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白苧乌巾


《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记诗·咏题画李白真〉~280~
陈无已题画李白真诗末云。勿言身后不要名。尚得吴侯费百金。江西胜士与长吟。后来不忧身陆沈。盖谓建中靖国閒饶节德操首咏吴少卿家所藏周昉画李白也。德操、江西抚州人。无已诗法甚严。于许可尤慎。德操诗云。先生之气盖天下。当时流辈退百舍。醉中咳唾落珠琲。身后声名满华夏。青山木拱三百年。今辰乃拜先生画。乌纱之巾白纻袍。岸巾攘臂方出遨。神游八极气自稳。水壶斗酒霜风高。呜呼先生太绝伦。仙风道骨语甚真。萧然可望不可亲。悬知野鹤非鸡群。天宝之初天子逸。先生醉去不肯屈。采石江头明月出。鼓枻酣歌志愿毕。只今遗像粉墨间。尚有英风爽毛骨。宣州长史粉墨工。谁令写此人中龙。细看笔力有俯仰。妙处果在阿堵中。人云此画世莫比。吴侯得之喜不寐。意侯所宝岂徒尔。亦惜真才死泥滓。先生朽骨如可起。谁为猎之奉天子。作为文章文圣世。千秋万古诵盛美。再拜先生泪如洗。振衣濯足吾往矣。
典故
名娃金屋
 
吴宫妃
 
娃宫
 
浣纱人
  
浣纱神女
 
苧罗人
 
苧萝
   
西施倾吴
    
馆娃歌舞
 
相关人物
夫差
 
范蠡
 
西施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二年〉
十二年,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沈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国中得苧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曰:「越王勾践窃有二遗女,越国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谨使臣蠡献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之用。」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證也。」子胥谏曰:「不可,王勿受也。臣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昔桀易汤而灭,纣易文王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臣闻越王朝书不倦,晦诵竟夜,且聚敢死之士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越王服诚行仁,听谏进贤,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王夏被毛裘,冬御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对隙。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越王曰:「善哉,第三术也。」

例句

枉破吴王国,徒为西子身。 于濆 越溪女

西施舞初罢,侍儿整金钗。 刘驾 姑苏台(一作吴中怀古)

东风狂不惜,西子病难医。 司空图 村西杏花二首

馆娃人尽醉,西子始新妆。 吴融 蔷薇

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吕岩 题广陵妓屏二首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唐彦谦 牡丹

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 施肩吾 山石榴花

阿娇生汉宫,西施住南国。 曹邺 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并序)之其二情

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 曹邺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李白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 子夜吴歌(一作子夜四时歌)之夏歌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沈檀。 李贺 美人梳头歌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杜牧

暗尘生古镜,拂匣照西施。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越山重叠越溪斜,西子休怜解浣纱。 罗虬 比红儿诗

南威病不起,西子老兼至。 罗隐 庭花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万楚 五日观妓

君不见西施绿珠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 贯休 偶作五首之五

拊心却笑西子颦,掩鼻谁忧郑姬谤。 长孙佐辅 古宫怨

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

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 韦庄 叹落花

十日笙歌一宵梦,苧萝因雨失西施。 韦庄 残花(一作于邺诗)

典故
歌白苧


《乐府诗集》卷七十六〈杂曲歌辞十六·定情诗〉
《乐府解题》曰:「古词盛称舞者之美,宜及芳时为乐,其誉白纻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馀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唐书·乐志》曰:「梁武帝令沈约改其辞为《四时白纻歌》。今中原有《白纻曲》,辞旨与此全殊。」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十二〈舞曲歌辞·宋前后舞歌二首·白纻舞歌诗〉
高举两手白鹄翔。轻躯徐起何洋洋。凝停睐容仪光。宛若龙转乍低昂。随世而变诚无方。如推若引留且行。宋世方昌乐未央。舞以尽神安可忘。爱之遗谁赠佳人。质如轻云色如银。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馀作巾。四座欢乐胡可陈。清歌徐舞降祇神。
典故
苧罗山

相关人物
勾践
 
西施
 
郑旦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二年〉~28~
十二年,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国中得苧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元·徐天祜注引《会稽志》:「苧罗山在诸暨县南五里。」

例句

此去若逢花柳月,栖禅莫向苧萝山。 施肩吾 送僧游越

《骈字类编》:苧衣
韩偓 卜隐诗 世间华美无心问,藜藿充肠苧作衣。
《漢語大詞典》:白苎(白苧)
见“ 白紵 ”。
《國語辭典》:白纻(白紵)  拼音:bái zhù
1.细致而洁白的夏布。唐。张藉〈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2.白纻歌的简称。参见「白纻歌」条。
《漢語大詞典》:苎萝(苧蘿)
(1).山名。在 浙江省 诸暨市 南,相传 西施 为此山鬻薪者之女。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常笑 吴王 非好色,不曾亲到 苧萝村 。”《花月痕》第十回:“非有 卞和 之明,不能识 荆山 之璧;非有 范蠡 之智,不能进 苧萝 之姝。”
(2).用为 西施 的代称,或泛称美女。 宋 贺铸 《小重山》词:“正节号清狂。 苧萝 标韵美,倚新妆。”
《漢語大詞典》:桑苎(桑苧)
(1).谓种植桑树与苎麻。泛指农桑之事。 唐 杜牧 《唐故江西观察使武阳公韦公遗爱碑》:“凿六百陂塘,灌田一万顷,益劝桑苧机织。”
(2).指种植桑苎的人。
(3). 唐 陆羽 别号。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明年 桑苧 煎茶处,忆著衰翁首重回。”参见“ 桑苧翁 ”。
《骈字类编》:青苧
唐 李贺 江楼曲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苧。
《骈字类编》:苧溪
明一统志苧溪水在汉中府洋县西北七里东流入汉溪多野苧
又苧溪在夔州府万县治西春夏涨潦则并舟为筏以百丈双拽济人
《骈字类编》:苧布
唐 张文规 吴兴三绝 蘋洲须觉池沼俗,苧布直胜罗纨轻。
《漢語大詞典》:白苎词(白苧詞)
《白紵歌》。 唐 戴叔伦 有《白苧词》云:“新裁白苧胜红綃,玉佩珠缨金步摇。”参见“ 白紵歌 ”。
《國語辭典》:白纻歌(白紵歌)  拼音:bái zhù gē
乐曲名。兴起于六朝时期,流行于吴地的舞曲歌,即白纻舞歌,歌词主要是描摹白纻舞女的舞姿体态。也称为「白苧词」
分類:乐府舞曲
《骈字类编》:苧叶(苧叶)
本草集解时珍曰苧家苧也又有山苧野苧也有紫苧叶面紫白苧叶面青其背皆白可刮洗煮食味甘美
《韵府拾遗 语韵》:缉苧(缉苧)
女论语凡为女子须学女工纫麻缉苧粗细不同
《漢語大詞典》:白苎歌(白苧歌)
《白紵歌》。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愁频不解解风波,禁得消魂《白苧歌》。”参见“ 白紵歌 ”。
《國語辭典》:白纻歌(白紵歌)  拼音:bái zhù gē
乐曲名。兴起于六朝时期,流行于吴地的舞曲歌,即白纻舞歌,歌词主要是描摹白纻舞女的舞姿体态。也称为「白苧词」
分類:乐府舞曲
《漢語大詞典》:浣纱石(浣紗石)
亦作“澣纱石”。 石名。相传 西施 在其上浣纱,故名。太平御览卷四七引 晋 孔晔 《会稽记》:“ 勾践 索美女以献 吴王 ,得 诸暨 罗山 卖薪女 西施 郑旦 ,先教习於 土城山 。山边有石,云是 西施 澣纱石。” 唐 李白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未入 吴王 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存……若到天涯忆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唐 张籍 《寄远曲》:“浣纱石上水禽栖, 江 南路长春日短。”参见“ 浣纱溪 ”。
分類:西施上旬
《國語辭典》:浣纱溪(浣紗溪)  拼音:huǎn shā xī
河川名:(1)在浙江省青田县长寿峰。相传南朝宋谢灵运遇浣纱仙女于此。(2)在浙江省绍兴县。因西施曾于此地浣纱而得名。也称为「若耶溪」。
《國語辭典》:西子  拼音:xī zǐ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参见「西施」条。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
分類:西施
《國語辭典》:西施  拼音:xī shī
1.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苧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也称为「西子」、「先施」。
2.绝色美女的代称。《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3.比喻落花。唐。李商隐 景阳井诗:「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唐。韩偓 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國語辭典》:西施  拼音:xī shī
1.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苧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也称为「西子」、「先施」。
2.绝色美女的代称。《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3.比喻落花。唐。李商隐 景阳井诗:「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唐。韩偓 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漢語大詞典》:采香径(采香徑)
古迹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灵岩山 前。 唐 刘禹锡 《馆娃宫》诗:“唯餘 采香径 ,一带绕山斜。”亦作“ 采香逕 ”、“ 采香涇 ”。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一:“ 采香逕 ,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 吴王 种香於 香山 ,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 灵巖山 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 箭涇 。” 宋 姜夔 《庆宫春》词:“ 采香涇 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清 顾文彬 《哭三子承》诗之二二:“ 胥 乡遥指 采香涇 ,一櫂蒓波渡 洞庭 。” 清 徐松 张大纯 百城烟水·吴县:“ 采香庵 ,以庵近 采香逕 ,又取‘撮羣经而为果,采百花以为浆’之意,额曰‘采香’。”
《漢語大詞典》:馆娃(館娃)
(1).古代 吴 宫名。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 苏州 杨柳任君夸,更有 钱塘 胜 馆娃 。”参见“ 馆娃宫 ”。
(2). 馆娃 故宫。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为 西施 建造。 吴 人呼美女为娃, 馆娃宫 为美女所居之宫。后借指 西施 。 唐 李绅 《回望馆娃故宫》诗:“因问 馆娃 何所恨,破 吴 红脸尚开莲。”泛指美女。 元 孙周卿 《蟾宫曲·题琵琶亭》曲:“妾本是京师馆娃,嫁商人沦落天涯。”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自古道,君王爱馆娃。”
《國語辭典》:馆娃宫(館娃宮)  拼音:guǎn wá gōng
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造的居所。地点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灵岩山上。
《國語辭典》:馆娃宫(館娃宮)  拼音:guǎn wá gōng
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造的居所。地点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灵岩山上。
《漢語大詞典》:香径(香徑)
亦作“ 香逕 ”。
(1).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唐 戴叔伦 《游少林寺》诗:“石龕苔蘚积,香径白云深。”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 苏州 胜迹 采香径 的省称。 采香径 为 香山 旁的小溪, 春秋 时 吴王 种香于 香山 ,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唐 白居易 《题灵岩寺》诗:“ 娃宫 屐廊 寻已倾, 砚池 香径 又欲平。” 宋 柳永 《双声子》词:“ 夫差 旧国, 香径 没、徒有荒丘。” 元 张翥 《忆姑苏》诗:“臺上麋游 香逕 冷,陵头虎去 剑池 荒。”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香逕 尘生乌自啼, 屧廊 人去苔空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