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一阳(一阳)
唐 孟浩然 登龙兴寺阁 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
金 赵秉文 冬至 天时人事不难量,消尽群阴又一阳。
《國語辭典》:一阳生(一陽生)  拼音:yī yáng shēng
冬至以后,白日渐长,古人视为阳气初动,故称冬至为「一阳生」。《易经。复卦。象曰》:「后不省方」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
《漢語大詞典》:一阳日(一陽日)
见“ 一阳节 ”。
《漢語大詞典》:一阳节(一陽節)
即冬至节。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制》:“妾等待罪掖庭,备员妇职,共庆一阳之节,敢陈万岁之觴。”亦称“ 一阳日 ”。 明 钱德洪 《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序》:“ 隆庆 壬申一阳日, 德洪 百拜识。”
分類:冬至至节
《漢語大詞典》:一阳节(一陽節)
即冬至节。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制》:“妾等待罪掖庭,备员妇职,共庆一阳之节,敢陈万岁之觴。”亦称“ 一阳日 ”。 明 钱德洪 《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序》:“ 隆庆 壬申一阳日, 德洪 百拜识。”
分類:冬至至节
《漢語大詞典》:一阳来复(一陽來復)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 孔颖达 疏。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 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