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斛槟榔
 
泪向槟榔
 
食槟榔

相关人物
刘穆之


《南史》卷十五〈刘穆之列传〉~427~
穆之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江嗣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江氏。后有庆会,属令勿来。穆之犹往,食毕求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妻复截发市肴馔,为其兄弟以饷穆之,自此不对穆之梳沐。及穆之为丹阳尹,将召妻兄弟,妻泣而稽颡以致谢。穆之曰:「本不匿怨,无所致忧。」及至醉饱,[六]穆之乃令厨人以金柈贮槟榔一斛以进之。

简释

一斛槟榔:喻不计前怨,或喻因贫困而遭戏弄。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例句

泪向槟榔尽,身随鸿雁归。 李嘉祐 送裴宣城上元所居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且请同观舞鸲鹆,何须竟哂食槟榔。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典故

《昭明文选》卷十〈赋戊·纪行下·西征赋〉~473~
徒观其鼓枻回轮,洒钓投网,垂饵出入,挺叉来往。纤经连白,鸣桹厉响。贯鳃●尾,掣三牵两。唐·李善注引《说文》曰:「桹,高木也。以长木叩舷为声。言曳纤经于前,鸣长桹于后,所以惊鱼,令入网也。」
《李太白全集》卷十七〈送殷淑三首〉
〈送殷淑三首〉其一:「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蒲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清·王琦注:「太白此篇,送客非观渔,停舟饮酒。非挂凡长行,所谓鸣榔者,当是?船以为歌声之节,犹扣舷而歌之义。」
典故
一斛贮槟榔
 
索槟榔


《南史》卷十五〈刘穆之列传〉~427~
穆之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江嗣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江氏。后有庆会,属令勿来。穆之犹往,食毕求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妻复截发市肴馔,为其兄弟以饷穆之,自此不对穆之梳沐。及穆之为丹阳尹,将召妻兄弟,妻泣而稽颡以致谢。穆之曰:「本不匿怨,无所致忧。」及至醉饱,穆之乃令厨人以金柈贮槟榔一斛以进之。
《國語辭典》:槟榔(檳榔)  拼音:bīn láng
植物名。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高六至二十公尺,径八至三十公分。羽状复叶长一至二公尺半。肉穗花序雌雄两花共存。果卵形,长二至五公分,熟时黄色。栽种五年,才能结实。一干有三、四穗,每穗结实三、四百颗,味涩而微甘。将果实切开,加入石灰、荖花食之,有强齿、消食、健胃的功用,但对口腔黏膜有刺激作用,增加罹癌之危险性。原产马来西亚。也作「宾门」、「宾郎」。
《國語辭典》:桄榔  拼音:guāng láng
植物名:(1)棕榈科山棕榈属,常绿乔木,高达二十公尺。羽状裂叶,裂片边缘不规则锯齿状,色深绿。肉穗花序花小,香气浓郁。茎髓可制淀粉,花序汁液制糖。叶柄纤维则可制绳。产热带。也称为「砂糖椰子」。(2)棕榈科海枣属。台湾海枣的俗称。与一般海枣有别,株高七至十公尺,径二十至四十公分,羽状复叶长约二公尺。核果长约十二至十六毫米。
《國語辭典》:鸣榔(鳴榔)  拼音:míng láng
渔人以椎击船后近柁的横木,使鱼惊伏以便捕捉。唐。李白 送殷淑诗:「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莲女拨棹声,又不是捕鱼叟鸣榔动。」
《漢語大詞典》:鸣桹(鳴桹)
亦作“ 鸣榔 ”。 敲击船舷使作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或为歌声之节。文选·潘岳〈西征赋〉:“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李善 注:“《説文》曰:桹,高木也。以长木叩舷为声,言曳纤经於前,鸣长桹於后,所以惊鱼,令入网也。” 唐李白《送殷淑》诗之一:“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謡。” 王琦 注:“所谓鸣榔者,常是击船以为歌声之节,犹叩舷而歌之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蓑笠纶竿,击短版,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桹之声以参之,自号‘回同客’。” 明 张煌言 《舟次听雨分得长字》:“小雨江天倍渺茫,翩然有客度鸣榔。” 郁达夫 《星洲旅次有梦而作》诗:“ 钱塘江 上听鸣榔,夜梦依稀返故乡。”
《漢語大詞典》:渔榔(漁榔)
(1).渔人捕鱼时用以敲船舷、惊鱼入网的长木。 清 赵翼 《冯泾道中》诗:“村火有时闪,渔榔何处敲。”
(2).指渔船。 清 鲁超 《卖花声》词:“咿轧弄渔榔,摇漾云光,隔溪蓉柳学新妆。” 清 吴泰来 《题王德甫〈三泖渔庄图〉》诗:“吾家亦住香水曲,门前欸乃渔榔停。”
《骈字类编》:榔树(榔树)
本草集解见上
分类:榔树
《漢語大詞典》:榔梅
亦作“樃梅”。 木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樃梅:“樃梅出 均州 太和山 。相传 真武 折梅枝插于樃树,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结。’后果如其言。今树尚在 五龙宫 北,榔木梅实,杏形桃核。”按, 清 宋荦 《筠廊偶笔》卷下“樃”均引作“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太和山日记:“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巖际。”
分類:木名
《漢語大詞典》:鱼榔(魚榔)
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弦以惊鱼入网的长木。亦指敲击声。 宋 苏轼 《十二琴铭·渔根》:“惊潜鱼而出听,是谓鱼榔。” 元 郝经 《仪真馆中暑一百韵》:“堑门深虎圈,击柝闹鱼榔。”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花》:“摇落树梢新月,时度鱼榔。”
《骈字类编》:榔木
本草集解见上
《国语辞典》:榔板  拼音:láng bǎn
船板。渔人捕鱼时,以敲击船板来赶鱼入网。《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谁家稚子鸣榔板,惊起鸳鸯两处飞。」
《骈字类编》:双榔(双榔)
元 朱德润 雪中观渔 醉中不脱一蓑玉,仰天叫笑鸣双榔。
《漢語大詞典》:枸榔
见“ 枸桹 ”。
《漢語大詞典》:枸桹
木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木则枫柙櫲樟,栟櫚枸桹。” 刘逵 注引《异物志》:“枸桹,树也。直而高,其用与栟櫚同。栟櫚,出 武陵山 ;枸桹,出 广州 。”一本作“ 枸榔 ”。
分類:木名
《漢語大詞典》:马槟榔(馬檳榔)
果实名。色紫味甘,可食用,亦供药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马槟榔:“马檳榔生 滇 南 金齿 、 沅江 诸夷地,蔓生。结实大如葡萄,紫色味甘,内有核,颇似大枫子而壳稍薄,团长斜扁不等。核内有仁,亦甜。” 明 吴宽 《记园中草木·马槟榔》诗:“有树吾不识,人云马檳榔。”《广群芳谱·药谱七·马槟榔》:“马檳榔虽乾,嚼之软美,嚼完以新汲水送下,其清甜香美,凡果无与为此……治产难,伤寒热病,恶疮肿毒,俱以冷水嚼服数枚。”一说,即何首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 粤 西有马檳榔,不知为何物,至是见州人俱切为片,和蔞叶以敬客,代檳榔焉,呼为马檳榔,不知为何首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