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副车不中
 
博浪力士
 
博浪金椎
 
博浪飞椎
 
报韩
 
奋一椎
 
子房椎
  
张良椎秦
 
击副车
 
击暴秦
 
椎飞博浪
 
沙中客
   
沧海金椎
 
祖龙一击
 
金槌击致
 
金锤报韩
 
惊博浪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3~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简释

博浪飞椎:喻报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车。”


例句

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 徐九皋 咏史

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车。 朱彝尊 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

壮士挥金槌,报雠六国闻。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 骆宾王 咏怀

《骈字类编》:一击(一击)
元 袁易 白海青 孤飞雪点青云破,一击秋生玉宇宽。
分类:一击
《国语辞典》:以一击十(以一击十)  拼音:yǐ yī jí shí
形容以寡敌众,奋勇作战。《汉书。卷四九。晁错传》:「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一击十之术也。」也作「以一当十」、「用一当十」。
分类:奋勇作战
《國語辭典》:反戈一击(反戈一擊)  拼音:fǎn gē yī jí
比喻掉转矛头,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國語辭典》:不堪一击(不堪一擊)  拼音:bù kān yī jí
比喻脆弱,禁不起任何的攻击或打击。如:「他们的实力太差,简直不堪一击。」
《分类字锦》:秦王一击(秦王一击)
史记廉颇兰相如传赵王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刅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分类:杂乐器
《漢語大詞典》:一掷(一擲)
(1).赌博时以赌具投掷一次谓“一掷”。晋书·何无忌传:“ 刘毅 家无儋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因赌博一掷决定胜负,故后亦常称把存亡大计付之不可知的冒险行动。晋书·孙绰传:“何故捨百胜之长理,举天下而一掷哉!”宋史·喻樗传:“六龙临 江 ,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 叶圣陶 《穷愁》:“岂久处涸辙,贪图渐萌,乃欲为此一掷,以冀非分耶?”
(2).一扔。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回手解下那黄布包袱来,两手从脖子后头绕着往前一转,一手提了往炕上一掷。”
(3).犹一击。 唐 杜甫 《呀鹘行》:“风涛颯颯寒山阴,熊羆欲蛰龙蛇深。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仇兆鳌 注:“言当此天寒物藏,正鶻鸟凌厉之秋,此时应有一击,而悲鸣悽惨如此,岂其本心乎?”
《漢語大詞典》:掌击
拍,打
手掌的一击
《国语辞典》:迎头棒喝(迎头棒喝)  拼音:yíng tóu bàng hè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如:「老师的话不啻迎头棒喝,使他幡然悔悟。」也作「当头棒喝」、「当头一棒」。
《国语辞典》:劈击(劈击)  拼音:pī jí
一种网球动作:(1)全力一击。(2)决定性一击。(3)猛攻。(4)很有力量和速度的球。
《國語辭典》:排山压卵(排山壓卵)  拼音:pái shān yā luǎn
以山石压鸡蛋。比喻助长祸害的来临。《晋书。卷九六。列女传。杜有道妻严氏传》:「何、邓执权,必为玄害,亦由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
分類:不堪一击
《漢語大詞典》:张良椎(張良椎)
指 张良 狙击 秦始皇 的铁椎。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
《漢語大詞典》:沙椎
指 汉 张良 同刺客在 博浪沙 以铁椎狙击 秦始皇 之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清 黄景仁 《荆轲故里》诗:“市筑怜同伴, 沙 椎付后生。”
《漢語大詞典》:沧海君(滄海君)
秦 时一贤者之号。沧,也写作“仓”。史记·留侯世家:“ 良 尝学礼 淮阳 。东见 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汉书·张良传同。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海神也。’ 如淳 曰:‘ 东夷 君长也。’二説并非。盖当时贤者之号也。 良 既见之,因而求得力士。”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感激 黄石老 ,经过 沧海君 。”一说,为假托的人名。见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史迁叙事意在言外
分類:贤者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