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浸信会(浸信会)  拼音:jìn xìn huì
基督新教的一派,以浸礼为最要。也称为「浸礼会」。
《国语辞典》:浸礼会(浸礼会)  拼音:jìn lǐ huì
基督新教的一派。起源于十七世纪英国的清教主义,从公理宗衍生而来。信奉基督,洗礼采全身浸礼,反对点水、注水法。今日盛行于美国。也称为「浸信会」。
《国语辞典》:绝对论(绝对论)  拼音:jué duì lùn
哲学上认识论的一派。指客观的实在离认识作用而独存,故真理一定不变。
《国语辞典》:加巴拉  拼音:jiā bā lā
中世纪犹太宗教哲学的一派,主张对宗教经典作神秘的解释。其哲学结合东方神话及希腊思想而成,流传于欧洲各地。后泛指神秘的教义、魔法。
《国语辞典》:浪漫派  拼音:làng màn pài
西洋美术、音乐与文艺上的一派。兴起于十八世纪末,其特色为重个性、任主观、富想像、多色彩,主张自由创造,不为传统所囿,不受现实所拘,为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反动思潮,影响文艺、哲学、建筑等至钜。著名的人物有莎士比亚、拜伦、雪莱、卢梭、萧邦、舒曼等。
《国语辞典》:武当派(武当派)  拼音:wǔ dāng pài
拳法的一派。起源武当山,相传其祖师为张三丰,以内功著名。
《国语辞典》:一弄儿(一弄儿)  拼音:yī nòng ér
1.所有、一切。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一弄儿打扮的实难赛,大信袋滴溜著三山骨,硬布衫拦断十字街。」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多承见爱,将你这一弄儿都借与我。」
2.一味的、一派。《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一弄儿凄凉,总促在愁眉。」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回到这寝殿中,一弄儿助人愁也。」
《国语辞典》:行为派(行为派)  拼音:xíng wéi pài
1.心理学的一派。研究有机体因受外界刺激,而发生适应环境的反应过程。
2.伦理学的一派。研究行为的结果而定其善恶。
《漢語大詞典》:反对派
对习俗、法律、政策或运动的反对者
特指反对某项事物(如一项政策或政党)的集体
辩论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派
犹太教用语,特指坚持传统教义而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哈西德运动的犹太人
凡事抗议的人
《漢語大詞典》:黄龙宗(黄龍宗)
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一派。 宋 代禅师 慧南 所创。因他住 隆兴府 (治今 江西 南昌 ) 黄龙山 ,故名。其禅风以严厉痛快著称。 宋 淳熙 十四年(1187年), 日本 僧 荣西 到 中国 天台山 万年寺 从黄龙宗第八世 虚庵 怀敞 受法,由此黄龙宗传入 日本 。
《國語辭典》:机杼一家(機杼一家)  拼音:jī zhù yī jiā
语本《魏书。卷八二。祖莹传》:「文章须出自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指文章巧思创新,自成一家。《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文章奇异,曰机杼一家。」
分類:文章一派
《國語辭典》:机杼(機杼)  拼音:jī zhù
1.杼,纺织的工具。机杼指织布机。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唐。李白〈赠范金卿〉诗二首之二:「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2.纺织。《南齐书。卷二六。王敬则传》:「机杼勤苦,匹裁三百。」
3.比喻创作诗文的巧思、结构。《魏书。卷八二。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4.胸臆,心中的意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考覈。机杼既薄,无以测量。」《清史稿。卷一三六。兵志七》:「汽炉船身,皆考究图说,自出机杼。」
《国语辞典》:成一家言  拼音:chéng yī jiā yán
学术自成体系,独树一派。《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明。焦竑《玉堂丛语。卷四。忠节》:「高逊志,元末侨寓嘉兴,好学问,为文深纯典雅,成一家言。」
《漢語大詞典》:庆氏学(慶氏學)
礼记学的一派,为 汉 庆普 所传,故名。汉书·儒林传·孟卿:“ 孟卿 , 东海 人也。事 萧奋 ,以授 后仓 、 鲁 閭丘卿 。 仓 説数万言,号曰《后氏曲臺记》,授 沛闻人通汉 子方 、 梁 戴德 延君 、 戴圣 次君 、 沛 庆普 孝公 。 孝公 为 东平 太傅; 德 号 大戴 ,为 信都 太傅; 圣 号 小戴 ……由是有 大戴 、 小戴 、 庆氏 之学。”晋书·贺循传:“其( 贺循 )先 庆普 , 汉 世传,世所谓 庆氏 学。”
分類:一派
《國語辭典》:清教徒  拼音:qīng jiào tú
1.英国新教徒的一派。十六世纪后半,因反对英国国教而起,主张澈底改革。被禁后,转往荷兰、美洲,并协助美国独立运动成功。
2.比喻生活俭朴严肃的人。如:「他过著清教徒式的生活。」
《漢語大詞典》:排教
道教的一派。起源于古代 湘江 、 赣江 中运驶木排者以符箓为人治病除妖,以后形成教派,曾流行于 湖南 、 江西 等省沿江各地。木排,即木簰,故又称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