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冕旒黈纩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唐·颜师古注:「黈,黄色也。纩,绵也。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于冕,垂两耳旁,示不外听。」

例句

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 韩愈 苦寒

典故

《旧唐书》卷七十四〈刘洎列传〉~2608~
洎上书谏曰:「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庸愚,上下相悬,拟伦斯绝。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至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陛下降恩旨,假慈颜,凝旒以听其言,虚襟以纳其说,犹恐群下未敢对扬。
典故
前旒十二


《礼记注疏》卷二十三〈礼器〉~455~
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
典故
舜禹让旒

相关人物
丹朱
 
商均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本纪》
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例句

伊皋争负鼎,舜禹让垂旒。 徐夤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

《國語辭典》:冕旒  拼音:miǎn liú
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穿玉丝绳。冕旒是古代最尊贵的一种礼帽,平顶。天子的礼帽有十二旒,诸侯以下递减。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则索向东南地浇杯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旒。」
《國語辭典》:宸旒  拼音:chén liú
帝王所戴的冠帽。借指皇帝。宋。无名氏〈梅妃传〉:「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一出:「幸子由申救,远谪黄州,不久量移儋耳,重拜宸旒。」
分類:帝王
《漢語大詞典》:凝旒
(1).冕旒静止不动。形容帝王态度肃穆专注。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负扆劳天眷,凝旒念国章。”旧唐书·杨虞卿传:“陛下初临万宇,有忧天下之志,宜日延辅臣公卿百执事,凝旒而问,造膝以求,使四方内外,有所观焉。”
(2).代称帝王。 宋 张孝祥 《丑奴儿》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
《漢語大詞典》:旒扆
(1).借称帝王。旒为帝王的冕旒,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故称。 唐 姚崇 《于知微碑》:“朝庭称叹,声闻旒扆。” 唐 张说 《姚崇神道碑铭》:“上惻旒扆,旁悲路衢。” 唐 陆龟蒙 《徐方平后闻赦因寄袭美》诗:“新春旒扆御翬轩,海内初传涣汗恩。”
(2).借称帝位。旧唐书·高宗纪论:“大帝往在藩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
《國語辭典》:缀旒(綴旒)  拼音:zhuì liú
1.旌旗的垂饰。引申有表率、归依之意。《诗经。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2.旗旒为臣下所执持,故比喻国君为臣下所挟持,大权旁落或处境危殆。《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君若缀旒,人无所丽。」《文选。刘琨。劝进表》:「国家之危,有若缀旒。」也作「赘旒」。
《漢語大詞典》:垂旒
(1).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以丝绳系玉串而成。 汉 班固 《白虎通·绋冕》:“垂旒者,示不视邪。” 南朝 梁 沈约 《皇雅》:“执瑁朝羣后,垂旒御百神。” 明 吕硕园 《还魂记·耽试》:“圣主垂旒,想汝玉遗珠一网收。”
(2).指帝王。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垂旒资穆穆,祝网但恢恢。” 元 袁桷 《白云平章致仕》诗:“盛代东封催告礼,更须元老侍垂旒。” 清 杜芥 《赋得群山夜来晴》诗:“万象朝一真,拱笏翼垂旒。”
(3).指居侯王之位。 清 钮琇 觚賸·圆圆:“﹝ 延陵 ﹞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 云 ,垂旒 洱海 ,人臣之位,於斯已极。”
《國語辭典》:旒冕  拼音:liú miǎn
古帝王戴的帽子。帽子前后垂有用丝绳串成的玉穗。借指帝王。《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穆穆旒冕,蕴诚毕敬。」《聊斋志异。卷七。小翠》:「忽见公子衮衣旒冕,有女子自门内推之以出。大骇;已而笑抚之,脱其服冕而去。」
《國語辭典》:冕旒  拼音:miǎn liú
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穿玉丝绳。冕旒是古代最尊贵的一种礼帽,平顶。天子的礼帽有十二旒,诸侯以下递减。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则索向东南地浇杯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旒。」
《漢語大詞典》:前旒
(1).古代帝王冕冠前沿垂悬的玉串。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道以数年之业则民疾,疾则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 唐 柳宗元 《界围岩水帘》诗:“忽如朝 玉皇 ,天冕垂前旒。” 宋 曾巩 《洪范传》:“人之於视听,有能察於閭巷之间,米盐之细,而不知蔽於堂阼之上、治乱之几者,用其聪明於小且近,故不能无蔽於大且远也。古之人知其如此,故前旒蔽明,黈纊塞聪。”
(2).指代帝王。 宋 苏舜钦 《哭师鲁》诗:“予才入册府,俄作中都囚。飞章立辨雪,危言动前旒。”
《漢語大詞典》:珠旒
(1).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借指帝王。 唐 杨衡 《他乡七夕》诗:“向云迎翠輦,当月拜珠旒。” 宋 梅尧臣 《和景彝紫宸早谒》:“朝开閶闔九重深,望拜珠旒照玉簪。”
(2).比喻似珠饰冕旒之物。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 王文诰 辑注:“珠旒,谓瀑布也。” 宋 范成大 《小涧》诗:“石碍珠旒溅,滩平雾縠铺。”此喻飞泻的水花。 清 查慎行 《顺风挂帆连下贞阳香炉清远三峡》诗:“就中 清远 更秀出,造化有意穷雕鎪…… 华阳 道冠簪碧玉, 竺国 宝髻垂珠旒。”此喻层岩迭石。
《骈字类编》:二旒
宋史舆服志在朝之臣乃与古之出封者同命数非先王之意乞下有司制鷩冤八旒毳冤六旒絺冕四旒元冤三旒其次二旒又其次无旒
《漢語大詞典》:旒纩(旒纊)
(1).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伏惟陛下道隐旒纊,信充符璽。” 唐 欧阳詹 《吊汉武帝文》:“爱深宫秘殿者,可以垂旒纊;好青山緑水者,可以栖江湖。”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其内廓乾清,至尊儼旒纊。”
(2).借称帝王。 唐 李尚一 《开业寺碑》:“遂能上闻旒纊,光动丝纶。”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旒纊释南顾,戈甲濯银潢。”