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车渠(車渠)
(1).车轮;车辙。尚书大传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贝,如车渠。” 前蜀 贯休 《梦游仙诗》之三:“车渠地无尘,行至 瑶池 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车渠:“车者,车也;渠者,辙迹也。 孟子 谓城门之轨者是也。”
(2).一种海中生物。壳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垄如车轮之渠,故名。肉可食,壳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厚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皆纵文如瓦沟,无横文也。壳内白皙如玉。”
(3).玉石之类。 西域 七宝之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仇兆鳌 注:“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诸国。”
(4).酒杯名。 汉 王粲 《车渠椀赋》:“待君子之宴坐,览车渠之妙珍。”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六:“车渠、鸚鵡皆指酒杯。俗传:车渠为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尝试之,信然。”
(5).古国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东南部。北史·真腊国传:“南接 车渠国 ,西有 朱江国 。”
《國語辭典》:避风台(避風臺)  拼音:bì fēng tái
相传赵飞燕身轻不胜风,汉成帝乃筑造七宝避风台以安之。见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
《漢語大詞典》:七宝池(七寶池)
佛教语。西方净土中由七宝构成的莲花池。往生净土的人在该池莲花中化生。《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智旭 要解:“今明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运筏:“闻其圆寂数日前,至 郑 邸盘旋竟日,曰:‘七宝池边,已促吾行,不復参謁王矣。’”
《漢語大詞典》:三茅钟(三茅鐘)
杭州 七宝山 宁寿观 原为 三茅堂 , 宋绍兴 中,赐古器玩三种,其二为 唐 钟,本 唐 澄清观 旧物,禁中每听钟声以为寝兴食息之节。见《咸淳临安志》卷十三。 宋 陆游 《纵笔》诗之四:“坊远不闻宫漏声, 三茅 鐘残窗欲明。” 宋 姜夔 《鹧鸪天·丁巳元日》词:“ 三茅 鐘动西窗晓,诗鬢无端又一春。”
七宝
【佛学大辞典】
(名数)诸经论所说少异。法华经受记品曰:「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无量寿经上就树说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智度论十曰:「有七种宝:金、银、毗琉璃、颇梨、车渠、马瑙、赤真珠(此珠极贵非珊瑚也)。」阿弥陀经曰:「亦以金Suvarn!a,银Ru%pya,琉璃Vaidu%rya,玻璃Sphat!ika,砗磲Musa%ra-galva,赤珠Rohita-mukta,玛瑙As/magarbha,而严饰之。」般若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虎珀、珊瑚、为七宝。
【佛学常见辞汇】
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七宝诸经所载不同,旧出二种,其间名同而华梵不一,今依翻译名义,亦列二种,皆以梵语为名,而用华言,各释其下也。
〔一、苏伐罗〕,梵语苏伐罗,华言金。大智度论云:金出山石沙赤铜中,而有四义:一者色无变,二者体无染,三者转作无碍,四者令人富。以是等义,故名为宝。
〔二、阿路巴〕,梵语阿路巴,华言银。大智度论云:银出烧石中,世名白金,亦有四义,与前金同,故名为宝。
〔三、琉璃〕,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观经疏又云:吠琉璃耶,华言不远。谓西域有山,去波罗奈城不远,山出此宝,故以名之。此宝青色,一切众宝,皆不能坏,色体坚莹,世所希有,故名为宝。(梵语波罗奈,华言鹿苑。)
〔四、颇黎〕,梵语颇黎,或云塞颇胝迦,华言水玉,即苍玉也。或云水精,体色莹润,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五、牟婆洛揭拉婆〕,梵语牟婆洛揭拉婆,华言青白色宝,即砗磲也。其状如车之渠,车之牙辋也,因以名焉。以其体坚色明,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六、摩罗伽隶〕,梵语摩罗伽隶,华言码瑙。其色赤白如马之脑,因以名焉。以其可琢成器,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七、钵摩罗伽〕,梵语钵摩罗伽,华言赤真珠。佛地论云:赤虫所出。大智度论云:此宝出鱼腹、蛇脑中,其色明莹,最为殊胜,故名为宝。
七宝塔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即所谓多宝塔也。法华经见宝塔品曰:「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横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中略)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
七宝华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七宝所成之华也。无量寿经下曰:「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七宝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轮王七宝经之异名。
七宝狱
【佛学大辞典】
(譬喻)疑惑佛智,以自力之善本,胎生于西方极乐之边地懈慢界者,五百岁间,不见三宝,不能得法乐,故譬之系于七宝所成之牢狱也。无量寿经下曰:「譬如转轮圣王别有七宝宫室,种种庄严,张设床帐,悬诸缯翻。若有诸王子,得罪于王,辄内彼宫中,系以金锁,供给饮食衣服床褥华香妓乐如转轮王,无所乏少。于意云何?此诸王子宁乐彼处不。」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疑惑佛智但凭自身善行而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埵懈慢界的人,他于五百岁间不能见三宝和获得法乐,这情形好像一个人被关在由七宝所成的牢狱里一样,所以称为七宝狱。
七宝树林
【佛学大辞典】
(杂名)净土庄严中,七宝合成之园林也。
大七宝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七宝陀罗尼经之略名。
大七宝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说七佛之陀罗尼,能除众生之畏怖。
轮王七宝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转轮王)
轮王七宝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与中阿含经之七宝经同本。
转轮王七宝千子
【佛学大辞典】
(传说)转轮王于轮宝之外,具六种之宝,合有七宝,又具足千子。长阿含六卷转论圣王修行经曰:「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千子具足,勇健雄猛。」涅槃经十二曰:「即于东方金轮宝,其轮千辐,毂辋具足。(中略)复有象宝,状白端严如白莲华。(中略)次有马宝,其色绀焰,髦尾金色。(中略)次有女宝,形容端正,微妙第一。(中略)其后不久,于王宫内自然而有宝摩尼珠,纯青琉璃,大如人。(中略)其后不久,有主藏臣,自然而出,多饶财宝,巨富无量。(中略)其后不久,有主兵臣,自然而出,勇健猛略,策谋第一。(中略)七宝成就,千子具足。」俱舍论十二曰:「经语轮王出现于世,便有七宝出现世间。其七者何?一者轮宝,二者象宝,三者马宝,四者珠宝,五者女宝,六者主藏臣宝,七者主兵臣宝。」此中长阿含所说之居士宝,涅槃俱舍谓之主藏臣宝。杂譬喻经谓之典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