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饭三吐
 
三哺
  
吐哺周公
    
周公下士
  
周公发
 
哺应为吐
 
握周公发
 
发一握
 
发握三

相关人物
周公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58~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简释

周公吐哺:喻殷勤礼待贤士,或喻为政事而操心忙碌。三国魏曹操《短取行卜”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例句

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邵谒 论政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 韩愈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李相公。逢吉也)

典故
丽华一握青丝


《南史》卷十二〈后妃列传下·后主沈皇后·后主张贵妃〉~348~
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荐诸宫女,后宫咸德之,竞言其善。又工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置淫祀于宫中,聚诸女巫使之鼓舞。
典故
一握柔葱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百十一〈陶潜·闲情赋〉~2096~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83~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补作娉。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漢語大詞典》:一握
(1).犹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易·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 孔颖达 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间,言至小也。”《淮南子·原道训》:“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北史·许惇传:“ 齐文宣 尝因酒酣,提 惇 鬚称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 金 元好问 《铜鞮次村道中》诗:“昂头天一握,放脚百丈井。”
(2).犹一柄。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徐刘先知:“持此一握扇,天下横行走。”
(3).一掌之中。列子·汤问:“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於一握。”
(4).一把抓住。 宋 苏轼 《次韵范景仁留别》:“会当闻公来,倒屣髮一握。”
(5).古代一种算法,布竹筹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为“一握”。汉书·律历志上:“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六觚,六角也。”
《分类字锦》:一握藏春
刘因 梅杖诗 天教一握藏春密,风觅馀香就手吹。
分类:
《分类字锦》:不盈一握
杜阳杂编元载宠姬薛瑶英衣龙绡之衣一袭无一二两抟之不盈一握载以瑶英体轻不胜重衣故于异国以求是服也
分类:
《分类字锦》:去天一握
玉堂閒话兴元南有路通巴州深溪峭岩扪萝摸石三日始达于山顶其绝顶谓之孤云两角彼中谚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分类:
《分类字锦》:截留一握
北齐书许惇传迁殿中尚书惇美须髯下垂至带省中号为长鬣公显祖尝因酒酣握惇须髯称美遂以刀截之惟留一握惇惧因不敢复长时人又号为齐须公
分类:须髯
《分类字锦》:六觚一握
汉书律历志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
分类:数学
《漢語大詞典》:一搦
一握;一把。形容纤细。 唐 李百药 《少年行》:“千金笑里面,一搦掌中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
《漢語大詞典》:一抄
(1).古以十撮为一抄。亦泛指一握,一把。孙子算经卷上:“量之所起起於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不则这般白吃你的,与你一抄碎金子,与你做酒钱。”
(2). 西夏 以随军杂役一人为一抄。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其民一家号一帐,男子登十五为丁,率二丁取正军一人。每负赡一人为一抄。负赡者,随军杂役也。”
(3).把两手往衣底或袖筒里一插。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又见他转过脸去两隻手往短袄底下一抄。”
《國語辭典》:一把抓  拼音:yī bǎ zhuā
将所有事情都揽在身上。如:「近年他逐渐懂得择贤任用,分层负责,不再凡事一把抓了。」
《國語辭典》:一把子  拼音:yī bǎ zi
1.一夥。《北齐书。卷五○。恩倖传。高阿那肱传》:「一把子贼,马上刺取,掷著汾河中。」《红楼梦》第七回:「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杂种忘八羔子们!」
2.物品握满一手的分量。《老残游记》第二○回:「我问他:『那草还有没有?』他就给了我一把子。」
3.形容年岁大。《西游记》第三三回:「我这般一把子年纪,岂不知你的话说?」
《漢語大詞典》:秉握
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夫禄不过秉握者,不足以言治;家不满担石者,不足以计事。”
《漢語大詞典》:三握发(三握髮)
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髮,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三握髮”喻礼贤下士,悉心招揽人才。 唐 邵谒 《论政》诗:“贤哉三握髮,为有天下忧。”
《國語辭典》:吐哺握发(吐哺握髮)  拼音:tǔ bǔ wò fǎ
比喻求贤殷切。参见「握发吐哺」条。宋。陆游 谢费枢密启:「虽吐哺握发之劳,曾靡遗于一士,然引坐解颜之遇,顾岂在于他人。」
《漢語大詞典》:吐捉
吐哺捉发。汉书·王褒传:“昔 周公 躬吐捉之劳,故有圉空之隆。”文馆词林卷一五六引 晋 郑丰 《答陆士龙·鸳鸯》诗序:“其劳谦接士,吐捉待贤,虽 姬公 之下白屋, 洙 泗 之养三千,无以过也。” 唐 韩愈 《和李相公呈一二知旧》诗:“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参见“ 吐哺握髮 ”。
《國語辭典》:吐哺握发(吐哺握髮)  拼音:tǔ bǔ wò fǎ
比喻求贤殷切。参见「握发吐哺」条。宋。陆游 谢费枢密启:「虽吐哺握发之劳,曾靡遗于一士,然引坐解颜之遇,顾岂在于他人。」
《國語辭典》:吐握  拼音:tǔ wò
吐哺握发。形容积极的延揽人才,广招贤士。参见「握发吐哺」条。《晋书。卷六七。温峤传》:「昔周公之相成王,劳谦吐握,岂好勤而恶逸哉!诚由处大任者不可不尔。」
《國語辭典》:吐哺握发(吐哺握髮)  拼音:tǔ bǔ wò fǎ
比喻求贤殷切。参见「握发吐哺」条。宋。陆游 谢费枢密启:「虽吐哺握发之劳,曾靡遗于一士,然引坐解颜之遇,顾岂在于他人。」
《國語辭典》:周公吐哺  拼音:zhōu gōng tǔ bǔ
比喻求贤心切。参见「握发吐哺」条。汉。曹操 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