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尺一  拼音:chǐ yī
1.古代皇帝的诏版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诏书为「尺一」。《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
2.书信。《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多谢贵人脩尺一,西川制置径相投。」
《漢語大詞典》:尺雪
一尺厚的雪。指大雪。语本《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晋书·陆机传:“大风折木,平地尺雪。”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南纪 巫 庐 瘴不絶,太古以来无尺雪。” 元 王恽 《和东坡聚星堂雪诗》:“天风一夜吹端叶,清晓开门惊尺雪。”
分類:一尺大雪
《漢語大詞典》:尺地
一尺之地,极言其小。孟子·公孙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汉书·主父偃传:“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餘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唐 韩愈 《荐士》诗:“通波非难图,尺地易可漕。” 明 吴宽 《丛桂堂前五咏·藤》:“墙头何须附,尺地幸相容。”
分類:一尺
《國語辭典》:尺璧  拼音:chǐ bì
语本《淮南子。原道》:「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直径一尺大的璧,极言大而且珍贵。《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矣。」
《漢語大詞典》:径尺(徑尺)
直径一尺。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其可以自随者,莫如书画。然径尺之影,一览无餘,画之缺点一;但有形式,而无精神,画之缺点二。”
《漢語大詞典》:尺布
(1).一尺布,极言其少。墨子·鲁问:“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煖天下之寒者。” 李白 《北上行》:“尺布不掩体,皮肤枯剧桑。”
(2).见“ 尺布斗粟 ”。
分類:一尺
《國語辭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漢語大詞典》:尺半
(1).一尺之半,即半尺。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 阳羡 溪光逗苍玉,尺半健鯽烟中跳。” 清 鲁一同 《拉粮船》诗:“红白绣鞵尺半长,三年辞家别爷娘。”
(2).一尺半。 宋 洪适 《渔家傲》词:“波心举网星光乱,跃出鲤鱼长尺半。”
分類:一尺
《漢語大詞典》:尺二
(1).一尺二寸。晋书·五行志中:“ 司马越 还 洛 ,有童謡曰:‘ 洛 中大鼠长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
(2).见“ 尺二寸牘 ”。
《漢語大詞典》:尺二寸牍(尺二寸牘)
一尺二寸长的简牍。汉书·匈奴传上:“ 中行説 令单于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广长大,倨驁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 匈奴 大单于敬问 汉皇帝 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亦省称“ 尺二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张仪 檄 楚 ,书以尺二。”
《漢語大詞典》:尺椽
一尺长的屋椽。指极小的房屋。 三国 魏 曹植 《毁故殿令》:“ 秦 之灭也,则 阿房 无尺椽。”新唐书·刘晏传:“户纔千餘,居无尺椽。” 宋 苏轼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小斋戏作》诗:“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漢語大詞典》:尺鲤(尺鯉)
(1).长一尺的鲤鱼,言其大。语本《淮南子·俶真训》:“夫牛蹏之涔,无尺之鲤;块阜之山,无文之材。” 宋 苏轼 《江西》诗:“何人得雋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2).典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即以“尺鲤”指书信。 明 张煌言 《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
《漢語大詞典》:方尺
一尺见方。后汉书·刘陶传:“虽方尺之钱,何能有救!”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其重寳,则有径寸之珠,方尺之璧。”
分類:一尺见方
《漢語大詞典》:尺帛
(1).长一尺的帛,言其少。战国策·赵策三:“公子 魏牟 过 赵 , 赵 王迎之,顾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以为冠。”新唐书·孝友传·刘君良:“﹝ 刘君良 ﹞四世同居,族兄弟犹同产也,门内斗粟尺帛无所私。”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墓志铭》:“七十将至,裹此尺帛。”
(2).指书信。 明 何景明 《塘上行》:“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清 遁庐 《童子军·报捷》:“雁云高,问 汉 家尺帛,几时飞到?”
分類:书信一尺
《漢語大詞典》:尺玉
直径一尺的宝玉。常用以比喻大而珍贵的东西。语本尹文子·大道上:“ 魏 田父有耕於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 三国 魏 曹植 《望恩表》:“臣闻寒者不贪尺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餐。”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故知假人延誉,重於连城;借人羽毛,荣於尺玉。”
《漢語大詞典》:黍尺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黍尺。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较小的度量单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漢語大詞典》:大龟(大龜)
古称大一尺二寸之龟,其甲用于占卜。书·禹贡:“ 九江 纳锡大龟。” 孔 传:“尺二寸曰大龟。”《左传·昭公十八年》:“使 公孙登 徙大龟。” 唐 韩愈 《复志赋》:“假大龟以视兆兮,求幽贞之所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