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将军桃李
 
成蹊
 
李下蹊
 
李径成蹊
 
李无言
 
李蹊
 
桃李不言
 
桃李多言
 
桃李径
  
桃李无情
 
桃李无言
 
桃李无蹊
 
桃李言
  
桃蹊李径
 
桃阴旧蹊
 
满蹊桃李
 
芳菲不为言
 
蹊为李广
 
门下成蹊

相关人物
李广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8~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以喻广虽不能出辞,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

简释

成蹊:喻指花事繁盛。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例句

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周弘亮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花发

有恨开兰室,无言对李蹊。 唐彦谦 春雨

成蹊谢李径,卫足感葵阴。 张九龄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

桃李不须令更种,早知门下旧成蹊。 戎昱 上李常侍

谁复争桃李,含芳自不言。 曹著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花发

独有成蹊处,秾华发井傍。 李峤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李贺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杜牧 紫薇花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杜甫 寒雨朝行视园树

嶷嶷瑚琏器,阴阴桃李蹊。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杜甫 白露

君家自是成蹊处,况有庭花作主人。 独孤及 同岑郎中屯田韦员外花树歌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垂阴。 王毂 牡丹

芳室芝兰茂,春蹊桃李开。 卢纶 书情上大尹十兄

春来欲问林园主,桃李无言鸟自啼。 窦庠 段都尉别业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贺知章 望人家桃李花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钱起 山花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何须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韦蟾

露桃秾李自成溪,流水终天不向西。 顾况 瑶草春

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典故
成蹊桃李
 
无言桃李
 
无语成蹊
 
能言桃李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8~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以喻广虽不能出辞,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
典故
一蓑独钓丝千尺
 
千山绝影飞禽怕
 
千山鸟飞绝
 
千蹊万径行踪灭
 
野鸟千山飞绝
 
飞鸟千山绝


《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二〈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国语辞典》:成蹊  拼音:chéng xī
蹊,小径。成蹊指形成小路,亦用以比喻怀有才德,不需宣扬即广为人知。《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國語辭典》:蹊径(蹊徑)  拼音:xī jìng
1.小路。《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杜蹊径,修壁坞。」
2.比喻治学、做事的方法。《荀子。劝学》:「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骈字类编》:山蹊
张耒 西山寒溪诗 山蹊并修涧,嘉木间蒲莲。
《漢語大詞典》:桃蹊
指桃树众多的地方。 隋 江总 《修心赋》:“果丛药苑,桃蹊橘林。” 唐 韩愈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诗:“桃蹊惆悵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宋 朱熹 《云谷二十六咏·竹坞》:“悄蒨桃蹊北,萧掺竹坞深。”
《漢語大詞典》:幽蹊
犹幽径。 明 徐复祚《红梨记·咏梨》:“花潭竹树傍幽蹊,歌舞留人月易低。”参见“ 幽径 ”。
《漢語大詞典》:幽径(幽徑)
亦作“ 幽逕 ”。 僻静的小路。 唐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诗:“ 灞陵 幽径近, 磻谿 隐路长。” 宋 杨万里 《春晴怀故园海棠》诗:“一番过雨来幽逕,无数新禽有喜声。”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林深树广,幽径纵横。”
分類:僻静小路
《漢語大詞典》:花蹊
犹花径。宣和画谱·人物一:“ 张萱 ,京兆人也,善画人物……其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 清 钮琇 觚賸续编·醉隐记:“或藉花蹊,或荫竹屿……皆无不醉之时,无不醉之地。”
《漢語大詞典》:桃李蹊
比喻吸引众人奔趋的地方。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郡公》诗:“嶷嶷瑚璉器,阴阴桃李蹊。” 宋 欧阳修 《予作归雁亭又以长韵见寄因以答之》:“城下臺边桃李蹊,忆初披荒手植之。” 清 姚鼐 《感春杂咏》之四:“虽无桃李蹊,岂失松桂伍。”参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漢語大詞典》:蹊田
践踏田禾。后汉书·皇后纪上论:“但蹊田之牛,夺之已甚。”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善博奕者唯先守道,治蹊田者不可夺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乃乘时而遂入 鄆 ,无乃怒蹊田而夺之牛乎。”
分類:践踏
《漢語大詞典》:故蹊
原路;旧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唐 李端 《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诗:“悵望成幽梦,依依识故蹊。” 唐 杜牧 《朱坡》诗:“ 汉 馆留餘趾, 周 臺接故蹊。”
分類:原路
《漢語大詞典》:蹊隧
亦作“ 蹊遂 ”。
(1).小路。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宋 苏辙 《祭八新妇黄氏文》:“风波恐惧,蹊遂颠絶。”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穷巷之宅,不当蹊隧者,视露田而弱,当孔道者,鱼池勿如别为差品。”
(2).门径,门路。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当时一二年间,几至於姦无蹊隧,而政有根本矣。”
《國語辭典》:跷蹊(蹺蹊)  拼音:qiāo xī
奇怪,违背常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小娘子与那后生看见赶得跷蹊,都立住了脚。」《水浒传》第一四回:「我们见他偌大一条大汉,在庙里睡得跷蹊,亦且面生,又不认得,因此设疑,捉了他来这里。」也作「跷敧」、「蹊跷」。
《漢語大詞典》:路蹊
道路。 唐 刘长卿 《使次安陆寄友人》诗:“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问路蹊。”
分類:道路
《漢語大詞典》:桃李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父老樵渔知有社,将军桃李自成蹊。” 金 元好问 《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緑渐稠。”
分類:桃李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