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臣舒迂缓


《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路温舒〉~2367~
路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人也。……元凤中,廷尉光以治诏狱,请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会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内史举温舒文学高第,迁右扶风丞。时,诏书令公卿选可使匈奴者,温舒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事下度辽将军范明友、太仆杜延年问状,罢归故官。久之,迁临淮太守,治有异?,卒于官。唐·颜师古注:「以其言无可取,故罢而遣归故官。」
典故
带缓裘轻
  
羊公缓带
 
羊祜轻裘临阵
 
裘带功名
 
相关人物
羊祜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列传〉~04~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馀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馀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诏罢江北都督,置南中郎将,以所统诸军在汉东江夏者皆以益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閤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典故  
秦氏药
 
相关人物
晋侯
 
秦医缓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六〈成公·传十年〉~450~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例句

炯炯一心在,沉沉二竖婴。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罗隐 投所思

殷牛常在耳,晋竖欲潜肓。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多病似逢秦氏药,久贫如得顾家金。 韦庄 寄湖州舍弟

胸中疑晋竖,耳下斗殷牛。 韦庄 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疾二君寻愈余独君焉恍惚之中因有题

纵有秦医在,怀乡亦泪流。 韦庄 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余独加焉恍惚之中因有题

典故
罗带缓
 
衣带缓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43~
〈古诗十九首〉其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唐·李善注引《古乐府歌》曰:「离家日趍远,衣带日趍缓。」
典故
休文多病
 
休文瘦
 
休文老病
 
半分臂小
 
围腰带剩
 
多病休文
 
多病如削
 
宽带眼
 
宽沈带
 
宽衣带
 
带围宽
 
带围东阳
 
带围减
 
带易成宽
   
带眼减围
 
带眼销磨
 
带眼频移
 
带惊剩眼
 
新宽带结
 
东阳受损
 
东阳带
  
东阳销瘦带展
 
东阳销瘦骨
 
沈侯不胜衣
 
沈侯瘦
  
沈约病瘦
 
沈约瘦
 
沈约诗腰
  
沈郎围
 
沈郎多病
 
沈郎带宽
 
沈郎消瘦
 
沈郎瘦
 
沈郎瘦损
 
消瘦休文
 
消瘦东阳
 
清瘦休文
 
病起东阳
 
瘦损东阳
 
瘦损沈休文
 
瘦损腰围
 
瘦尽东阳
 
瘦尽东阳沈
 
移带眼
 
罗宽带眼
 
腰围瘦
 
腰围频减
 
腰宽带易垂
 
腰愧休文
 
衣带渐宽
 
衣带缓
 
衰柳腰肢
 
频移带眼

相关人物
徐勉
 
沈约


《梁书》卷十三《沈约传》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曰:「吾弱年孤苦,傍无棋属,往者将坠于地,契阔屯邅,困于朝夕,崎岖薄宦,事非为己,望得小禄,傍此东归。岁逾十稔,方忝襄阳县,公私情计,非所了具,以身资物,不得不任人事。永明末,出守东阳,意在止足;而建武肇运,人世胶加,一去不返,行之未易。及昏猜之始,王政多门,因此谋退,庶几可果,托卿布怀于徐令,想记未忘。圣道聿兴,谬逢嘉运,往志宿心,复成乖爽。今岁开元,礼年云至,悬车之请,事由恩夺,诚不能弘宣风政,光阐朝猷,尚欲讨寻文簿,时议同异。而开年以来,病增虑切,当由生灵有限,劳役过差,总此凋竭,归之暮年,牵策行止,努力祗事。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综摄。常须过自束持,方可僶俛。解衣一卧,支体不复相关。上热下冷,月增日笃,取煖则烦,加寒必利,后差不及前差,后剧必甚前剧。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例句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李商隐 寄裴衡

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 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

张衡愁浩浩,沈约瘦愔愔。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李商隐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怀李十二

典故
郑人缓泣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06~
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祇三年而缓为儒,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使其弟墨。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十年而缓自杀。其父梦之曰:「使而子为墨者予也。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
《國語辭典》:缓急(緩急)  拼音:huǎn jí
1.缓慢或急迫。《荀子。非相》:「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檃栝之于己也。」《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2.危急、急切需要或紧急的事情。《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三国演义》第五○回:「但有缓急,飞报将来。」
《國語辭典》:缓步(緩步)  拼音:huǎn bù
走路时脚步舒徐。形容从容、不慌张。《列子。黄帝》:「缟衣乘轩,缓步阔视。」《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著日头,缓步上岸。」
《國語辭典》:缓缓(緩緩)  拼音:huǎn huǎn
慢慢。宋。苏轼 陌上花诗三首之一:「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
《國語辭典》:缓带(緩帶)  拼音:huǎn dài
宽松衣带。形容从容不迫,安舒自在的样子。《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赞曰》:「而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于长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国,不亦便于天下乎!」三国魏。曹植〈箜篌引〉:「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韵府拾遗 旱韵》:可缓(可缓)
王恽诗因公得胜赏此诗其可缓
《漢語大詞典》:缓辔(緩轡)
谓放松缰绳,骑马缓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盍亦绥衡缓轡,回轨易涂。”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陈亚 ﹞每拥骑自衙庭出,或由 鑑湖 缓轡而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 宛 马嘶风缓轡来, 黄河 水上北门开。”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待到上午,清道的骑士才缓辔而来。”
《漢語大詞典》:稽缓(稽緩)
迟延。宋书·王僧绰传:“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元典章·刑部二·繫狱》:“朝廷所行政令,承受官司,稽缓不行,虽有施行不復检举,致有弛废者纠察。”明史·李彬传:“论功,与 旭 皆临敌稽缓,不益封。”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人命至重,尔辈其慎之!稽缓仅七日,遂致冥追。”
分類:迟延
《國語辭典》:缓行(緩行)  拼音:huǎn xíng
慢慢的走。如:「这里是行人徒步区,你大可以缓行,不必急。」
《漢語大詞典》:缓歌(緩歌)
(1).见“ 缓声歌 ”。
(2).指音调柔缓之歌。详“ 缓歌慢舞 ”。
分類:音调柔缓
《漢語大詞典》:缓声歌(緩聲歌)
古乐府《杂曲歌辞》之一。缓声,谓歌声柔缓。古辞仅存《前缓声歌》一首。 晋 陆机 , 南朝 宋 孔宁子 、 谢惠连 , 梁 沈约 均有拟作。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亦省作“ 缓歌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于 张衡 《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周振甫 注:“ 张衡 的《仙诗》《缓歌》已无考。《缓歌》《缓声歌》,乐府古辞有《前缓声歌》。”
《漢語大詞典》:缓歌慢舞(緩歌慢舞)
柔和的歌声和舒缓的舞姿。 唐 白居易 《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亦作“ 缓歌縵舞 ”。 宋 李纲 《荔枝词》集句:“ 沈香亭 北倚栏干,缓歌縵舞凝丝竹。”
《漢語大詞典》:缓带轻裘(緩帶輕裘)
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 张彦 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
《國語辭典》:轻裘缓带(輕裘緩帶)  拼音:qīng qiú huǎn dài
本指穿著轻暖的皮衣,系著宽大的衣带。《晋书。卷三十四。羊祐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后常用以形容态度閒适从容。《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轻裘缓带,羊叔子之风流。」
《國語辭典》:二竖(二豎)  拼音:èr shù
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指病魔、疾病。宋。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诗:「三彭恣啖齧,二竖肯逋播。」宋。陆游 嘉定己已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诗一二首之二:「今年病老遂难禁,二竖奔逃岂易寻。」
《漢語大詞典》:晋竖(晉豎)
《左传。成公十年》:“ 晋侯 梦大厉……公疾病,求医于 秦 。 秦伯 使医 缓 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后以“晋竖”称病魔。 唐 张说 《拨川郡王碑》:“积战多疮,累劳生疹,恩命尚药,驰往诊之,晋竖以深, 秦 医无及。” 前蜀 韦庄 《卧重疾有题》诗:“胸中疑晋竖,耳下鬭 殷 牛。”参见“ 二竖 ”。
分類:称病
《國語辭典》:二竖(二豎)  拼音:èr shù
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指病魔、疾病。宋。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诗:「三彭恣啖齧,二竖肯逋播。」宋。陆游 嘉定己已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诗一二首之二:「今年病老遂难禁,二竖奔逃岂易寻。」
《漢語大詞典》:秦医(秦醫)
(1).指 扁鹊 。古之良医。尸子·治天下:“弱子有疾,慈母之见 秦 医也,不争礼貌。”韩非子·说林下:“ 秦 医虽善除,不能自弹也。”
(2).泛指良医。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南中污下,遂得气疾,先大夫怜其寖剧,命访 秦 医。”
分類:扁鹊良医
《漢語大詞典》:带减腰围(帶減腰圍)
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亦省作“ 带减围 ”。 唐 杜甫 《伤秋》:“懒慢头时櫛,艰难带减围。”
分類:瘦损
《國語辭典》:带眼(帶眼)  拼音:dài yǎn
1.腰带上的孔眼。宋。王安石 寄余温卿诗:「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宋。沈端节〈薄倖。桂轮香满〉词:「休文瘦损,陡觉频移带眼。」
2.顺眼看看。如:「他带眼看看就发现问题之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直待转手关门,带眼看去,那小床帐钩上吊著一个紫檀的小木鱼。」
《漢語大詞典》:东阳瘦(東陽瘦)
见“ 东阳销瘦 ”。
《漢語大詞典》:东阳销瘦(東陽銷瘦)
梁书·沈约传:“﹝ 沈约 ﹞ 永明 末,出守 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原谓 沈约 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宋 贺铸 《满江红·伤春回》词:“谁念 东阳 销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东阳瘦体 ”、“ 东阳瘦 ”。 元 乔吉 《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 东阳 瘦体, 潘岳 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 东阳 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漢語大詞典》:沈愁
深愁。 唐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之三:“莫遣沉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
《國語辭典》:沈腰  拼音:shěn yāo
沈约因病日瘦,腰带逐渐宽松。典出《梁书。卷一三。沈约传》。比喻身体渐趋瘦弱、消瘦。宋。周邦彦 大有。仙骨清羸词:「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傍人、惊怪消瘦。」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道我沈腰轻,争奈客衣单。」
分類:沈约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