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安能守笔砚
 
定远见弃
  
封侯相
   
掷笔
   
班笔掷
 
班超束书

相关人物
班超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7~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四]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简释

投笔:指弃文就武。唐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例句

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刘长卿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朅来投笔砚,长揖谢亲族。 刘长卿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严维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掷笔不作尉,戎衣从嫖姚。 姚合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封侯应不远,燕颔岂徒然。 岑参 送张都尉东归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岑参 银山碛西馆

看取不成投笔后,谢安功业复何如。 崔涂 东晋

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 崔融 塞垣行

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 张宣明 使至三姓咽面

投笔尊前起,横戈马上辞。 张说 送赵二尚书彦昭北伐

龙泉恩已著,燕颔相终成。 张说 送赵顺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张谓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 李商隐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

封侯万里者,燕颔乃徒劳。 李频 送许棠归泾县作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杜甫 后出塞五首

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将军欲定远,见弃不应赊。 杨师道 咏砚

武人荣燕颔,志士恋渔竿。 权德舆 送山人归旧隐

壮怀空掷班超笔,久客谁怜季子裘。 殷尧藩 九日

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 沈佺期 塞北二首之二

多君有奇略,投笔佐元戎。 独孤及 送游员外赴淮西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之一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 王涯 从军词三首之二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 望蓟门

因君指似封侯骨,渐拟回头别醉乡。 秦韬玉 寄李处士

莫向尊前更惆怅,古来投笔尽封侯。 许浑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之二

此去知投笔,须求利剑磨。 许浑 送友人罢举归东海

终童之死谁继出,燕颔儒生今俊逸。 钱起 送傅管记赴蜀军

雁门太守能爱贤,麟阁书生亦投笔。 钱起 送崔校书从军

一朝愿投笔,世难激中肠。 韦应物 始建射侯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 顾况 从军行二首

封侯万里外,未肯后班超。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 骆宾王 久戌边城有怀京邑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骆宾王 夕次蒲类津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

曳裾诚已矣,投笔尚凄然。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魏徵 述怀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鲍溶 壮士行

燕颔已知飞食肉,龙门犹自退为鱼。 黄滔 寄南海黄尚书

典故
报束长生

相关人物
束皙


《晋书》卷五十一《束皙传》
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人,……太康中,郡界大旱,皙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众谓皙诚感,为作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畴之?报束长生。」

例句

祗怪闾阎喧鼓吹,邑人同报束长生。 李商隐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

典故
补亡

相关人物
束皙


《昭明文选》卷十九晋·束广微(皙)《补亡诗六首》
补亡诗序曰:皙与司业畴人肄脩乡饮之礼,然所咏之诗,或有义无辞,音乐取节,阙而不备,于是遥想既往,存思在昔,补著其文,以缀旧制。

例句

那知冥寞客,不有补亡篇。 孟郊 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白居易 洛中偶作

典故
相关人物
束皙


《昭明文选》卷十九续〈诗甲·补亡·补亡诗六首〉~905~
〈补亡诗六首: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唐·李善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

例句

如何飘梗处,又到采兰时。 李端 下第上薛侍郎

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

自今黄绶采兰时,不厌丹墀芳草色。 钱起 送修武元少府

凤凰衔诏下,才子采兰归。 钱起 送边补阙东归省觐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 钱起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 韩愈 孟生诗

典故
束晰言妙
 
池上杯
 
洛水流杯
 
金人捧剑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束皙


《续齐谐记》
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三月曲水,其义何?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而俱亡,一村以为怪,乃招携至水滨盥洗,遂因水以泛觞。曲水之义起于此。帝曰:若所谈,非好事。尚书郎束皙曰:仲治小生,不足以知,臣请说其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曰:羽觞随流波。又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因其处,立为曲水。二汉相沿,皆为盛集。

例句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一作和)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 李适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

束皙言谈妙,张华史汉遒。 沈佺期 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应制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典故 
宫腰束素
 
宫腰细
 
小腰肢
 
楚国纤腰
 
楚女纤腰
 
楚女腰
 
楚宫细腰
     
细腰池馆
 
细腰争舞
 
纤腰学楚
 
腰细

相关人物
楚灵王


《韩非子》卷二〈二柄〉~2~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田常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管子·七主七臣》~826~
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
《墨子》卷四〈兼爱中〉~97~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馀。越王击金而退之。
《荀子·君道》~270~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子)马廖〉~853~
时皇太后躬履节俭,事从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简释

楚腰:喻女子指体形纤细。唐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


例句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戕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刘禹锡 踏歌词四首

朝观细腰舞,夜听皓齿歌。 司马扎 筑台

往昔逢多难,来兹故统戎。卓旗云梦泽,扑火细腰宫。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李商隐 碧瓦

细腰争舞君沈醉,白日秦兵天上来。 李涉 竹枝词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李贺 洛姝真珠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杜牧 悲吴王城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杜牧 新柳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杜甫 清明二首之一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 杨师道 阙题

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杨炎 赠元载歌妓

春风细腰舞,明月高堂宴。 武元衡 独不见

鼓声连日烛连宵,贪向春风舞细腰。 汪遵 细腰宫

若教楚国宫人见,羞把腰身并柳枝。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九

非关曾入楚王宫,直为相思腰转细。 蔡瑰 夏日闺怨

唯有邮亭阶下柳,春来犹似细腰宫。 雍陶 夷陵城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韩琮

兽火扬光二三月,细腰楚姬丝竹间。 鲍溶 寒夜吟

典故 
此辈宜高阁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600~
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时权重,未在己。及季坚作相,忌兵畏祸,与恭历同异者久之,乃果行。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大会参佐,陈其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曰:「翼风仪美劭,才能丰赡,少有经纬大略。及继兄亮居方州之任,有匡维内外,埽荡群凶之志。是时,杜乂、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其意气如此。唯与桓温友善,相期以宁济宇宙之事。初,翼辄发所部奴及车马万数,率大军入沔,将谋伐狄,遂次于襄阳。」
典故
人如玉
 
南州高士
 
奠生刍
 
徒步陈鸡絮
 
束刍吊
  
生刍一束
 
生刍人
 
空谷人如玉

相关人物
徐稚
 
郭太
 
郭林宗


《毛诗正义》卷十一之一〈小雅·鸿雁之什·白驹〉~379~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汉·郑玄笺:「此戒之也。女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人,其德如玉然。」唐·孔颖达疏:「当得其人如玉者而就之,不可以贪饩而弃贤也。」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徐稚〉~747~
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例句

旧交封宿草,衰鬓重生刍。 李绅 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

停觞一摇笔,聊寄生刍吟。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典故
飞觞临水

相关人物
束皙


《昭明文选》卷二十〈诗甲·公宴·应诏宴曲水作诗〉~962~
道隐未形,治彰既乱。帝?悬衡,皇流共贯。惟王创物,永锡洪算。仁固开周,义高登汉。祚融世哲,业光列圣。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制以化裁,树之形性。惠浸萌生,信及翔泳。崇虚非徵,积实莫尚。岂伊人和,寔灵所贶。日完其朔,月不掩望。航琛越水,辇赆踰障。帝体丽明,仪辰作贰。君彼东朝,金昭玉粹。德有润身,礼不愆器。柔中渊映,芳猷兰秘。昔在文昭,今惟武穆。于赫王宰,方旦居叔。有睟睿蕃,爰履奠牧。宁极和钧,屏京维服。朏魄双交,月气参变。开荣洒泽,舒虹烁电。化际无间,皇情爰眷。伊思镐饮,每惟洛宴。郊饯有坛,君举有礼。幕帷兰甸,画流高陛。分庭荐乐,析波浮醴。豫同夏谚,事兼出济。仰阅丰施,降惟微物。三妨储隶,五尘朝黻。途泰命屯,恩充报屈。有悔可悛,滞瑕难拂。唐·李善注引楚辞曰:伊思兮往古。毛诗曰: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引东阳无疑齐谐记,束对武帝曰:昔周公卜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曰:羽觞随流波。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三月三日〉~272~2~
续齐谐记曰晋武帝问尚书郎挚仲冶。三月三日曲水。其义何旨。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而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推之水滨盥洗。因流以滥觞。曲水之义。盖起此也。帝曰。若如所谈。便非嘉事也。尚书郎束皙进曰。仲冶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东流。又秦昭王三日上巳置酒河曲。见金人自渊而出。奉水心剑曰。今君制有西夏。乃秦霸诸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二汉相沿。皆为盛业。帝曰。善。赐金五十斤。而左迁仲冶为阳城令。
典故
挂帙牛角
 
挂汉书
 
挂牛角
 
书挂牛角
 
书挂角
 
束书牛角
 
汉书挂牛角
 
牛背读书
   
茧栗挂汉书
 
角上汉书
 
角挂经
 
角端挂汉编

相关人物
李密


《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列传〉
李密字玄邃,本辽东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孙,后周赐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公:皆知名当代。徙为京兆长安人。密以父荫为左亲侍,尝在仗下,炀帝顾见之,退谓许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许公对曰:「故蒲山公李宽子密也。」帝曰:「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他日,述谓密曰:「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密大喜,因谢病,专以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既及,问曰:「何处书生,耽学若此?」密识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问所读书,答曰:项羽传。越公奇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倾心结托。

简释

牛角挂书:指人好学。宋陆游《对酒》:“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典故
修篁森似束
  
贺老定场


《全唐诗》卷四百一十九〈连昌宫词〉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岁久无人森自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小年选进因曾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琵琶擅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春娇满眼眠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暮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案:念奴。 天宝中名倡。 善歌。 每 岁楼下酺宴。 累日之后。 万众喧隘。 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 众乐为之罢奏。 明皇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 欲遣念奴唱歌。 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篴)。 看人能听否。 未尝不悄然奉诏。 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 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 未尝置在宫禁。 或岁幸汤泉。 时巡东洛。 有司潜遣从行而已。 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 属明夕正月十五日。 潜游灯下。 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 大骇之。 明日密遣捕捉笛者。 诘验之。 自云。 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 闻宫中度曲。 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 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 明皇异而遣之。 】。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万人歌舞涂途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案:岐王范、薛王业。 明皇之弟。 】,杨氏诸姨【案:贵妃三姊。 帝呼为姨。 封韩、虢、秦国三夫人。 】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案:天宝十三年。 禄山破洛阳。 】,御路犹存禄山过【御路独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万姓无言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行宫门闼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案:肃、代、德、顺、宪、穆。 】,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玄武楼前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去年因敕使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敧倾基尚在【舞榭敧倾台尚在】【舞榭敧倾基尚存】【舞榭敧倾台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鸟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晨光未出帘影动】,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指向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却立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拣选皆言由至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禄山宫里养为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忆得依稀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庙谋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努力庙谟休用兵】。
典故
相关人物
庾翼


《世说新语》中卷下《豪爽》
「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杜乂、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例句

又岂忧文臣尽遭束高阁,文教从今日萧索。 吴融 风雨吟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韩愈 寄卢仝

典故 
束缟

相关人物
宋玉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登徒子好色赋〉~892~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士。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未。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袪。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典故
不事小儿
 
五斗折
 
五斗折腰
    
低头为米
 
元亮折腰
  
折为督邮腰
 
折腰五斗
 
折腰升斗
  
折腰为五斗
 
折腰为米
 
折腰营口腹
  
折腰辱
  
渊明五斗米
 
为米折腰
 
为米负初心
 
督邮束带
 
腰恒折
  
辞小秩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简释

五斗米:喻微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斗粟:喻兄弟相残。唐李商隐《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斗粟配新声,娣侄徒纤指。”


例句

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折腰五斗间,僶俛随尘埃。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 司空曙 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 岑参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岑参 衙郡守还

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岑参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张循之 送王汶宰江阴

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 徐夤 鸿门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 曹邺 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李商隐 自贶

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李嘉祐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李白 寻紫极宫感秋作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

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杜甫 官定后戏赠

黄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

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王维 早秋山中作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白居易 北亭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白居易 忆微之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皇甫冉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卢纶 送乐平苗明府

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 钱起 送孙十尉温县

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钱起 过沈氏山居

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樵。 韦应物 沣上西斋寄诸友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韦应物 赠王侍御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韦应物 杂言送黎六郎

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空嗟镊须日,犹是屈腰年。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沈浮。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右相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 封丘作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典故
峡束沧江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 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 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所向皆穷辙。 馀生日系船】。 乱离心不展【乱离心不转】,衰谢日萧然。 筋力妻孥问,菁华岁月迁。 登临多物色,陶冶赖诗篇。 峡束沧江起【峡束苍江起】,岩排石树【案:石楠也。 】圆【岩排古树圆】。 拂云霾楚气,朝海蹴吴天【朝海衬吴天】【潮海蹴吴天】【潮海衬吴天】。 煮井为盐速,烧畬【案:楚俗烧榛种田曰畬。 】度地偏。 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 鸂鶒双双舞,猕猿垒垒悬。 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 春草何曾歇,寒花亦可怜。 猎人吹戍火,野店引山泉。 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 两京犹薄产,四海绝随肩。 幕府初交辟,郎官幸备员。 瓜时犹旅寓【瓜时仍旅寓】【瓜时拘旅寓】,萍泛苦夤缘【萍泛若夤缘】。 药饵虚狼藉,秋风洒静便。 开襟驱瘴疠【开襟袪瘴疠】,明目扫云烟【明目拂云烟】。 高宴诸侯礼,佳人上客前。 哀筝伤老大,华屋艳神仙。 南内开元曲,常时弟子传。 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案:原注。 都督柏中丞筵闻梨园弟子李仙奴歌。 】。 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 即今龙厩水,莫带犬戎膻【案:原注。 西京龙厩门。 苑马门也。 渭水流苑马门内。 】。 耿贾扶王室,萧曹拱御筵。 乘威灭蜂虿【秉威灭蜂虿】,戮力效鹰鹯【戮力教鹰鹯】。 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 国须行战伐,人忆止戈鋋。 奴仆何知礼,恩荣错与权。 胡星一彗孛【胡星一彗闇】,黔首遂拘挛【首恶遂拘挛】。 哀痛丝纶切,烦苛法令蠲。 业成陈始王,兆喜出于畋【案:谓代宗践位。 】。 宫禁经纶密,台阶翊戴全。 熊罴载吕望,鸿雁美周宣。 侧听中兴主,长吟不世贤。 音徽一柱数,道里下牢千【案:原注。 郑在江陵。 李在夷陵。 】。 郑李光时论,文章并我先。 阴何尚清省,沈宋欻联翩。 律比昆崙竹,音知燥湿弦。 风流俱善价,惬当久忘筌。 置驿常如此,登龙盖有焉。 虽云隔礼数,不敢坠周旋。 高视收人表,虚心味道玄。 马来皆汗血,鹤唳必青田。 羽翼商山起,蓬莱汉阁连。 管宁纱帽净,江令锦袍鲜【案:江总有山水衲袍赋。 】。 东郡【案:夷陵。 在夔州东。 】时题壁,南湖【案:江陵有湖亭。 】日扣舷。 远游凌绝境,佳句染华笺。 每欲孤飞去,徒为百虑牵。 生涯已寥落,国步乃迍邅【国步尚迍邅】。 衾枕成芜没,池塘作弃捐【案:原注。 平生多病。 卜筑遣怀。 】。 别离忧怛怛,伏腊涕涟涟。 露菊班丰镐,秋蔬影涧瀍【秋菰影涧瀍】。 共谁论昔事,几处有新阡。 富贵空回首,喧争懒著鞭。 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 局促看秋燕,萧疏听晚蝉。 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沈绵。 卜羡君平杖【案:严君平挂百钱杖头事。 与阮孚同。 岑参卜肆诗亦云。 至今杖头钱。 时时地下有。 】,偷存子敬毡。 囊虚把钗钏,米尽坼花钿。 甘子阴凉叶,茅斋八九椽。 阵图沙北岸,市暨瀼西巅【案:原注。 峡人目市井处曰市暨。 】。 羁绊心常折,栖迟病即痊。 紫收岷岭芋【紫收岷下芋】【紫秧岷岭芋】【紫秧岷下芋】,白种陆池莲【白种陆家莲】。 色好梨胜颊,穰多栗过拳。 敕厨唯一味,求饱或三鳣。 儿去看鱼苟【俗异邻蛟室】,人来坐马鞯【朋来坐马鞯】。 缚柴门窄窄,通竹溜涓涓。 堑抵公畦棱【案:原注。 京师农人指田远近。 多云几棱。 棱音去声。 】,村依野庙壖。 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 借问频朝谒,何如稳醉眠【何如稳昼眠】。 谁云行不逮【谁云行不达】,自觉坐能坚。 雾雨银章涩,馨香粉署妍。 紫鸾无近远,黄雀任翩翾。 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 声华夹宸极,早晚到星躔。 恳谏留匡鼎,诸儒引服虔。 不逢输鲠直【不过输鲠直】,会是正陶甄。 宵旰忧虞轸,黎元疾苦骈。 云台终日画,青简为谁编。 行路难何有,招寻兴已专。 由来具飞楫,暂拟控鸣弦。 身许双峰寺【案:蕲州双峰山有东山寺。 曹溪宝林寺后亦有双峰。 】,门求七祖禅【案:禅门南能、北秀。 分列二宗。 弟子各立其师为六祖。 北宗遂立秀之弟子普寂为七祖。 能后无闻焉。 甫归心南宗。 故曰身许双峰。 欲求七祖也。 】。 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安石名高晋【案:原注。 郑高简得谢太傅之风。 】,昭王客赴燕【案:原注。 李宗亲有燕昭之美。 燕。 周之裔。 】。 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张骞。 披拂云宁在【披晤云宁在】【披豁云宁在】,淹留景不延。 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 淡交随聚散,泽国绕回旋。 本自依迦叶【案:天竺二十五祖之首。 】,何曾藉偓佺【案:偓佺食松实。 体生毛数寸。 能飞行逐马。 】。 炉峰生转盻,橘井【案:在马岭山。 】尚高褰。 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鸢【案:马援曰。 我在浪泊西里。 仰视飞鸢。 〔跕跕〕(站站)堕水中。 】。 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顾凯丹青列,头陀琬琰镌【案:王〔〕(草)头陀寺碑。 为世所重。 】。 众香深黯黯,几地【案:佛家有十地。 】肃芊芊。 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 金蓖空刮眼,镜象未离铨【平等未离铨】。
《國語辭典》:封侯  拼音:fēng hóu
封赠的侯爵。《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传》:「贵人也,官至封侯。」《文选。班彪。王命论》:「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
《漢語大詞典》:封侯骨
封侯的骨相。汉书·翟方进传:“ 蔡父 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汤朝美司谏自便归金坛》词:“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閶闔。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
分類:封侯骨相
《漢語大詞典》:投笔(投筆)
谓弃文而就他业。多指弃文就武。 唐 魏徵 《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宋 杨万里 《送谈星辰许季升》诗:“ 许子 儒冠怨误身,如今投笔説星辰。”《瑟榭丛谈》卷下引 清 蔡莘腴 《龙门即事》诗:“投笔何须侯万里,飞书尚欲辟千人。”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批龙探虎知无我,投笔荷戈更有谁?”参见“ 投笔从戎 ”。
分類:弃文
《國語辭典》:投笔从戎(投筆從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汉代班超因家贫而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后辍业而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典出《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后指弃文从军以卫国建功。《孽海花》第二五回:「你道珏斋为何安安稳稳的抚台不要做,要自告奋勇去打仗呢?虽出于书生投笔从戎的素志,然在发端的时候,还有一段小小的考古轶史。」
分類:立功西域
《漢語大詞典》:弃笔(棄筆)
犹言投笔。谓放弃文墨之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非有 班超 之志,遂已弃笔;未见 陆机 之文,久同烧砚。”参见“ 弃笔从戎 ”。
《漢語大詞典》:弃笔从戎(棄筆從戎)
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唐 张鷟 游仙窟:“ 蜀 生狡猾,屡侵边境。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埸,煢魂莫返。”
分類:文人
《漢語大詞典》:燕颔(燕頷)
(1).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童贯 彪形燕頷,亦略有髭,瞻视炯炯,不类宦人。”《群音类选·蟠桃记·诞孙相庆》:“看兰孙,虎头燕頷,知不是等闲人。”
(2). 东汉 名将 班超 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頷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 西域 都护,封 定远侯 。见后汉书·班超传。后以“燕頷”为封侯之相。 南朝 陈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生平燕頷相,会自得封侯。” 唐 岑参 《送张都尉东归》诗:“封侯应不远,燕頷岂徒然。” 清 赵翼 《赠相士彭铁嘴》诗:“幸免鼠目求官讯,本无燕頷封侯状。”
(3).指武将;勇士。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烧竹照之八十韵》:“燕頷不醒頽锦帐,蛾眉邀醉叠金椑。”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燕頷何年驰铁马,羊头此日总金貂。” 清 陈维嵩 《贺新凉·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词:“风前小进休仍却,从古是、蛾眉燕頷,此身奚託?”
《漢語大詞典》:采兰(采蘭)
(1).喻选拔俊逸。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及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
(2).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晰 《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因以“採兰”喻尽孝养亲。 唐 白居易 《思归》诗:“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採兰期。” 唐 许尧佐 《柳氏传》:“荣名及亲,昔人所尚,岂宜以濯浣之贱,稽採兰之美乎?”
(1).《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后因以“采兰”谓供养父母之事。 唐 韩愈 《孟生诗》:“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诗:“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参见“ 南陔 ”。
(2).指 晋 束晳 的《补亡诗·南陔》。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诗》:“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漢語大詞典》:南陔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國語辭典》:宫腰(宮腰)  拼音:gōng yāo
细腰。春秋时,楚灵王爱好细腰的女子,于是宫中嫔妃都流行细腰装束,故称细腰为「宫腰」。宋。秦醇《谭意哥传》:「荑手纤纤,宫腰搦搦,独步于一时。」
分類:细腰女子
《漢語大詞典》:楚宫腰
本指 楚 宫女的细腰。后泛称女子苗条的细腰。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逶迤 梁 家髻,冉弱 楚 宫腰。” 唐 李商隐 《碧瓦》诗:“无双 汉 殿鬢,第一 楚 宫腰。” 元 景元启 《得胜令·失题》曲:“一捻 楚 宫腰,体态更妖嬈。” 清 卢道悦 《偶感再和时斋韵》:“难舒 单父 肘,耻学 楚 宫腰。”参见“ 楚腰 ”。
《國語辭典》:楚腰  拼音:chǔ yāo
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女子,所以国人多饿其身,以求细腰。见《韩非子。二柄》。后用以指女子细腰。唐。杜牧 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那知倦后相如,春来苦恨青青。楚腰擎。」
《國語辭典》:楚腰  拼音:chǔ yāo
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女子,所以国人多饿其身,以求细腰。见《韩非子。二柄》。后用以指女子细腰。唐。杜牧 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那知倦后相如,春来苦恨青青。楚腰擎。」
《國語辭典》:细腰(細腰)  拼音:xì yāo
1.纤细的腰。《荀子。君道》:「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也作「细要」。
2.棺木覆盖时,上下能够接合的特制凹凸部分。「腰」文献异文作「要」。汉。王符《潜夫论。浮侈》:「后世以楸梓槐柏杶桦,各取方土所出,胶漆所致,钉细要,削除铲,靡不见际会。」
《漢語大詞典》:细腰宫(細腰宫)
楚 离宫名。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 细腰宫 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游 楚 故离宫,俗谓之 细腰宫 。” 清 黄景仁 《霜叶飞·湘江夜泊》词:“请看往日 细腰宫 ,是一堆荆杞。”参见“ 细腰 ”。
分類:离宫宫名
《國語辭典》:细腰(細腰)  拼音:xì yāo
1.纤细的腰。《荀子。君道》:「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也作「细要」。
2.棺木覆盖时,上下能够接合的特制凹凸部分。「腰」文献异文作「要」。汉。王符《潜夫论。浮侈》:「后世以楸梓槐柏杶桦,各取方土所出,胶漆所致,钉细要,削除铲,靡不见际会。」
《漢語大詞典》:束阁(束閣)
见“ 束之高阁 ”。
《國語辭典》:束之高阁(束之高閣)  拼音:shù zhī gāo gé
把东西捆起来,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也作「置之高阁」。
《國語辭典》:生刍(生芻)  拼音:shēng chú
1.乾草。比喻微薄的礼品。《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2.吊丧的祭礼。《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國語辭典》:牛角挂书(牛角掛書)  拼音:niú jiǎo guà shū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比喻勤勉读书。
分類:李密事迹
《國語辭典》:牛角书生(牛角書生)  拼音:niú jiǎo shū shēng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后比喻勤勉的读书人。宋。刘克庄沁园春。一卷阴符〉词:「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从折简招。」
《國語辭典》:牛角挂书(牛角掛書)  拼音:niú jiǎo guà shū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比喻勤勉读书。
分類:李密事迹
《國語辭典》:梁州  拼音:liáng zhōu
1.州名。古九州之一。约在今陕西、四川省一带。
2.乐曲名。西凉乐曲。也称为「凉州曲」。
《漢語大詞典》:梁州令
(1).词牌名。 唐 教坊大曲有《凉州》,由大曲摘遍而为小令词调,因称《凉州令》, 宋 以后讹称《梁州令》。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体,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仅见于诸宫调。
《漢語大詞典》:束高阁(束高閣)
见“ 束之高阁 ”。
《國語辭典》:束之高阁(束之高閣)  拼音:shù zhī gāo gé
把东西捆起来,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也作「置之高阁」。
《國語辭典》:束素  拼音:shù sù
一束绢帛。用以形容美人腰肢的苗条。《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漢語大詞典》:五斗禄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五斗粟
指微薄的官俸。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诗:“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 明 李东阳 《五斗粟》诗:“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屈腰
折腰。指屈身事人。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空嗟镊鬚日,犹是屈腰年。”
《漢語大詞典》:折腰吏
晋 陶潜 为 彭泽县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因以“折腰吏”泛称地方低级官吏。 唐 白居易 《旱热》诗:“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自嘆犹为折腰吏,可怜驄马路傍行。”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折腰禄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遂以“折腰禄”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 唐 钱起 《过沈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沈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國語辭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漢語大詞典》:腰折
折腰。谓屈身事人。 唐 元稹 《送友封》诗之二:“若见中丞忽相问,为言腰折气衝天。”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当年五斗米,今日二千石,还似旧时,腰折来犹未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光复文献〉附录〈忠告汉奸文〉》:“或腰折五斗米,或脚踏两边船,无非欲谋个人之私利,无非欲博无耻之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