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气盖世
 
骓不逝
  
拔山力尽
     
垓下兵稀
 
泪尽别骓时
 
泣对虞姬
 
四面歌残
 
四面为楚
 
项籍顾骓
  
楚帐闻歌
  
虞歌诀别

相关人物
项羽
 
虞姬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3~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应劭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汉已略得其地,故楚歌者多鸡鸣时歌也。」

简释

楚歌: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唐李商隐《泪》:“人去紫台秋人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例句

高皇冷笑重瞳客,盖世拔山何所为。 徐夤 偶书

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曹邺 秦后作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李商隐

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汪遵 项亭

典故
称逝矣

相关人物
穆生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
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

例句

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典故 
叹逝川
  
临长川
  
逐逝川
 
随逝川
 
川上逝
 
委逝川
 
等逝川
  
似川逝
   
仲尼在川上
 
临川孔尼叹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子罕》~8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句

西沉浮世日,东注逝川波。 于武陵 感情

昔为昼锦游,今成逝川路。 储光羲 陆著作挽歌

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 刘沧 经曲阜城

延年之道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 吴筠 寄白龙洞刘道人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吴融 子规

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孙逖 丹阳行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崔曙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张九龄 忝官二十年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徐浩 宝林寺作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李白 古风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东山妓逐飞花散,北海尊随逝水空。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 李群玉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侍御题松竹联句

叹逝颓波速,缄词丽曲春。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杨君见征鄙词因以继和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王勃 秋江送别二首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王维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苍然古溪上,川逝共凄其。 皎然 同李洗马入馀不溪经辛将军故城

昨得耶溪信,翻为逝水悲。 皎然 哭觉上人

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 皎然 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

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 苏颋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 贯休 追忆冯少常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骆宾王 晚度黄河

小谏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齐己 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

典故
洋洋乎
 
悠然逝
 
放鳞看圉圉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注疏》卷九上〈万章章句上〉~62~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典故
九逝魂


《楚辞·九章·抽思》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东汉·王逸注:「精魂夜归,几满十也。」

例句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 陈子昂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漢語大詞典》: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游踪选胜·万柳堂记:“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
《漢語大詞典》:逝波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贾岛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去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诗:“六十齿髮衰,岁月如逝波。” 清 唐孙华 《春雨》诗之一:“黯淡过三月,芳菲逐逝波。”
(2).比喻流逝的光阴。艺文类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夏夜独坐》诗:“一年伤志罢,长嗟逝波速。”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 洛阳 宫殿鬱嵯蛾,千古荣华逐逝波。”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高级汉语词典》:逝将
即誓将
《國語辭典》:逝川  拼音:shì chuān
逝去的流水。比喻逝去的时间事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东海迸逝川,西山导落晖。」唐。温庭筠 苏武庙诗:「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骈字类编》:东逝(东逝)
唐 李白 金陵三首 其三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唐 杜甫 破船 仰看西飞翼,下愧东逝流。
唐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唐 许浑 广陵道中 城势已坡陀,城边东逝波。
《國語辭典》:长逝(長逝)  拼音:cháng shì
1.一去不返。比喻死亡。《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2.远去。《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
《漢語大詞典》:叹逝(歎逝)
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李绅 《〈追昔游集〉序》:“《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悽愴而作也。”
分類:感叹岁月
《漢語大詞典》:感逝
感念往昔。 北魏 高允 《徵士颂序》:“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 唐 白居易 《忆微之伤仲远》诗:“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
分類:感念往昔
《國語辭典》:伤逝(傷逝)  拼音:shāng shì
1.感念死去的人。北周。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孙子荆之伤逝,怨起秋风。」唐。司空图注悯征赋述〉:「破琴伤逝,无复知音。」
2.为死亡感到哀伤。明。李贽《焚书。卷四。伤逝》:「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
《漢語大詞典》:川逝
河水流逝。喻时光消逝。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国 魏 应玚 《西狩赋》:“时霜凄而淹埜,寒风肃而川逝。”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齐通塞於一涂、付荣辱於自然者,岂怀悒闷於知希,兴永叹於川逝乎?”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秋风北原,日没川逝。”
《國語辭典》:四面楚歌  拼音:sì miàn chǔ gē
楚汉相争,项羽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兵重重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项羽于夜间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一惊之下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遂连夜奔逃。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艰难困顿,危急无援。《三国志。卷六二。吴书。胡综传》:「高祖诛项,四面楚歌。」元。王逢〈虞美人行赠邵倅〉诗:「四面楚歌那慷慨,芒砀天开五色云。」
《國語辭典》:垓下  拼音:gāi xià
地名。在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汉高祖围项羽于此。
《漢語大詞典》:拔山
(1).比喻力大。《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威先天而盖世,力盪海而拔山。” 唐 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赵朴初 《刮地风·咏风暴》曲之一:“拔山卷海看风威,枷锁齐飞。”
(2).比喻极其困难。《汉书·刘向传》:“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如此望阴阳之调,不亦难乎!”
分類:困难
《國語辭典》:楚歌  拼音:chǔ gē
1.楚人的歌曲。《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一一:「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2.引申为危急困顿的声音。参见「四面楚歌」条。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日轮谁复更挥戈,怕听军前尽楚歌。」
《漢語大詞典》:楚歌四面
见“ 楚歌四合 ”。
《漢語大詞典》:楚歌四合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唐 李白 《拟恨赋》:“若乃 项王 虎鬭,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 楚 歌之四合,知 汉 卒之重围。”亦作“ 楚歌四起 ”、“ 楚歌四面 ”。 元 马致远 《庆东原·叹世》曲之二:“帐前滴尽英雄泪, 楚 歌四起,乌騅漫嘶。” 清 陈维嵩 《河传·虞美人花》词:“ 楚 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 江 东。”参见“ 楚歌 ”。
《国语辞典》:垓下歌  拼音:gāi xià gē
诗歌篇名。秦末西楚霸王项羽所作。项王垓下被围,夜闻楚歌,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国语辞典》:拔山曲  拼音:bá shān qǔ
项羽兵败被困时,所唱出的慷慨悲昂歌曲。后常用以描写英雄末路、悲壮凄凉的情景。宋。陆游〈项王祠〉诗:「时时长歌拔山曲,醉倒聊慰穷途艰。」
《國語辭典》:逝者如斯  拼音:shì zhě rú sī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宋。苏轼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漢語大詞典》:阅川(閲川)
陆机 《叹逝赋》:“悲夫!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后以“閲川”比喻年华。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铭》:“皇上念同气之致美,感閲川之永谢。”
分類: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