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牆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
亦作“墻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 喻人无主见或立场,一味顺随外界情势而变换态度。 梁斌 《翻身纪事》二一:“如今世界,你算是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保住身子骨儿是大事!”
《國語辭典》:宁缺毋滥(寧缺毋濫)  拼音:níng quē wú làn
宁可没有,也不要不顾品质,只求数量。如:「因为参赛的作品水准不够,我们决定宁缺毋滥,第一名从缺。」也作「宁缺勿滥」。
《漢語大詞典》:奴隶主义(奴隸主義)
指不求深思只知一味盲从的处事原则。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國語辭典》:品头题足(品頭題足)  拼音:pǐn tóu tí zú
评论妇女的姿态容貌。后来比喻对人事多方挑剔。《聊斋志异。卷二。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也作「品头论足」、「评头品足」、「评头评足」、「评头论足」。
《國語辭典》:食古不化  拼音:shí gǔ bù huà
学习古代知识却不能充分理解、应用,如同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比喻一味守旧而不知变通。如:「做事情要懂得变通,不要拘泥成规、食古不化,反而坏了事情。」
《漢語大詞典》:楞劲(楞勁)
犹傻劲。指人一味蛮干或猛干的精神、情绪。 欧阳山 《苦斗》五九:“她发现 周炳 那宏伟高大的身躯有一种蛮干到底的楞劲儿。”
一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教法,譬如甘味。教法之理趣,唯一无二。故名一味。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涅槃经五曰:「又解脱者,名为一味。」深密经四曰:「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三藏法数四曰:「一味者喻法华一乘三教也。」法华经义疏八曰:「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并法华玄义)
一味者,喻法华一乘之教也。如来说法,必称机宜,以其机有大小,故历四时三教,渐次调停,令其入大。然后高会灵山,纯谈一妙,开前四时三教之法,即是圆妙一乘。一乘之外,更无别法。故经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是以无垢藏王菩萨于涅槃会上,白佛言:佛说十二部经,譬如从牛出乳,盖喻初时说华严经也。次云从乳出酪,喻华严经后第二时说阿含经也。次云从酪出生酥,喻阿含经后,第三时说净名、宝积等经也。次云从生酥出熟酥,喻净名等经后第四时说般若经也。次云从熟酥出醍醐,喻般若经后第五时说法华、涅槃经也。如此展转相从说者,据如来施化次第而言耳,若据法华开前诸教诸乘,即是圆妙一乘,则显乳酪二酥皆成一醍醐味。经云:一相,一味。是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三教者,藏教、通教、别教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授记、四孤起、五无问自说、六因缘、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未曾有、十二论义也。)
一味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阶段的渐进的之禅而名顿悟顿入之禅曰一味禅。琅琊代醉编三十二曰:「有僧辞归宗云:往诸方,学五味禅,归宗云:我这里有一味禅,为甚不学?」
一味泻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泻瓶。一瓶之水泻于他瓶毫无馀杂遗漏,以譬师资相承无遗馀也。八宗纲要上曰:「佛灭百年写瓶无遗。」
一味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始已来,一味相续而转之细意识也。是于经量部为轮回之主体者。见异部宗轮论。
一相一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相者,众生之心体,诠一实之真如也,一味者,如来之教法,诠一实之理也。文句七上曰:一相者,众生之心。同一真如相,是一地也。一味者,一乘之法。同诠一理,是一雨也。法华经义疏八曰:「一相谓一实相,合一地也。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一乘一味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乘之教味,唯一不二,故曰一味。
如一味雨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
茶禅一味
【俗语佛源】
意指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语出于《日本禅师录》。利休居士曾说:茶室品茗是修行得道的最好办法。打水取薪,煮水沏茶,供于佛、施于人,自己也喝上一口,室内有花有香,人人都可以从这里寻找到佛祖的胜迹。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陆羽曾著《茶经》,对于茶的种植、采摘、焙制、饮用等都作过详细记述。形成独特的茶文化。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荣西和尚将茶叶带到日本,并著《吃茶养生记》,将饮茶与修禅结合起来,在饮茶过程中体味清虚淡远的禅意,后在日本逐渐形成有详细仪规的「茶道」。日本山上宗二之茶书《山上宗二记》曰:「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同时以禅宗为依归」。泽庵宗彭《茶禅同一味》曰:「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不知茶味。」「茶禅一味」即源于这种独特的茶文化。(亦西)
理本一味,殊途同归
【三藏法数】
谓佛所说诸法,理本无二,随机异解,故有殊途。机见虽殊,终归一实,故不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