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二  拼音:yī èr
一点儿、少数。《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先叙了儿子病势如何的利害,次叙著朱亲家夫妇如何的抱怨。这句话,王三老却也闻之一二。」《红楼梦》第七回:「读书一事,也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
《漢語大詞典》:一二三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 太上老君 授 张道陵 “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四游记·果老殿中辨鹿》:“时有 叶法善 者, 嘉禾 人,世为道士,尝游 白马山 古室,遇二仙人,授以正一二三之法,能制服怪鬼。”
(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正末﹞做出门科云:‘且住,私场演,官场用。若到 开封府 去,他不説时,如何是了?待俺试敲咱。这是盆沿儿。’做敲科云:‘一、二、三。’”
(3).犹言头绪、办法。雍熙乐府·一枝花·道情套曲:“飘零的不知明暗,默默的自取勘。眼底浑无一二三,流落在江南。”
(4).原由。 刘宾雁 《关东寿人传》第二章:“无缘无故关了我一千多天了,我能不要求他们说出个一二三来。”
《國語辭典》: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變)  拼音:yī èr bā shì biàn
民国二十一年(西元1932)一月二十八日,上海日军乘夜袭击闸北,遭我驻军第十九路军抵抗,日军终不能得逞。后经美、英等国调停,双方于同年五月签订停战协定。是役史称为「一二八事变」。也称为「淞沪之战」。
《漢語大詞典》:一二二一
一即二,二即一。谓名异而实同。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
《漢語大詞典》:一二三四五六七
歇后语。隐射忘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朝元老:“﹝某中堂﹞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联云:‘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义。或测之云:‘首句隐亡八,次句隐无耻也。’”
分類:歇后语
《漢語大詞典》:一二九运动(一二九運動)
1935年12月9日 北平 (今 北京 )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抗 日 救亡运动。目标是反对 日本 帝国主义对 华北 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 日 救国。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抗 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达到新的高潮。
《国语辞典》:一二三自由日  拼音:yī èr sān zì yóu rì
为纪念民国四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一万四千馀名反共义士由韩战中投奔来台,政府明定此日为「自由日」,以彰显自由的可贵。
分类:纪念
《国语辞典》:百无一二(百无一二)  拼音:bǎi wú yī èr
生命遭受摧残,或事物遭遇变化,使得旧貌完全改观,毫无遗留。《三国演义》第六回:「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
《国语辞典》:不管一二  拼音:bù guǎn yī èr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西游记》第二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
《國語辭典》:略知一二  拼音:lüè zhī yī èr
大概知道一点皮毛。如:「举凡医、卜、星、相,他都略知一二。」
《漢語大詞典》:杜若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
《国语辞典》:蔬圃  拼音:shū pǔ
菜园。唐。赵嘏〈汉阴庭树〉诗:「掘沟引水浇蔬圃,插竹为篱护药苗。」唐。温庭筠〈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诗:「门带果林招邑吏,井分蔬圃属邻家。」
《國語辭典》:举例(舉例)  拼音:jǔ lì
提出例子。如:「老师上课常举例作辅助说明。」
《漢語大詞典》:散商
(1).指鸦片战争前 广州 的 英国 东印度公司以外的外国商人,即所谓“自由”商人,又称“港脚”。 清 魏源 《筹海篇》四:“西洋互市 广东 者十餘国,皆散商无公司,惟 英吉利 有之。” 清 魏源 《筹海篇》四:“散商者,各出己资,自运自集,利害皆一人独当之。”
(2). 清 代官府于垄断行业特许商人中指定一二殷实商户为首领,称为总商,类似牙行行首,其余则称散商。
《國語辭典》:楂子(樝子)  拼音:zhā zi
植物名。蔷薇科木瓜属,落叶小灌木。茎高约一公尺,枝有刺,叶倒卵形至宽卵形,钝锯齿缘。花三至五朵簇生,花瓣砖红色或白色。梨果圆形,色微黄,可食,甚酸。可用以代醋或酿酒。也称为「木桃」、「日本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