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毛鸿显 朝代:西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8 【介绍】: 西魏北地三原人。毛遐乳母之子,一字七宝。遐养之为弟,因从毛姓。劲悍多力,随诸兄战斗,多冲锋陷阵。位散骑常侍,封县侯。西魏文帝大统四年为广州刺史,与骆超镇鲁阳,后城陷于东魏,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3—558 【介绍】: 北齐宗室。字敬寿。高欢第七子。力能扛鼎,材武绝伦。东魏末,除冀州刺史,有美政。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封上党王,历中书令、尚书左仆射。与常山王高演等筑伐恶诸城,聚邺下轻薄,凌犯郡县,为法司所纠。帝戮其左右数人,并责涣。六年,送梁王萧明还江南,破东关,斩梁特进裴之横等,威名甚盛。八年,录尚书事。帝信术士言,亡高者黑衣。左右又曰,黑莫如漆。涣排行第七,七与漆谐音,帝因疑忌之,与高浚同见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38 【介绍】: 唐越州馀姚人,字伯施。虞世基弟。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学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仕隋为起居舍人。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迁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世南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卒谥文懿。有《北堂书钞》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排行七。文章婉缛类徐陵。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入唐,历官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书监等职。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尝学书于浮屠智永,得其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原集早佚,《全唐诗》存虞世南诗1卷。
唐诗汇评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受学于顾野王。为文祖述徐陵,陵以为类己;又师沙门智永书,妙得其体,故声名籍甚。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亡,为窦建德黄门侍郎。李世民灭建德,引为秦王府参军,转记室,掌文翰。贞观中,转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封永兴县公。太宗有失,世南必犯颜谏,甚得亲礼,谓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今存;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历官陈隋。复事窦建德。入唐为秦府参军。累转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年八十一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图像淩烟阁。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世南)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
《唐诗品》
虞监师资野王,嗜慕徐,庾。髫卯之年,婉缛已著;琨玙之美,绮藻并丰。虽隋皇忌人之主,贞观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爱,身存乱国,准伦之誉,竟列名臣,骈美二陆,不信知言矣乎?其诗在隋则洗濯浮夸,兴寄巳远;在唐则藻思萦纡,不乏雅道。殆所谓圆融整丽,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兴者也。至如“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天然秀颖,不烦痕削。又《长春宫应令》云“民瘼谅斯求”,《江都应诏》云“顺动悦来苏”,其视宫体之规,同归雅正。石渠、东观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扬休下后世哉!
《诗源辨体》
武德、贞观间,太宗及虞世南、魏徵诸公五言,声尽入律,语多绮靡,即梁、陈旧习也。……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慕徐陵。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门:‘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也奉诏。’帝曰:‘朕试卿耳。’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盖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且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手?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河阳人。韩愈祖父。官至桂州长史,化行南方。有四子,名仲卿、少卿、云卿、绅卿,一说七子,名晋卿、季卿、子卿、仲卿、云卿、绅卿、升卿七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家贫卖履,其妻疾其穷丑,遣去。季友博极群书,工诗。代宗广德末至大历初,洪州观察使李勉引为副使,兼监察御史。性磊落不羁,爱好山水。杜甫尝作《可叹》诗叹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家贫,自耕自刈,卖药贩履,聊以度生。宝应中,李勉爱其才,特加礼敬,历仕华阴尉、虢州录事参军,入为太子司议郎。广德二年(764),佐江西观察使李勉幕,兼监察御史,迁副使。大历二年(767),还京归隐。生平事迹散见于邵《送王司议季友赴洪州》、《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四。孙望《箧中集作者事辑》有王季友条。季友少有才学,诵书万卷,工诗,与杜甫、钱起、于邵、岑参、郎士元、戎昱等人友善。杜甫称其“豪俊”(《可叹》),岑参谓“王生今才人,时辈或所仰”(《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元结《箧中集》选其诗2首,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其诗6首,评曰:“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全唐诗》存诗13首,杂有贞元间另一王季友之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不详。与开元天宝间河南人王季友名同。《全唐诗》存诗1首。一作开元天宝间河南人王季友诗。
唐诗汇评
王季友,生卒年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家贫,少有才学,暗诵书万卷。曾游渭州、华阳、长安等地。与岑参、杜甫、钱起、郎士元等友善,为时辈推仰。广德初,官太子司议郎。李赵出镇洪州,季友参幕画,授监察御史,为副使。后不知所终。季友工诗,乾元三年,元结编沈千运等七人诗为《箧中集》,季友诗入选。有《王季友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十一首。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二
季友。河南人。为豫章太守李勉宾客。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季友诗,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然而白首短褐,良可悲夫!至如《观于舍人西亭壁画山水诗》:“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放出湖中鸟。”甚有新意。
唐才子传
工诗,性磊浪不羁,爱奇务险,远出常性之外,白首短褐,崎岖士林,伤哉贫也!尝有诗云:“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雀鼠昼夜无,知我厨廪贫。”又:“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观其笃志山水,可谓远性风疏,逸情云上矣。
唐诗归
钟云:此公有古骨古心,复有妙舌妙笔,然在盛唐不甚有诗名,为其少耳。又云:此君尤妙七言古,四诗骨色似岑嘉州,而笔舌松妙似过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诗体逼古,始为真诗,然必穷而后工。盛唐多困穷苦节之士,如王季友家贫卖履为生,致其妻恶而欲弃之。……其为诗皆冲淡自然,淡而不厌,往往为当时名流所推重。
《师友诗传续录》
王季友诗不多,在盛唐自是别调,亦非诸大家、名家之比。又如《箧中集》诸人,皆别调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字正封。博学工诗,与萧颖士、刘长卿游。玄宗时为河南令。官至秘书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士经,一字正封,排行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中,为河南令(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后为太子詹事。贞元五年(789),以秘书监致仕。韦建“中明外纯”(李华《三贤论》)。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唐会要》卷六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二四。建与萧颖士、刘长卿、高适等人交游,与萧颖士最为友善。《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韦建,生卒年不详,字正封,一字士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官河南令,与萧颖士交厚。贞元初,官至太子詹事。五年,授秘书监致仕。《全唐诗》存诗二首。
辛七师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陕人。其父守陕。有德于其民。遂家焉。七师童孺时。读佛经。辄能识其语之华梵。凡义理皆不待解释而喻。亲丧毁瘠柴立。州故有瓦窑七所。相去稍远。一日大恸。发狂竟遁去。家僮迹其后。见独端坐窑中。身出金色光明。灿然不可正视。家僮惊就问。略无言。惧而徙。窥别窑。则见七师如前状。于是遍窥七窑。皆无小异。未几而传其事者响应。陕人老幼敬之如神。晚薙落而姓名伯仲犹不易。故乡里亦因以呼之。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辛七师者。不显出家之号。时姓氏行次呼之既熟人耳。更无别召体焉。实陕人也。始为儿时。甚闻谨肃不尝狎弄。少即老成。其父为陕郡守。观七师之作为谓其母曰。是子非常儿孺。善宜护养之。年甫十岁迥知佛法可以宗尚。凡经卷冥然分其此华此梵。都不缘师教。及钟荼蓼陟屺之痛愈深。虽亲属劝勉益加柴毁。先是郡城南有瓦窑七所。一日哀号之际发狂遁去。其家僮辈蹑迹寻之。见其入窑灶中端坐。身有奇光灿若金色。家僮惊就问无言。惧而徒步。次窥一窑复见七师同前相状。如是历遍七窑。一一见其端坐发光。是以陕服之人重之若神。遇之罗拜焉。
神僧传·卷第九
辛七师。陕人。辛其姓也。始为儿时甚谨肃。未尝以狎弄为事。其父母俱异而怜之。十岁好浮图氏法。日阅佛书。自能辨梵音不由师教。其后父为陕郡守。先是郡南有瓦窑七所。及父卒辛七哀毁甚。一日发狂遁去。其家僮迹其所往至郡南。见辛七在一瓦窑中端坐。身有奇光璨然若炼金色。家僮惊异。次至窑。又见一辛七在焉。历是七窑俱有一辛七在中。繇是陕人呼为辛七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693? 【介绍】: 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周初,坐事出为梓州司法参军。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0—693? 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排行七,出身望族,然自称“吾少也贱”(《梓州官僚赞》)。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讨武后之累,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宋之问《秋莲赋序》)。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卒于官。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有《杨炯简谱》,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炯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律诗,以抒发追求边塞军功理想抱负为其特色,风格警劲豪放。诗集以四部丛刊影印10卷本《盈川集》(明童佩辑)为最通行,1980年中华书局排印。《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入2首。
唐诗汇评
杨炯(650-?),华阴(今属陕西)人。幼聪敏,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年仅十岁。上元三年制举及第,补校书郎。永淳元年为太子李哲府詹事司直,迁崇文馆学士。武后光宅元年,坐堂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讨武则天事,贬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秩满,选任盈川(今浙江衢县附近)令。卒官。杨炯擅长五言律诗,工致而得明澹之旨,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有《盈川集》三十卷,已佚。今《杨盈川集》十卷乃明童佩所辑。《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炯。华阴人。举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俄迁詹事司直。武后时坐从祖弟神让犯逆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授盈川令。卒。中宗以旧僚追赠著作郎。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杨生神明内颖,卓起少年,词华秀朗,为时令慕,与子安之徒并称杰子,芝含三秀,凤耀四灵,岂不蔚然观美哉!其诗三十卷,不尽传,今传二卷。五言律体,长于他作,炯尝自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子安词赋翩翩,波翻云写,杨生好欺人,故有此语。文士信己,岂非珍其敝帚,自谓千金者哉!
张逊业《杨炯集序》
(炯)五言律工致而得明澹之旨,沈、宋肩偕。开元诸人去其纤丽,盖启之也。睹作差次之。
诗薮
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玉,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然长歌遂尔绝响。
唐音癸签
盈川视王微加澄汰,清骨明姿,居然大雅。
《诗源辨体》
五言自汉魏流至陈、隋,日益趋下,至武德、贞观,尚沿其流,永徽以后,五、杨、卢、骆则承其流而渐进矣。四子才力既大,风气复还,故虽律体未成,绮靡未革,时中多雄伟之语,唐人之气象风格始见。……然析而论之,王与卢、骆绮靡者尚多,杨篇什虽寡,而绮靡者少,短篇则尽成律矣。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日,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说曰:“不然,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优于卢而不减王。耻居后,信然;愧在前,谦也。”意炯当时必多长篇大什,而零落至此,惜哉!
三唐诗品
古章残佚,不见本原,唯《西陵》一首,苍健立干,有任、范之体。律诗工对,其源盖出阴铿。才气无前,自谓“耻屉王后”,第藻浮于质,时有衰音。
《诗学渊源》
(炯)所为诗雄奇奔放,文质兼备,虽未逮卢之古雅、骆之蕴藉,以较子安,实为胜之。“卢前”“王后”,宜彼不为屈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扬州江都人,祖籍琅邪,字承烈。王玄宗弟。少贫狭,嗜学,遍览经史,尤工草隶。寓居寺中,清净自守,凡三十年。武则天时擢拜太子文学,累转秘书少监。性淡雅,以儒素见称,朝廷之士咸敬慕之。后坐废。卒于乡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承烈,排行七。郡望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少贫嗜学,客居僧坊,常佣力写佛经以自给。武后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慕其高行,遣使征之,绍宗称疾固辞。后为大总管李孝逸所荐,召为太子文学。累进麟台少监,侍皇太子读书。性淡雅修饰,以儒素见称,当时公卿莫不慕悦其风。中宗神龙元年(705)坐与张易之有交往,废免,卒于家。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太平广记》卷二〇八、《书史会要》卷五。绍宗能诗文,亦善画,尤工草隶。《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
绍宗字承烈。扬州江都人。徐敬业起兵。高其行。以币劫之。不起。敬业怒。将杀之。赖唐之奇谏以免。事平。大总管李孝逸表其节。擢拜太子文学。累进秘书少监。坐与张易之交往废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22 【介绍】: 唐秦州上邽人。柔远子。武则天长安中为尚衣奉御。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监。窦怀贞等潜谋逆乱,玄宗将讨之,皎协赞谋议,以功拜殿中监,封楚国公。出入卧内,宠赐无算。后为秘书监。坐事流钦州,道病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3—722 排行七,秦州上邽(今甘肃天水)人。武后长安中,为尚衣奉御。中宗时,为润州长史。玄宗即位,召授殿中少监。以功进殿中监,封楚国公。迁太常卿,监修国史。开元五年(717)放归田里。久之,复起为秘书监。十年,因泄禁中语,配流钦州,病死途中。十五年,追赠泽州刺史。天宝七载(748),更赠吏部尚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卷九。皎善画鹰鸟,亦能诗。《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南海(今广东广州)人。武后如意年(629)召见,令赋诗1首,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三、《唐诗纪事》卷七八。《全唐诗》收此诗。
全粤诗·卷一一
七岁女子(六八五 — ?),南海人。据《唐史遗事》载:武则天如意(六九二)中,南海贡女子,方七岁,则天令赋诗,皆应声而就。惜尔后默默无闻,良可惋叹。诗一首。
唐诗汇评
七岁女子,武后时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全唐诗》存诗一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误作唐暄。排行七。晋昌(今甘肃安西县东)人。玄宗开元间,娶张恭女为妻。开元十八年(730),因事入洛,梦其妻隔花泣而窥井,归而妻已卒。数年后,云与其妻冥会。有《唐晅手记》记其事。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三三二引《通幽记》。《全唐诗》存诗3首。又其妻张氏冥中答夫诗2首,当为唐晅代作,《全唐诗》作鬼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742 【介绍】: 唐晋阳人,后徙绛,字季淩。初仕冀州衡水主簿,以被诬构,愤而辞官。优游黄河南北,历十五年,补文安县尉。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好游历,与名士多有结交。工诗,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传世之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六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8—742 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诬谤,拂衣去官,优游山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家居15年。开元二十年(732)前后,在蓟门与高适交游,高有《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诗。晚年出任文安县(今属河北)尉,以清白著称。天宝元年(742)卒于任所。之涣以边塞诗享盛名,曾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著名诗人唱和。有“旗亭画壁”之传说(见薛用弱《集异记》)。生平散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及《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等。《全唐诗》仅存绝句6首,皆为佳作,尤以《凉州词》、《登鹳雀楼》(《国秀集》署为朱斌所作)两首最为脍炙人口。
唐诗汇评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徙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幼聪颖,弱冠能文。开元中,以门荫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因遭诬构,拂衣去官归,优游十五年,足迹遍大河南北。开元末,从亲友之劝,复出仕,补文安郡文安县尉,遘疾,卒于官。《全唐诗》存诗六首。

作品评论

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
温公续诗话
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鹳雀楼有王之涣、畅当诗。畅诗曰:“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王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人者,皆当时贤士所不数,如后人擅诗名者,岂能及之哉!
唐诗纪事
之涣,并州人,与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人。乐天作《滁州刺史郑昈墓志》云:“与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连唱迭和,名动一时。”
唐才子传
之涣,蓟。人。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攻文,十年名誉自振。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摩诘、少伯、太白三家鼎足而立,美不胜收。王之涣独以“黄河远上”一篇当之,彼不厌其多、此不愧其少,町谓拔戟自成一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之涣“黄河远上”之外,五言如《送别》及《鹳雀楼》二篇,亦当入旗亭之画。
管世铭《读书偶得三十四则》
或谓王之涣“黄河远上”一篇之外,何不多见?余应之曰:神来之作,即作者亦不能有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排行第七。蔡希周弟。玄宗开元十二年登进士第。历官渭南尉。天宝七载任洛阳尉。十五载任司勋郎中。官至金部郎中。能诗,工草隶。殷璠称其诗“词句清迥,情理绵密”,收入《丹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七,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兄希逸、希周皆能诗。进士及第,任缑氏主簿、渭南尉。玄宗天宝年间,历仕洛阳尉、司勋员外郎、金部、司勋郎中。事迹散见窦{自豕}《述书赋》注、蔡希综《法书论》、《元和姓纂》卷八。希寂有诗名,工草、隶,颇为时人所称。殷璠汇次其诗入《丹阳集》,评曰:“希寂词句清迥,情理绵密。”(《吟窗杂录》卷二六《历代吟谱》)《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吟窗杂录》尚有断句2,《全唐诗续拾》补收。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号陈七子。排行七。德宗贞元间至褒城,年约50余,多变化之术。因狂醉市中而入狱,不食而死。弃之郊外,旋还家,复至市中。柳仲郢、周墀、高骈等皆礼重之。僖宗中和五年(885)至长安,曾寄诗与宦官田令孜。后卒于家。其后复有人云在长安见之。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五二引《仙传拾遗》。《全唐诗》存断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