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城隅静女


《毛诗正义》卷二之三〈国风·邶风·静女〉~04~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汉·毛亨传:「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说也。」
典故   
收拾桑榆
 
收桑俞
 
东隅不可追
 
东隅失
 
东隅有失
 
桑榆得
 
桑榆补东隅
 
补东隅
 
追桑榆

相关人物
溤异
 
袁术


《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溤异〉~646~
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馀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馀人。三年春,遣使者即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与异相遇,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馀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黾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弘,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馀人。禹得脱归宜阳。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复坚壁,收其散卒,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埶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馀众尚十馀万,东走宜阳降。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荅大勋。」唐·李贤注:「《前书》谷子云曰:『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当参天;今已过期,尚在桑榆閒。』桑榆谓晚也。」

例句

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 于鹄 山中寄樊仆射

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 刘禹锡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典故
鹤止庭隅


《苏轼诗集》卷三十七〈鹤叹〉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俯啄少许便有馀,何至以身为子娱。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向(字子政)


汉·刘向《说苑》卷五《贵德》
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简释

向隅:喻指哀伤或抑郁。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


例句

惟应深夜月,独伴向隅人。 于武陵 长信宫二首

闻君败绩无归计,气激星辰坐向隅。 唐彦谦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有作

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 曹松 金陵道中寄

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并序)

弟兄消息绝,独敛向隅眉。 韩偓 向隅

不会残灯无一事,觉来犹有向隅心。 高蟾 永夕

恻恻奉离尊,承欢独向隅。 鲍溶 留辞(一作别)杜员外式方

《國語辭典》:海隅  拼音:hǎi yú
沿海偏远的地方。《书经。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國語辭典》:一隅  拼音:yī yú
一个角落。《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文选。左思。三都赋序》:「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國語辭典》:城隅  拼音:chéng yú
1.城墙角上的女墙。《文选。张衡。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2.城下偏僻的角落。《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文选。卢谌。赠崔温诗》:「消遥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骈字类编》:南隅
唐 李白 古风 其五十六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
分类:南隅
《國語辭典》:东隅(東隅)  拼音:dōng yú
1.东方日出之地。亦指早晨。《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东侧。《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國語辭典》:方隅  拼音:fāng yú
部分区域。《晋书。卷四二。列传。唐彬》:「广武将军唐彬受任方隅,东禦吴寇,南临蛮越,抚宁疆场,有绥禦之绩。」
《國語辭典》:向隅  拼音:xiàng yú
面向房屋的角落。比喻孤独、失望,落寞寡欢。晋。潘岳〈笙赋〉:「众满堂而饮酒,独向隅以掩泪。」《聊斋志异。卷四。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嘿然,不复聊赖。」后亦比喻错过良机而失望。如:「商品打折期间欲购从速,以免向隅。」
《國語辭典》:廉隅  拼音:lián yú
本指棱角,后比喻有为有守、端正不苟的品行。《汉书。卷九八。元后传》:「不修廉隅,好酒色。」南朝梁。何逊〈秋夕叹白发〉诗:「昔年十四五,率性颇廉隅。」
《漢語大詞典》:坐隅
座位旁边。 汉 贾谊 《鵩鸟赋》:“单閼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 唐 杜甫 《北风》诗:“隐几看帆席,云山涌坐隅。” 宋 苏轼 《鹤叹》诗:“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至 万历 丙戌, 海 再出为南少宰, 何 以部郎謁 海 ,而置其榻於坐隅。”
分類:座位旁边
《漢語大詞典》:座隅
坐位的旁边。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座隅。” 唐 元结 《系谟》:“公之所述,真王者之謨,必当篆刻,置之座隅。”
分類:坐位旁边
《漢語大詞典》:边隅(邊隅)
亦作“邉隅”。
(1).犹边境。《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魴 远在边隅,江汜分絶,恩泽教化,未蒙抚及。”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一戎而荒景肃清,再鼓而边隅底定。” 明 冯梦龙 《邯郸梦·宇文计陷》:“那将在军中呵,随机行止,况收復千里邉隅。” 郭孝成 《云南光复记》:“ 广西 僻在边隅,民穷势蹙,外无应援,内乏餉械,邻封悉树 汉 帜,一隅何能孤守。”
(2).边缘。 宋 苏洵 《答二任》诗:“闻君猒 蜀 乐 上蔡 ,占地百顷无邉隅。”
《國語辭典》:桑榆  拼音:sāng yú
1.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鴳不陵桑榆。」
2.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漢語大詞典》: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古人云:‘收之桑榆,事犹未晚。’” 鲁迅 《〈华盖集〉后记》:“所以赶紧订正于此,庶几‘收之桑榆’云。”亦省作“ 收桑榆 ”。 宋 王安石 《赠张康》:“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
分類: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