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94,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2  7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烧丹七飞
上智七孔
三十七叶
三师七证
三师七僧
三七分开
三七斋
三征七辟
三五七言诗
三品七命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寸鸟七寸嘴
三毛七孔
三魂七魄
三江七泽
《分类字锦》:烧丹七飞(烧丹七飞)
王褒灵坛碑铭云桥启馆景曜开扉明庭朝礼仙馆羽衣燕履宵去凫舄晨归鍊石三转烧丹七飞
分类:道教
《分类字锦》:上智七孔
黄庭遁甲缘身经上智者心有七孔中智五孔下智三孔明达者心有二孔寻常者有一孔愚痴者无孔也
分类:
《分类字锦》:三十七叶(三十七叶)
黄庭坚跋仙人吴彩鸾书孙愐唐韵右凡三十七叶按彩鸾所书唐韵民间多冇此本二十九叶彩鸾书其八叶后人所补气韵肥浊不相入也
分类:数目
《國語辭典》:三师七證(三師七證)  拼音:sān shī qī zhèng
一种佛教的制度。出家人受具足戒时,须有三师七證。三师是授戒的戒和尚、主持授戒仪式的羯摩和教授戒律威仪的教授师。除了三师之外,还须有七个以上作證的比丘,才算合乎戒律。
《漢語大詞典》:三师七僧(三師七僧)
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受戒时须三师七僧。”
《漢語大詞典》:三师七僧(三師七僧)
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受戒时须三师七僧。”
《漢語大詞典》:三七分开(三七分開)
见“ 三七开 ”。
《漢語大詞典》:三七开(三七開)
亦作“ 三七分 ”。亦作“ 三七分开 ”。
(1).谓按十分之三与十分之七的比例加以分配。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将家私三七分开,他令弟的妾,自分了三股家私过日子。”《九命奇冤》第五回:“可是要三七分的,交易成了,你得七千,我得三千。”
(2).借指评定是非功过的比例。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中央认为 斯大林 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
《漢語大詞典》:三七斋(三七齋)
旧俗指人死后第二十一日为之举办的佛事。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赵齐嵩》:“月餘日达舍,家内始作三七斋,僧徒大集。”
分類:举办佛事
《漢語大詞典》:三征七辟(三徵七辟)
谓累次征召。征,天子之召;辟,州郡之召。晋书·孝友传·王裒:“於是隐居教授,三徵七辟,皆不就。”
《漢語大詞典》:三五七言诗(三五七言詩)
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 唐 李白 《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復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杨齐贤 题解:“古无此体,自 太白 始。”
《分类字锦》:三品七命
花经莲三品七命
见上注
见上注
花经碧桃千叶桃三品七命桃花五品五命
《漢語大詞典》: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詈词。骂人长相难看。《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你看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漢語大詞典》:三寸鸟七寸嘴(三寸鳥七寸嘴)
喻善于强词夺理。 清 翟灏 通俗编·禽鱼:“庄子·徐无鬼:‘ 仲尼 曰:某愿有喙三尺。’ 郭 注云:‘凡人闭口,未是不言。’盖鸟喙长者,多不能言。按:鄙俗嘲能言者,曰三寸鸟七寸嘴,义适相反。然 唐 陆餘庆 ,善论事而嘲之者曰:‘论事则喙长三尺’,已悮用庄子文矣。”
《漢語大詞典》:三毛七孔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唐 张守节 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及至第二日,见着 十三妹 ,费尽三毛七孔,万语千言,更是不容易,一桩桩,一件件,都把他説答应了。”
分類:心思心机
《國語辭典》:三魂七魄  拼音:sān hún qī pò
道教谓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爽灵、幽精;七魄计有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抱朴子。内篇。地真》:「欲得通神,当金水分形,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金瓶梅》第四七回:「惊骇六叶连肝胆,諕坏三魂七魄心。」也作「七魄三魂」。
《國語辭典》:三江七泽(三江七澤)  拼音:sān jiāng qī zé
泛指江河湖泊。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宋。陆游 书怀绝句五首之五:「未驾青鸾返帝乡,三江七泽路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