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南吴江人,字闻人,号一枝,又号一指。顺治五年举人,官韩城知县,时称循吏。调高陵知县。善画松鼠葡萄。
清诗别裁集
字闻人,江南吴江人。顺治戊子副榜,官高陵知县。○初知韩城县时,汤文正为潼关道,以循良重之,其政治可知也。诗亦宗仰唐人,不染竟陵习气。
《漢語大詞典》:支指
谓手枝生一指而有六指。太平广记卷三六二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姜皎:“座上一妓絶色,献酒整鬟,未尝见手。众怪之。有客被酒,曰:‘非支指乎?’”
分類:生一一指
《漢語大詞典》:拇骈(拇駢)
拇指旁并生一指。比喻多余无用之物。语本庄子·骈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 清 赵翼 《入都依外舅刘午岩先生馆舍》诗:“怜公已是依人廡,我又依公似拇駢。”
《漢語大詞典》:一闻千悟(一聞千悟)
形容悟性极高。谓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宋 杨杰 宗镜录卷二:“上上根人,一闻千悟。”
《国语辞典》:工业殖民地(工业殖民地)  拼音:gōng yè zhí mín dì
为救济失业贫乏,将失业者移居于某一指定地方,使其从事某种劳动。
《国语辞典》:指顾之际(指顾之际)  拼音:zhǐ gù zhī jì
用手一指、回头一望的时间。比喻时间十分短促。唐。李朝威《柳毅传》:「俄见碧山出于远波……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也作「指顾之间」。
《漢語大詞典》:跰趾
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为一指。跰,通“ 駢 ”。 南唐 谭峭 化书·耳目:“跰趾可以割,陷吻可以补,则是耳目可以妄设,形容可以伪置。”
一指头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公案名。尽天尽地悉摄尽于一指头上之意。景德传灯录第十一,金华俱胝传,俱胝时为实际尼所勘破,愤慨不能措。偶以杭州天龙和尚到其庵。俱胝因问之。天龙时竖一指示之。俱胝即坐,大有所悟。由是常竖一指对学者参问,不别为提唱。当欲示寂,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由是一指头禅,于禅家之间,大为喧传。收于碧岩集第十九则及无门关第三则。
俱胝一指
【佛学大辞典】
(公案)碧严十九则曰:「俱胝指头禅。」从容录八十四则曰:「俱胝一指。」无门关三则曰:「俱胝竖指。」五灯会元四曰:「杭州天龙和尚法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初住庵时,有尼名实际来,戴笠子,执锡绕师三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尼曰:道得即住。师父又无对。尼去后,师叹曰:我虽处丈夫形,而无丈夫气。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将有肉身菩萨来为和尚说法。逾旬,果天龙和尚到庵。师即迎礼,具陈前事。龙竖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学者参问,师唯举一指无别提唱。有一童子,每见人问事,亦竖指。人谓师曰:和尚,童子亦会佛法,凡有问,皆如和尚竖指。师一日潜袖刀子问童曰:闻汝会佛法,是否?童曰是。师曰如何是佛?童坚起指头。师以刀断其指。童叫唤走出。师召童子,童回首。师曰:如何是佛?童举手不见指头,豁然大悟。师将入寂,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灭。」
一指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指,手之一指。经云: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也。(梵语三摩提,华言等持。离昏沈掉举,曰等;令心住一境性,曰持。诸漏即三界生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