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10,分6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俊逸鲍参军
鹅归逸少
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逸书
狗窦
光逸偷眠
华阳真逸铭
小山
六逸
王逸少不学卫夫人
宣城逸韵
逸少
逸足
词典
逸兴
无逸
典故
俊逸鲍参军
 
吟渭北
 
尊酒怀李白
 
尊酒论文
 
把酒论文
 
杜陵尊酒
 
樽酒论诗
 
江南渭北
 
江东思渭北
 
江东渭北相思句
 
渭北春天,日暮江东
 
渭北春天树
 
渭树江云
 
白也无敌
 
相逢樽酒
 
重与细论文

相关人物
杜甫
 
李白
 
鲍照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白也诗无数】,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豪迈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重与话斯文】。
典故
俗书博白鹅
 
内史写道经
 
内史写黄庭
 
博白鹅
 
右军鹅
 
好鹅寻道士
 
学溪老鹅
 
写经不惜鹅
  
将鹅与右军
 
山阴书罢
 
山阴道士鹅
 
惜鹅群
 
换经鹅
   
换鹅帖
 
换鹅文
  
换黄庭
 
挥帖致白鹅
 
挥翰邀鹅
 
书字换鹅
 
书经爱鹅
 
书邀道士鹅
 
白鹅书
 
笼归忆右军
 
笼随王右军
  
觅鹅群
  
鹅归逸少
   
鹅费羲之墨
 
黄庭换鹤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424~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初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职官部三十六·右将军〉~258~
《晋中兴书》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简释

换鹅:喻以自己的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喻书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例句

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晏)荣山人池亭)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泥金正书)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 杜牧 鵁鶄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得房公池鹅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柳宗元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卢纶 寻贾尊师

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薛涛 送扶炼师

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

便使笔精如逸少,懒能书字换群鹅。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杜少陵集详注》卷一〈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逸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清·仇兆鳌注引《周书》:「『庾信留长安,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宋书》:『临海王子瑱在荆州,以鲍照文辞胆逸,为前军参军。』」
典故
伏生藏壁
 
伏生遗经
 
口传伏生
 
济南书
  
访遗经
 
相关人物
伏生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324~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閒。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列传·伏生〉~3603~
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张生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徵,弗能明定。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云。

例句

儒中年最老,独有济南生。 司空曙 送王先生归南山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上古全经皆在口,秦人如见济南生。 皇甫冉 沣水送郑丰鄠县读书

典故
相关人物
光逸


《晋书》卷四十九《光逸传》
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

例句

狗窦号光逸,渔阳裸祢衡。 韩偓 赠吴颠尊师

典故
光逸偷眠

相关人物
光逸


《晋书》卷四十九《光逸传》
「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客,冒寒举体冻湿,还遇令不在,逸解衣炙之,入令被中卧。令还,大怒,将加严罚。逸曰:『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若不暂温,势必冻死,柰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令奇而释之。」

例句

光逸偷眠稳,王章泣恨长。 李峤

典故
瘗鹤立碑
 
华阳真逸铭

相关人物
陶弘景


《欧阳修全集·集古录跋尾》卷十〈瘗鹤铭〉
右《瘗鹤铭》,题云华阳真逸,撰刻于焦山之足,常为江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而传之。……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今不敢遂以为况者,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疑前后有人同斯号者也。
典故 
淮南招隐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王逸


《楚辞补注》卷十二〈招隐士〉~232~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例句

淮南有小山,嬴女隐其间。 张昌宗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既荷大君恩,还蒙小山遇。 张说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李白 白毫子歌

能齐大椿长,不与小山同。 顾封人 月中桂树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巢父
 
张叔明
 
李白
 
裴政
 
韩准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四〈孔巢父列传〉~4095~
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父如圭,海州司户参军,以巢父赠工部郎中。巢父早勤文史,少时与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于徂来山,时号「竹溪六逸」。
典故
王逸少不学卫夫人

相关人物
王羲之
 
卫铄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二十六〈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60~2~
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遂成书尔。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可藏之千金勿传。
典故
宣城守
 
宣城逸韵
      
谢家为郡
 
谢朓
 
谢玄晖

相关人物
谢朓


《南齐书》卷四十七〈谢朓列传〉~825~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失德,江祐欲立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祏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敕朓,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閒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公等启事如此,朓资性轻险,久彰物议。直以彫虫薄伎,见齿衣冠。昔在渚宫,构扇蕃邸,日夜纵谀,仰窥俯画。及还京师,自宣露,江、汉无波,以为己功。素论于兹而尽,缙绅所以侧目。去夏之事,颇有微诚,赏擢曲加,踰迈伦序,感悦未闻,陵竞弥著。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閒亲贤。巧言利口,见丑前志,涓流纤孽,作戒远图。宜有少正之刑,以申去害之义。便可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例句

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 刘长卿 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

惟有郡斋窗里岫,朝朝空对谢玄晖。 刘长卿 送柳使君赴袁州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

谢朓羁怀方一听,何郎闲吟本多情。 司空曙 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

谢朓怀西府,单车触火云。 司空曙 送史泽之长沙

如接玄晖集,江丞独见亲。 司空曙 送夏侯审赴宁国

知有玄晖会,斋心受八关。 司空曙 送况上人还荆州因寄卫侍御像

谢公堪入咏,目极在云中。 吴融 江树

新诗踪谢守,内学似支郎。 严维 赠送崔子向

宣城文雅地,谢守声闻融。 孟郊 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郡楼多逸兴,良牧谢玄晖。 崔峒 登润州芙蓉楼

始能崇结构,独有谢宣城。 张南史 独孤常州北亭

无为谢公恋,吟过晓蝉秋。 张乔 送友人归宣州

江山清谢朓,花木媚丘迟。 张子容 赠司勋萧郎中

杜陵归去春应早,莫厌青山谢朓家。 张祜 和杜使君九华楼见寄

更喜宣城印,朝廷与谢公。 张继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谢守来吟才更逸,郢词先至彩毫端。 方干 叙雪献员外

谁知杜武库,只见谢宣城。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 李商隐 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

谢朓真堪忆,多才不忌前。 李商隐 怀求古翁

萧条人吏散,小谢有新诗。 李嘉祐 和都官苗员外秋夜省直对雨简诸知己

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

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李涉 谢王连州送梅阳图

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 李白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 宣州谢朓楼钱别校书叔云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 李白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李白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朓肩。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卿

洞庭张乐地,山逐汛舟行。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 李白 送储邕之武昌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有殷公。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 李端 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谢朓中书直,王祥别乘归。 李端 送别驾赴晋陵即舍人叔之兄

小谢常携手,因之醉路尘。 李端 送郭参军赴绛州

谢朓离都日,殷公出守年。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谢公一拜敬亭祠,五马旋归下散丝。 李群玉 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

白蘋亭上一阳生,谢朓新裁锦绣成。 李郢 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萍洲见忆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杜牧 怀紫阁山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杜牧 自宣城赴官上京

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杜甫 八哀诗(并序)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杜甫 寄岑嘉州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教化静师龚渤海,篇章高体谢宣城。 杜荀鹤 寄温州朱尚书并呈军倅崔太博

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 林宽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

渔潭明夜泊,心忆谢玄晖。 权德舆 富阳陆路

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 权德舆 送张周二秀才谒宣州薛侍郎

刘琨坐啸风清塞,谢朓题诗月满楼。 武元衡 酬严司空荆南见寄

兴逸潘仁赋,名高谢朓篇。 沈东美 奉和苑舍人宿直晓玩新池寄南省友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王严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

谢朓题诗处,危楼压郡城。 王铎 和于兴宗登越王楼诗

谢朓澄江今夜月,也应忆著此山夫。 卢仝 送尉迟羽之归宣州

谢守通诗宴,陶公许醉过。 卢纶 送宁国夏侯丞

久是吴门客,尝闻谢守贤。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还当宴铃阁,谢守亦光辉。 卢纶 送李纵别驾加员外郎却赴常州幕

谢朓曾为掾,希君一比邻。 卢纶 送陕府王司法

谢朓出华省,王祥贻佩刀。 卢象 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

诗兴到来无一事,郡中今有谢玄晖。 秦系 即事奉呈郎中韦使君

往年西谒谢玄晖,樽酒留欢醉始归。 罗隐 寄前宣州窦常侍

春亭及策上,郎吏谢玄晖。 耿湋 春日题苗发竹亭

若出敬亭山下作,何人敢和谢玄晖。 耿湋 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

为郎日赋诗,小谢少年时。 耿湋 赠苗员外

南朝山半寺,谢朓故乡邻。 许棠 寄敬亭山清越上人

重引池塘思,还登谢朓城。 许棠 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

谢朓宅荒山翠里,王敦城古月明中。 许浑 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涝见寄兼呈裴明府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贯休 寄柱杖上王使君

若遣谢宣城不死,必应吟尽夕阳川。 郑准 题宛陵北楼

乘兴闲来小谢家,便裁诗句乞榴花。 郑璧 和袭美索友人酒

江山飞丽藻,谢朓让前名。 钱起 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 钱起 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

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 钱起 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能清谢朓思,暂下承明庐。 钱起 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常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之九十五

舞退燕姬曲,歌徵谢朓诗。 钱起 陪南省诸公宴殿中李监宅

谢才偏许朓,阮放最怜咸。 陆龟蒙 和袭美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次韵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陆龟蒙 怀宛陵旧游

莫道谢公方在郡,五言今日为君休。 韦应物 答秦十四校书

独往宣城郡,高斋谒谢公。 韦应物 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

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 韦庄 上元县

谢公山有墅,李白酒无楼。 韦庄 过当涂县

翰墨已齐钟大理,风流好继谢宣城。 韩翃 送夏侯侍郎

君到新林江口泊,吟诗应赏谢玄晖。 韩翃 送客还江东

诗家行辈如君少,极目苦心怀谢朓。 韩翃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

官齐魏公子,身逐谢玄晖。 韩翃 送李侍御归宣州使幕

几日孙弘阁,当年谢朓诗。 韩翃 送韦秀才

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 鲍溶 送僧之宣城

莲幕少年轻谢朓,雪山真子鄙汤休。 齐己 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

闲听谢朓吟为政,静看萧何坐致君。 齐己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

典故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例句

邹枚入梁苑,逸少在山阴。 刘长卿 寄会稽公徐侍郎

碑缺曹娥宅,林荒逸少居。 刘长卿 无锡东郭送友人游越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孟浩然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赠言王逸少,已见曲池平。 孙逖 登越州城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李白 草书歌行

今来并得三般事,灵运诗篇逸少书。 郑畋 酬隐圭舍人寄红烛

典故

《昭明文选》卷十七东汉·傅武仲(毅)《舞赋》
「良骏逸足,跄捍凌越。」唐·李善注:「逸,疾也。」

例句

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國語辭典》:逸兴(逸興)  拼音:yì xìng
超脱世俗的意兴。唐。王勃〈滕王阁序〉:「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漢語大詞典》:无逸(無逸)
(1).不贪图安乐。书·无逸:“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章炳麟 《訄书·原变》:“以是为忧,故‘无逸’之説兴,而‘合羣明分’之义立矣。”
(2).的篇名。书·无逸序:“ 周公 作《无逸》。” 孔 传:“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无逸》。” 明 李东阳 《元日早朝》诗:“拟将《无逸》陈 周 戒,咫尺君门奈远何?”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至於《无逸》开奏议之先,《金縢》啟哀册之体。”
《漢語大詞典》:写经换鹅(寫經换鵝)
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遂以为典实。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记此事,谓所写为《黄庭经》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换群鹅(换羣鵝)
犹换鹅。
分類: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经(换鵝經)
《黄庭经》,或谓道德经。 王羲之 曾写以换鹅,故称。四朝闻见录附录载 元 仇远 《题保母帖》诗:“大字无过《瘞鹤铭》,小字亦有换鹅经。”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来求诗因作长句以寄》:“ 山阴 不见换鹅经, 京口 今存《瘞鹤铭》。”参见“ 换鹅 ”。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笼鹅(籠鵝)
以笼置鹅。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笼鹅”指 王羲之 以字换鹅事。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出风尘。 山阴 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漢語大詞典》:道士鹅(道士鵝)
《晋书·王羲之传》载: 山阴 道士养好鹅, 羲之 因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后因以为典实。 唐 孟浩然 《寻梅道士》诗:“ 彭泽 先生柳, 山阴 道士鹅。” 宋 黄庭坚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诗入 鸡林寺 ,书邀道士鹅。” 清 朱彝尊 《万岁通天帖歌赠王舍人》:“试将射的仙人鹤,笼作 山阴 道士鹅。”
分類:山阴道士
《漢語大詞典》:鹅经(鵝經)
(1).指 王羲之 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 宋 苏轼 《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一纸鹅经 逸少 醉,他年《鹏赋》 謫仙 狂。”参见“ 鹅羣 ”。
(2).《黄庭经》的别称。 元 卢大雅 《舟中寄张外史》诗:“输与仙都老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鹅群(鵝羣)
(1).成群的鹅。特指 晋 王羲之 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道经》终为写,不虑惜鹅羣。” 唐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羣。”
(2).即鹅群帖。 明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搨《鹅羣》。” 清 查慎行 《送陈子文出守石阡》诗之五:“碑版光传照裔文,临池妙手继《鹅羣》。”参见“ 鹅羣帖 ”。
《國語辭典》:鹅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牍,为王献之所书,收入宋《淳化阁帖》中。墨迹已佚,后传有宋米芾临本。
《漢語大詞典》:济南生(濟南生)
谓 汉 朝 伏生 。 秦 博士, 西汉 今文《尚书》最早传播者。 伏生 , 济南 人,故称。 唐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诗:“羞作 济南生 ,九十诵古文。” 唐 皇甫冉 《沣水送郑丰鄠县读书》诗:“上古全经皆在口, 秦 人如见 济南生 。”
《國語辭典》:逸书(逸書)  拼音:yì shū
1.久经散逸的古书。
2.汉武帝末,鲁恭王整修孔子故居时于复壁里所发现的《尚书》篇章。较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多出十六篇,号称《古文尚书》。
《國語辭典》:狗窦(狗竇)  拼音:gǒu dòu
可供狗出入的墙洞。汉。无名氏〈古诗十五从军征〉诗:「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漢語大詞典》:小山
文体名。 汉 王逸 《〈楚辞·招隐士〉解题》:“昔 淮南王 安 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参见“ 大山小山 ”。
《國語辭典》:大山小山  拼音:dà shān xiǎo shān
1.汉淮南王刘安召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选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小山」,如同《诗经》有〈大雅〉、〈小雅〉之分。
2.南朝梁时,何点、何嗣兄弟二人一起遁世隐居,前者号为「大山」,后者号为「小山」。明周肃王之后,睦㮮、安𣵿俱有学行,人称睦㮮为「大山」,安𣵿为「小山」。故后来也用以称呼同时享盛名的兄弟俩。
《漢語大詞典》:六逸
指 竹溪 六逸。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李白 ﹞更客 任城 ,与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 陶沔 居 徂来山 ,日沉饮,号‘ 竹溪 六逸’。” 金 郦权 《自鹤壁游善应洹山》诗:“同游成六逸,轰饮助高兴。”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发跡锄强》:“苍虬籜浮,金茎凤游,七贤六逸频呼酒。”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诗:“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國語辭典》:小谢(小謝)  拼音:xiǎo xiè
1.南朝宋谢惠连。参见「谢惠连」条。
2.南朝齐谢朓。参见「谢朓」条。
《漢語大詞典》:玄晖(玄暉)
(1).指太阳。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玄暉峻朗,翠云崇靄。” 吕延济 注:“玄,天;暉,日。”云笈七籤卷九八:“良德映玄暉,頴拔粲华蔚。”
(2).月光。 唐 喻凫 《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诗:“几夕江楼月,玄暉伴静吟。”
(3). 南朝 齐 谢朓 ,字 玄晖 ,善为诗,后常以指有文才的人。 唐 清江 《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诗:“屡向曲池陪 逸少 ,几回戎幕接 玄暉 。” 唐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诗:“蓬蓽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 玄暉 。”
《漢語大詞典》:谢公(謝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漢語大詞典》:谢公笺
同“谢公牋”。
一种样式的纸。为宋谢景初初创,故称。
分類:样式初创
《漢語大詞典》:谢守(謝守)
指 谢灵运 。 灵运 曾为 永嘉 太守,故称。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唐 严维 《赠送崔子向》诗:“新诗踪 谢守 ,内学似 支郎 。”
《漢語大詞典》:谢宣城(謝宣城)
指 南朝 齐 谢朓 。 朓 曾任 宣城 太守,故称。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礼加 徐孺子 ,诗接 谢宣城 。” 清 姚鼐 《入山》诗:“取作分司随口句,惊人无復 谢宣城 。”
《漢語大詞典》:逸少
美少年。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览当今之逸少,想后来之英童。”
《國語辭典》:逸足  拼音:yì zú
1.行走快速。《文选。傅毅。舞赋》:「良骏逸足,跄捍凌越。」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
2.比喻才能出众。《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