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辞(一辭)
(1).犹一言。一句话或一个字。《淮南子·缪称训》:“胡通於一伎,察於一辞,可与曲説,未可为广应也。”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 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辞。”旧唐书·陆馀庆传:“累迁中书舍人。 则天 尝引入草詔, 餘庆 惶惑,至晚竟不能措一辞。” 明 王守仁 《与安之书》:“今但取 朱子 所自言者表章之,不加一辞。”
(2).谓异口同声。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鲁公 盛德,盖自小官时。縉绅閒一辞谓之有手段。”
(3).一面之辞。宋史·叶清臣传:“苟 用章 之状果虚, 守懃 之罪果白, 用章 更寘重科,物论亦允,无容偏听一辞,以亏王道无党之义。”
(4).告辞,辞别。礼记·表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辞也。” 南朝 梁 萧钧 《晚景游泛怀友》诗:“一辞 金谷苑 ,空想竹林游。” 唐 吴融 《落叶》诗:“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國語辭典》:一口  拼音:yī kǒu
1.一人。《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2.众口同声。《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3.一言,指口气坚定不变。如:「一口咬定」。《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4.计算牲畜、物品的单位名词。如:「一口羊」、「一口锅」。《三国演义》第四回:「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
5.咬嚼一下,称为「一口」。
6.形容数量很少。如:「一口饭」、「一口水」。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7.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著一口常州的乡谈道。」
《漢語大詞典》:一词(一詞)
(1).一言;一语。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饰非拒諫,断自己意,幕寮俛仰,不措一词,唯孔目官 杨厚 赞成之。”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除感激涕零而外,不能再置一词了。”
(2).同样的言辞。朱子语类卷二二:“自新法之行,诸公务为缘饰,文致一词。”如:众口一词。
(3).一首词。《宣和遗事》前集:“那教坊大使 袁陶 ,会作一词,名做《撒金钱》。”
《漢語大詞典》:言下
(1).说话的时候。 唐 刘禹锡 《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变化生言下, 蓬 瀛 落眼前。”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 阮 曰:‘ 琴 大不情。’ 琴 含泪曰:‘人若有情,妾身胡为流落至此?’言下泪簌簌不止。”
(2).一言之下;顿时。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 信 于言下大悟,服劳九载。” 元 德异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有 可大师 者,首於言下悟入。”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却説 安太太 见 何玉凤 经 张金凤 一片良言,言下大悟……知他‘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國語辭典》:言来语去(言來語去)  拼音:yán lái yǔ qù
1.你一言我一句的说话。《水浒传》第二四回:「三钟酒落肚,鬨动春心,又自两个言来语去,都有意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当下言来语去,又说了半天别的闲话。」
2.详详细细。《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狄希陈言来语去,把家中从前受罪的营生,一一告诉。」
3.用话劝说。《水浒传》第二一回:「我今日吃这婆子言来语去,央了几杯酒,打熬不得。夜深,只得睡了罢。」
《漢語大詞典》:一字长城(一字長城)
谓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仗恩臺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国语辞典》:一言中的  拼音:yī yán zhòng dì
的,箭靶的中心。一言中的比喻说话正中对方的心意。《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摺子须要在此等地方著想,包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國語辭典》:杜口无言(杜口無言)  拼音:dù kǒu wú yán
闭口不说话。《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也作「杜口绝言」。
《國語辭典》:东拉西扯(東拉西扯)  拼音:dōng lā xī chě
言语、文字杂乱或偏离主题。《红楼梦》第八二回:「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亏他东拉西扯,居然没有露出马脚。」也作「东扯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