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挟尺(挾尺)
古时相马术语。谓马的胸脯宽一尺以上。梁书·张率传:“ 河南国 献舞马,詔 率 赋之,曰:‘……尔其挟尺县凿之辨,附蝉伏兔之别,十形五观之姿,三毛八肉之势,臣何得而称焉。’”
《漢語大詞典》:腾尺(騰尺)
谓作文。尺,指长约一尺的帛素或简牍,古代用以写字。 明 杨慎 《群公四六序》:“自 唐 初以逮 宋 季,飞翰腾尺,争能竞工。”
《漢語大詞典》:混江龙(混江龍)
(1).曲牌名。属北仙吕宫。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 清 李渔 《奈何天》等戏曲均有此曲牌。
(2).我国古代的一种水雷。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火器:“混江龙:漆固皮囊裹炮沉于水底,岸上带索引机。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敌舟行过,遇之则败。”
(3).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木制,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四面安铁叶如卷发,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沙泥。《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七月十一日》:“ 淮扬 外江各砲船陆续撤回, 临清 以上浅阻堪虞,混江龙费工无用,可作罢论。”
《漢語大詞典》:赤诏(赤詔)
尺诏。赤,通“ 尺 ”。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诏书为尺一、尺一板或尺诏。 宋 刘攽 《初调江阴主簿》诗:“青衫黄綬赤詔除,落拓敢辞流俗笑。”
《漢語大詞典》:牵丝戏(牽絲戲)
傀儡戏。盛行于 宋 代。傀儡多以木制,形体约一尺上下,四肢及头部和关系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傀儡动作。也叫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 宋 刘克庄 《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亦作“ 牵丝傀儡 ”。 宋 蒋捷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漢語大詞典》:四斗五方
形容旗帜大,有四五斗方。斗方,一尺见方。《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山背后一彪军到,门旗开处,只见一队军马,打龙凤日月旗旛,四斗五方旌帜,金瓜银斧,黄鉞白旄。”
《國語辭典》:一尺水,十丈波  拼音:yī chǐ shuǐ,shí zhàng bō
(谚语)一尺的水说成十丈深波。比喻誇张事实。《金瓶梅》第八八回:「可又来!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漢語大詞典》:蟹獴
哺乳动物,身体长约一尺,毛灰色、棕色、黑色相间,生活在水边,能游泳,捕食鱼、蟹、蛙等,毛皮珍贵,可以做衣服,我国长江下游以南各省有出产。通称“猸子”
《国语辞典》:诎寸伸尺(诎寸伸尺)  拼音:qū cùn shēn chǐ
屈折一寸可伸长一尺。形容不计较小的损失,以求得较大的利益。《淮南子。泛论》:「诎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也作「诎寸信尺」。
《国语辞典》:诎寸信尺(诎寸信尺)  拼音:qū cùn shēn chǐ
屈折一寸可伸长一尺。形容不计较小的损失,以求得较大的利益。周。尸佼《尸子。卷下》:「孔子曰:『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为之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锐精细巧,必疏体统。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也作「诎寸伸尺」。
《国语辞典》:一尺水,百丈波  拼音:yī chǐ shuǐ,bǎi zhàng bō
(谚语)一尺的水说成百丈深波。比喻誇大事实。
《国语辞典》:一尺布,尚可缝(一尺布,尚可缝)  拼音:yī chǐ bù,shàng kě féng
一尺的布,尚可缝成衣裳共穿。用来讽喻兄弟不合,无法相容。《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国语辞典》:一尺还他十寸(一尺还他十寸)  拼音:yī chǐ huán tā shí cùn
一尺等于十寸。一尺还他十寸比喻双方所给正好相当。
《国语辞典》:悬丝傀儡(悬丝傀儡)  拼音:xuán sī kuǐ lěi
一种以线操作的木偶戏。木偶形体约在一尺左右,四肢、肩、耳与脊骨等关节都用线连系。表演时表演者从上空提线将木偶吊起来,操纵演出各式动作。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悬丝傀儡,张金线。」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弄悬丝傀儡、仗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也称为「提戏」、「提线木偶」、「提偶」。
《国语辞典》:寸阴尺璧(寸阴尺璧)  拼音:cùn yīn chǐ bì
寸阴,极短的时间。尺璧,一尺大的圆形美玉。寸阴尺璧指短暂的光阴比珍宝更加可贵。语本《淮南子。原道》:「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