 《寒泛赋》:“未受 灵威 之简,难逢 苍水 之精,榜人再唱,客子数惊。”
(2).“ 灵威仰 ”的省称。《艺文类聚》卷五引 汉 刘桢 《大暑赋》:“ 羲和 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 灵威 参垂步朱轂。”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之一:“东郊事平秩,仲月祀 灵威 。”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 灵威 。” 清 唐孙华 《立夏日抱灌轩雨坐周羽良乐友顾峙宗枉过小饮》诗:“摘来梅子青犹小,落尽篱花緑正肥。最惜芳菲好时节,悤悤把酒送 灵威 。”
(3).“ 灵威丈人 ”的省称。 明 夏完淳 《寒泛赋》:“未受 灵威 之简,难逢 苍水 之精,榜人再唱,客子数惊。”
一丈六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一丈六尺之佛像,化身之形。观无量寿经曰:「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参见:丈六)下。
(图像)一丈六尺之佛像,化身之形。观无量寿经曰:「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参见:丈六)下。
丈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三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馀国皆长丈三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尺以定律吕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
(术语)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三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馀国皆长丈三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尺以定律吕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
七丈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七圣也。
(名数)七圣也。
八大丈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声闻乘之四向四果也。见诸仪轨诀影二。
(名数)声闻乘之四向四果也。见诸仪轨诀影二。
大丈夫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提婆罗菩萨造。北凉道谛译。有三十九品,广说悲心行施之相状及功德。
(书名)二卷。提婆罗菩萨造。北凉道谛译。有三十九品,广说悲心行施之相状及功德。
丈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三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馀国皆长丈三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尺以定律吕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
(术语)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三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馀国皆长丈三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尺以定律吕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
丈六金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传灯录曰:「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黄金色。」北史曰:「时蜀沙门法成,率僧数千人,铸丈六金身。」
【俗语佛源】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一般称佛的化身为「丈六金身」,如宋·刘昌诗《芦浦笔记·佛牙》谓:「常闻佛号丈六金身。」又如元·李《日闻录》:「『佛,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也,何为而有丈六金身?』曰:『既成而变也。』佛像通常是按「化身」而塑造的,所以也称为「丈六金身」。其说本于《后汉书·西域传·天竺》,书中记载:汉明帝梦见一位长大的金人,顶有光明,便问群臣。有人告诉他:「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面黄金色。」明帝于是派使者到印度去考察佛法,并在国内绘制「丈六金身」的佛像。一般认为,这是佛法东传的开始。佛经中也有关于「丈六金身」的说法。《观无量寿经》谓:「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李明权)
(术语)传灯录曰:「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黄金色。」北史曰:「时蜀沙门法成,率僧数千人,铸丈六金身。」
【俗语佛源】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一般称佛的化身为「丈六金身」,如宋·刘昌诗《芦浦笔记·佛牙》谓:「常闻佛号丈六金身。」又如元·李《日闻录》:「『佛,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也,何为而有丈六金身?』曰:『既成而变也。』佛像通常是按「化身」而塑造的,所以也称为「丈六金身」。其说本于《后汉书·西域传·天竺》,书中记载:汉明帝梦见一位长大的金人,顶有光明,便问群臣。有人告诉他:「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面黄金色。」明帝于是派使者到印度去考察佛法,并在国内绘制「丈六金身」的佛像。一般认为,这是佛法东传的开始。佛经中也有关于「丈六金身」的说法。《观无量寿经》谓:「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李明权)
丈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勇健之人。勇进正道修行不退者。
(术语)勇健之人。勇进正道修行不退者。
丈夫拜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女人拜也。异说颇多。但普通为座拜。
(杂语)谓女人拜也。异说颇多。但普通为座拜。
丈夫国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北印度,天亲菩萨生国之名。婆薮槃豆传曰:「婆薮槃豆法师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Purus!apura人也。富娄沙译为丈夫,富罗译为土。(中略)毗搜纽天,既居此地显丈夫能,因此立名称丈夫国。」
(地名)在北印度,天亲菩萨生国之名。婆薮槃豆传曰:「婆薮槃豆法师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Purus!apura人也。富娄沙译为丈夫,富罗译为土。(中略)毗搜纽天,既居此地显丈夫能,因此立名称丈夫国。」
丈夫志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尪弱怯劣之反对,指意志强固之勇者。堪忍永劫修行。积德猛进之菩萨。
(术语)尪弱怯劣之反对,指意志强固之勇者。堪忍永劫修行。积德猛进之菩萨。
方丈
【佛学大辞典】
(堂塔)禅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于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于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处也。于大唐显庆年中敕使长吏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也。」传灯录禅门规式曰:「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案方丈之名,先唐王玄策已有其说。王简栖头陀寺碑文曰:「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注,高诱曰:「堵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铣曰:宋孝武皇帝时也,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家也。」则方丈唯言僧坊之狭小而已,必非由于维摩也。昙鸾之往生论注上曰:「如维摩方丈,苞容有馀,何必国号无赀,乃称广大?」
【佛学常见辞汇】
寺庙的住持和尚。相传维摩居士所住的石室,长宽祇有一丈,方丈之名,即是由此而来。
【俗语佛源】
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至唐代,怀海(720-814)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即维摩诘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西游记》第四四回:「打扫干净方丈,安寝一宿。」以后道教全真派亦采用此名,指道院的主持人和他居住的静室。(常正)
(堂塔)禅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于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于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处也。于大唐显庆年中敕使长吏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也。」传灯录禅门规式曰:「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案方丈之名,先唐王玄策已有其说。王简栖头陀寺碑文曰:「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注,高诱曰:「堵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铣曰:宋孝武皇帝时也,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家也。」则方丈唯言僧坊之狭小而已,必非由于维摩也。昙鸾之往生论注上曰:「如维摩方丈,苞容有馀,何必国号无赀,乃称广大?」
【佛学常见辞汇】
寺庙的住持和尚。相传维摩居士所住的石室,长宽祇有一丈,方丈之名,即是由此而来。
【俗语佛源】
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至唐代,怀海(720-814)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即维摩诘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西游记》第四四回:「打扫干净方丈,安寝一宿。」以后道教全真派亦采用此名,指道院的主持人和他居住的静室。(常正)
百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洪州百丈山之大智禅师怀海,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也。师始创禅门之规式,所谓百丈清规是也。见传灯录六,会元三。
【佛学常见辞汇】
指唐时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他始创禅门的规式,即百丈清规是。
(人名)唐洪州百丈山之大智禅师怀海,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也。师始创禅门之规式,所谓百丈清规是也。见传灯录六,会元三。
【佛学常见辞汇】
指唐时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他始创禅门的规式,即百丈清规是。
百丈野狐
【佛学大辞典】
(公案)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众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于前者何人。老人云:某甲,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无?某甲答他道:不落因果。后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某甲下一转语,使脱野狐身。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礼拜曰:某甲既脱野狐身,遂住在山后,依亡僧之事例。师使维那白槌告众曰: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亦无病人,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拄杖指出一死狐,依法火葬之。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欲转转不错,作个什么?师曰近前来,与你道。檗遂近前,师与一掌。师打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见会元三,大智章,从容录八则,无门关二则。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师处听法,对百丈说:昔我住此山,有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答他:「不落因果」,以此错误,五百世堕野狐身,请和尚为我下一转语,师说:你问吧,老人便问,师答:「不昧因果」,老人大悟说:今我已脱野狐身,明日在山后,乞依亡僧之例焚化我身。
(公案)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众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于前者何人。老人云:某甲,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无?某甲答他道:不落因果。后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某甲下一转语,使脱野狐身。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礼拜曰:某甲既脱野狐身,遂住在山后,依亡僧之事例。师使维那白槌告众曰: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亦无病人,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拄杖指出一死狐,依法火葬之。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欲转转不错,作个什么?师曰近前来,与你道。檗遂近前,师与一掌。师打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见会元三,大智章,从容录八则,无门关二则。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师处听法,对百丈说:昔我住此山,有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答他:「不落因果」,以此错误,五百世堕野狐身,请和尚为我下一转语,师说:你问吧,老人便问,师答:「不昧因果」,老人大悟说:今我已脱野狐身,明日在山后,乞依亡僧之例焚化我身。
百丈三日耳聋
【佛学大辞典】
(公案)百丈再参马祖之顷,祖见丈来。拈禅床角头拂子竖起。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于旧处。侍立片时,祖曰:你已后将什么为人?丈挂拂子于旧处。祖即振威一喝,丈大悟。后来谓黄檗云:我当时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不觉悚然吐舌。见传灯录六,百丈传,会元三大智章。
(公案)百丈再参马祖之顷,祖见丈来。拈禅床角头拂子竖起。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于旧处。侍立片时,祖曰:你已后将什么为人?丈挂拂子于旧处。祖即振威一喝,丈大悟。后来谓黄檗云:我当时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不觉悚然吐舌。见传灯录六,百丈传,会元三大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